股份制商業銀行危機管理制度構建

時間:2022-03-09 08:32:00

導語:股份制商業銀行危機管理制度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股份制商業銀行危機管理制度構建

一、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現狀

1、面臨內部制約因素

(1)現行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存在較多的不足。風險管理體系包括董事會、高級管理層的內部控制責任和組織架構。首先,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大部分銀行未設立獨立的專業化部門承擔操作風險管理和分配資本職責,更多的是依靠非獨立專業部門牽頭負責或由各個專業條線內部控制在全行范圍內,往往沒有形成針對操作風險的統一的政策標準,各職能部門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協調,操作風險管理處于分散割裂狀態??偡种兄葡碌闹本€職能制削弱了內控力度,各級負責人橫向權力過大,為操作風險的發生提供了空間。其次,風險管理的治理結構和組織架構不夠科學。一些銀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決策執行體系的構造不合理等問題,董事會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戰略決策和全局控制的職能相對薄弱??傮w而言各商業銀行的各級授信部門和稽核部門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垂直和獨立管理關系,風險管理的職能比較分散,缺少對某一層面的風險進行集中管理的機制,風險管理的部門設置、業務流程、崗位職責仍然存在不少違反內控原則的情況。組織結構在商業銀行內部控制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由于各商業銀行有不同的風險管理模式,所以建立合適的組織結構模式特別重要。最后,風險管理考核尚未占據應有的地位。不少商業銀行往往是將風險控制水平指標與其他指標相割裂,簡單地考核業務量、業務收入和市場份額等指標。并且由于缺乏內部評級法基礎,考核很難體現各分行、各類業務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非預期損失的概率和大小,無法計算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長效風險管理的機制難以真正形成。例如民生銀行對申請授信的客戶進行內部信用評級,并以此作為信貸審批的重要依據。在數據集中管理方面,民生銀行也走在全國同業中的前列。該行率先采用全國數據大集中的模式,將全行所有業務的數據處理集中在總行,為業務拓展與風險管理奠定了基礎。

(2)風險管理文化存在不足。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獨特的企業文化為挖掘企業核心競爭力建立了必要的內部環境和基礎。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嶄新的風險管理理念和培養、造就一批風險管理的高素質人才是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的措施。而現在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理念比較落后,存在片面強調業務發展和片面強調規避風險的兩種傾向。在風險管理的范圍仍以信用風險為主,對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重視不夠。在風險管理的方式上缺少全過程和動態的考慮。在風險管理責任的落實上,則認為風險管理僅僅是管理部門和稽核部門的責任,缺少全員風險管理的意識。民生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追求核心理念方面強調效益質量,規模協調發展,將通過有效信用風險管理保證資產質量放在重要位置上,圍繞信用風險管理核里念營建信用風險管理文化,民生銀行在信用風險文化營造的目標方面描述中強調要讓制造風險的人在行里抬不起頭,人人痛恨。民生銀行的人本文化激發了人的創新沖動,使民生銀行在金融產品、營銷模式、金融業務、風險管理方面獲得了超??缭?。圍繞“貼近市場、貼近客戶”的經營理念,買方付息票據、信貸資產轉讓、保險業務、集團網、外匯票據買斷、本外幣~票通等一系列創新的金融產品被民生銀行推出,這些金融產品都具有明顯的民生特色。

2、外部環境分析

(1)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帶來的風險主要是指商業銀行所在的國家由于宏觀經濟環境變化所產生的風險。這類風險相對于銀行來說屬于不可控的風險,它分為四種風險:其一,法律風險,即表現為法制環境不健全;與銀行經營相關的直接或間接的法律不完整、不配套或不細化;有些法律條文之間、法律與政策、規定之間相互矛盾,使得商業銀行在實際工作中遭遇種種困境,比如抵押品變現受償、債權回收等諸多方面難以受到法律的保護,導致銀行打贏官司而難以收回債權,出現無法可依、有法不依、有法難依的現象。其二,管制風險。是指國家改變管理行為與條例,從而使商業銀行處于競爭的不利地位,使商業銀行產生風險。其三,經濟風險。是指國家的經濟運行周期變化或經濟結構變化對銀行產生的風險。主要是由于信貸企業不適應國家產業結構政策的調整,對市場反映遲緩、產品更新換代滯后、科技含量差等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造成產品擠壓,資金嚴重滯留,無法償還商業銀行貸款本息,形成銀行信貸風險。其四,競爭風險。是指在金融市場上各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引起銀行客戶的流失,造成銀行利差收入巨減,降低銀行收入,增大金融風險。

(2)市場監管。首先,因利率和匯率的不利變動,其資產相對于負債可能會發生貶值,銀行因此將承擔相當高的利率風險。當今商業銀行網絡銀行的全天候、無邊界的特l生,使銀行經營者更傾向于從事跨國交易和國際業務。當匯率變動時,可能使其資產負債項目出現虧損,因而使網絡銀行面臨更大的匯率風險。其次,在傳統銀行中,因欺詐、差錯、無力提供產品或服務,或在保持競爭態勢以及管理信息當中形成的交易風險會對銀行收益和資本造成現實和長遠的損失。最后,銀行在經營決策出現失誤或決策執行不當時會對銀行收益和資本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不良的市場發展環境和不完善的市場監管體制是市場交易風險的又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二、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制度建設的基本方向

1、銀行內部建立健全風險防范系統

(1)設置風險監測預警指標。主要是系統性風險指標和非系統性風險指標。非系統性風險指標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等。信用風險可以用兩個指標來監測:一個是呆賬貸款率,即:呆賬貸款額/貸款總額X100%,其警戒線是2%;一個是呆滯貸款率,即:呆滯貸款額/貸款總額×100%,其警戒線是5%。流動性風險的監測指標是備付金比率,即:總資本/存款總額X100%,其警戒線是7%。資本風險的監測指標有二:一是資本充足率,即:總資本/風險資產X100%,其警戒線是8%;-是核心資本充足率,即:一級資本/風險資產×100%,其警戒線是4%。經營風險的監測指標是各項資金損失率,即:損失額/某項資金額X100%,其警戒線是10%。系統性風險是指由于各種政治、經濟等因素的不利影響可能在整個金融體系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包括利率風險、政策風險和匯率風險。利率風險的監測主要通過計算機模擬模型系統來進行,包括凈現值分析、利率風險動態分析、資產負債凈持有期分析、規劃模型、模擬或幕景分析等。匯率風險包括結算風險、轉換風險和經濟風險三種,其監測指標有:外匯儲備占短期債務的百分比,警戒線為100%;經常項目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警戒線為6%;外債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警戒線為40%;本幣升值或貶值率,警戒線為±20%。

(2)完善風險內部控制機制。

首先,要建立風險內控組織,選派高素質人才充實內部的稽核審查隊伍,實行稽核系統垂直領導制,以加強權力的制衡和約束。對主要負責人和重要崗位從業人員的權利運用、行為規范和職責履行要進行動態監督,防止越權和違規操作。其次,要建立客戶的信用的等級評估制度,從借款人的品德、能力、資本、擔保品、環境和連續性等方面,來分析借款人的信譽,測定其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了解其債務結構和償債能力,以此作為貸不貸或貸多少的依據。再次,要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缺口管理,通過一系列資產負債比例指標來對資產和負債進行監控,根據期限或利率等指標,將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分成不同的類型,然后對同一類型的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差額進行分析,實行合理的搭配。最后,要推行國際通行的貸款五級分類法,將信貸資產分為正常類、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和損失類五類,根據所能獲得的風險信息來判斷扣除風險損失以后的貸款當前價值,根據風險貸款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來度量金融機構的金融風險程度,并據此來計提專項呆賬準備金,以便化解已經得至別的風險。

2、加強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建設

建立與完善風險評級體系是商業銀行防范風險的重要舉措。風險評級能為商業銀行提出一個統一的風險量度的標準。評價體系的最終結果或者通過一個級別,一個分數,綜合反映出銀行的狀況,為認識銀行的風險情況提供基礎。風險評級能為銀行提供綜合分析的框架。綜合分析的框架是一個將銀行各方面的經營情況融合成對銀行風險評價的過程,幫助監管人員認清了銀行狀況,也幫助監管人員建立起銀行分析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商業銀行風險評級的結果是監管機構配置監管資源的基本依據,掌握商業銀行的經營和風險狀況,更好的實施監管。具體的做法是:首先,應全面收集商業銀行的各項信息。其中包括非現場監管報表及分析報告,商業銀行提交的年度計劃、經營狀況、審批申請等有關商業銀行經營與風險情況的文件和材料,國內外評級機構對商業銀行的評級情況,媒體對商業銀行的報道等等。其次,要審真地開展銀行分析。評級人員根據取得的信息,對銀行的經營和風險狀況進行分析,并做出判斷。為保證評級結果的客觀性,應建立評級復核工作制度和評級討論工作制度,并對評級結果進行反饋。最后,應合理確定對銀行的監管措施并開展持續監管。評級結果應當作為風險處置的依據,對于不同機構,應根據其具體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監管意見。然后根據監管的意見和結果開展監管。

3、加強外部環境的建設,建立職業經理人市場

為了形成高效的風險監測系統,應該加強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和社會監督。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要變事后檢查為事前預警監督,變合規性監管為審瘓性監管,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場準入制度、金融風險報告制度、金融機構的經營狀況公告制度以及資本充足條件審查、清償能力管制、貸款集中程度限制等一系列金融監管制度,擴大金融監管范圍,完善金融監管手段,提高金融見過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強社會監督,應該有獨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和資信評估事務所按照國際通用的審計準則,對各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風險程度和經營績效,以提高金融活動的透明度。必須加強對相關人員培訓。通過內外部培訓結合,“走出去、請進來”,全面提升銀行職員的業務素質與創新意識。培養一大批適應業務增長需求的專才,尤其是外語好、熟悉國際業務,掌握高科技手段的國際化人才。成熟和高效的職業經理人隊伍,是企業良性發展的基礎保證,是形成競爭機制的前提。同時也能形成對經理人的自我約束、外部監督作用。良好的職業素質的培養,使經理人能夠誠信契約、任人唯賢,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人造成的風險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