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銀行法律風險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1 06:11:00

導語:網上銀行法律風險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上銀行法律風險分析論文

1網上銀行法律風險的現實表現

1.1技術風險

網上銀行的虛擬性、開放性使銀行交易突破了時間、地域的局限,在業務操作中對技術軟件有著高度的依賴性,因而技術風險成為網上銀行面臨的最大的法律風險之一。如果銀行使用的技術軟件不能使網上銀行業務正常運作,導致現金支付、兌付、結算、網上證券等業務出現差錯而給客戶造成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客戶有權要求開戶銀行承擔賠償責任,開戶銀行有義務賠償客戶的經濟損失。其次,開戶銀行在向客戶提供網上銀行服務時,應詳細說明相關軟件的操作方法,客戶作為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因銀行的解釋說明不到位,導致客戶操作失誤,由此造成的相應損失,銀行也有責任賠償。所以,開戶銀行在選擇技術軟件時,應深入研究和分析軟件的技術含量和可靠性,以免影響服務質量和銀行信譽,承擔不必要的損失。

1.2系統運行風險

網上銀行業務交易前,特定的認證機構對客戶的電子簽名及其身份的真實性要進行驗證,提供具有法律意義的電子認證服務。網上銀行判別注冊客戶合法性身份和確認交易有效性的標識是客戶證書及相應密碼。假設安全認證系統在運行中出現故障,導致注冊客戶出現交易損失,那么,開戶銀行應當和認證機構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縱觀我國現有的網上銀行服務協議,許多網上銀行服務協議有免責條款的約定,諸如:因戰爭、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原因,或通訊、供電故障等非乙方過錯原因導致一方不能履行本協議規定的義務,乙方不承擔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7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據此,在發生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如果不可抗力導致合同完全不能履行,則全部免除遭受不可抗力一方的不能履行合同責任;如果不可抗力只影響部分合同的履行,則未影響的部分,當事人仍需履行。同時,應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上述服務協議中所約定的不可抗力,并未詳細具體地說明或列舉什么情況屬于不可抗力。如果網上銀行運行系統受到外部的惡意攻擊,比如計算機病毒的發作、網絡黑客侵襲等造成系統癱瘓,客戶信息失竊或資金被盜等,客戶發出交易指令,而銀行卻無法執行客戶指令,此情況是否可以視為不可抗力?而在這些情況下,銀行的舉證也存在障礙,很難證明盡了應盡的防范外部惡意攻擊的義務。另外,根據《民法通則》有關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銀行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至少要承擔客戶的部分損失。同時,根據《合同法》第118條規定,銀行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客戶,以減輕可能給其造成的損失,并應在合理的期限內提供證明,方能免除責任,否則,也應承擔因未及時通知客戶而給客戶造成更大損失的法律責任。

1.3制度風險

目前,我國仍然欠缺專門調整網上銀行業務的法律制度,僅有的為數不多的金融行政規章,其內容主要局限于對銀行業務操作進行規范和約束,但對交易中必然涉及的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權利義務沒有進行規范和調整。因此,在實踐中,各家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業務的開展都是依據本銀行制定的格式合同,比如服務協議等形式進行。對這些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待確定,尤其是容易發生歧義的條款在實踐中會引發糾紛。況且網上銀行業務范圍涉及面廣,既包括傳統銀行業務,也包括新興的中間業務,如網上保險、網上證券等,法律關系復雜,涉及的客戶類型多樣。一旦發生糾紛,如何明確當事人之間的法律責任是比較復雜的問題。在網上銀行事件中已出現一些糾紛,比如客戶資金被盜,電子匯兌糾紛等。在司法實踐中,法院應當如何處理該類糾紛,責任歸屬于誰?法律依據何在?我國在2004年8月頒布了《電子簽名法》,依據該部法律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消費者可用手寫簽名、公章的“電子版”、秘密代號、密碼或人們的指紋、聲音、視網膜結構等安全地在網上付錢、交易及轉賬?!峨娮雍灻ā返耐ㄟ^,標志著中國首部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法律正式誕生。這部法律確定了網上銀行交易合同的成立地點,在一定程度上為網上銀行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法律支持。但總體上而言,立法的欠缺和立法的滯后仍然給法官判案提出了現實難題,也給銀行從事網上銀行業務帶來潛在的法律風險。

另外,因特網是跨越國界的。因此網上銀行具有無邊界性,國與國之間的有關網上銀行業務的法律制度也存在差異,在跨國交易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國與國之間的法律沖突,導致客戶與開戶銀行陷入法律糾紛中,從而加大了網上銀行的法律制度風險。

1.4交易風險

由于網上交易的低成本,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上網購物。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在2004年底所做的一次專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網民已經使用過網上銀行服務。此外,大約51%的受調查網民表示,會在未來12個月內選擇使用網上銀行服務。在網上銀行各項業務中,通過網上銀行購物等服務最受歡迎。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些客戶因自己保管或使用不當等原因泄露賬戶密碼,或者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多數客戶趨利和貪小心理,套取客戶銀行卡的賬戶密碼,趁機截取客戶的資金,給銀行客戶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摘要:網上銀行是我國銀行業金融創新的業務品種,它具有虛擬性、時空性、開放性的特點,具有更為快捷、便利、低成本、高效益等優勢,但同時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技術風險、系統運行風險、制度風險、交易風險等新型的法律風險,對銀行業的風險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戰。商業銀行應針對網上銀行的法律風險采取相應的對策,以維護金融穩定。

關鍵詞:網上銀行;法律風險;防范對策

1網上銀行法律風險的現實表現

1.1技術風險

網上銀行的虛擬性、開放性使銀行交易突破了時間、地域的局限,在業務操作中對技術軟件有著高度的依賴性,因而技術風險成為網上銀行面臨的最大的法律風險之一。如果銀行使用的技術軟件不能使網上銀行業務正常運作,導致現金支付、兌付、結算、網上證券等業務出現差錯而給客戶造成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客戶有權要求開戶銀行承擔賠償責任,開戶銀行有義務賠償客戶的經濟損失。其次,開戶銀行在向客戶提供網上銀行服務時,應詳細說明相關軟件的操作方法,客戶作為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因銀行的解釋說明不到位,導致客戶操作失誤,由此造成的相應損失,銀行也有責任賠償。所以,開戶銀行在選擇技術軟件時,應深入研究和分析軟件的技術含量和可靠性,以免影響服務質量和銀行信譽,承擔不必要的損失。

1.2系統運行風險

網上銀行業務交易前,特定的認證機構對客戶的電子簽名及其身份的真實性要進行驗證,提供具有法律意義的電子認證服務。網上銀行判別注冊客戶合法性身份和確認交易有效性的標識是客戶證書及相應密碼。假設安全認證系統在運行中出現故障,導致注冊客戶出現交易損失,那么,開戶銀行應當和認證機構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縱觀我國現有的網上銀行服務協議,許多網上銀行服務協議有免責條款的約定,諸如:因戰爭、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原因,或通訊、供電故障等非乙方過錯原因導致一方不能履行本協議規定的義務,乙方不承擔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7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據此,在發生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如果不可抗力導致合同完全不能履行,則全部免除遭受不可抗力一方的不能履行合同責任;如果不可抗力只影響部分合同的履行,則未影響的部分,當事人仍需履行。同時,應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上述服務協議中所約定的不可抗力,并未詳細具體地說明或列舉什么情況屬于不可抗力。如果網上銀行運行系統受到外部的惡意攻擊,比如計算機病毒的發作、網絡黑客侵襲等造成系統癱瘓,客戶信息失竊或資金被盜等,客戶發出交易指令,而銀行卻無法執行客戶指令,此情況是否可以視為不可抗力?而在這些情況下,銀行的舉證也存在障礙,很難證明盡了應盡的防范外部惡意攻擊的義務。另外,根據《民法通則》有關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銀行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至少要承擔客戶的部分損失。同時,根據《合同法》第118條規定,銀行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客戶,以減輕可能給其造成的損失,并應在合理的期限內提供證明,方能免除責任,否則,也應承擔因未及時通知客戶而給客戶造成更大損失的法律責任。

1.3制度風險

目前,我國仍然欠缺專門調整網上銀行業務的法律制度,僅有的為數不多的金融行政規章,其內容主要局限于對銀行業務操作進行規范和約束,但對交易中必然涉及的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權利義務沒有進行規范和調整。因此,在實踐中,各家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業務的開展都是依據本銀行制定的格式合同,比如服務協議等形式進行。對這些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待確定,尤其是容易發生歧義的條款在實踐中會引發糾紛。況且網上銀行業務范圍涉及面廣,既包括傳統銀行業務,也包括新興的中間業務,如網上保險、網上證券等,法律關系復雜,涉及的客戶類型多樣。一旦發生糾紛,如何明確當事人之間的法律責任是比較復雜的問題。在網上銀行事件中已出現一些糾紛,比如客戶資金被盜,電子匯兌糾紛等。在司法實踐中,法院應當如何處理該類糾紛,責任歸屬于誰?法律依據何在?我國在2004年8月頒布了《電子簽名法》,依據該部法律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消費者可用手寫簽名、公章的“電子版”、秘密代號、密碼或人們的指紋、聲音、視網膜結構等安全地在網上付錢、交易及轉賬。《電子簽名法》的通過,標志著中國首部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法律正式誕生。這部法律確定了網上銀行交易合同的成立地點,在一定程度上為網上銀行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法律支持。但總體上而言,立法的欠缺和立法的滯后仍然給法官判案提出了現實難題,也給銀行從事網上銀行業務帶來潛在的法律風險。

另外,因特網是跨越國界的。因此網上銀行具有無邊界性,國與國之間的有關網上銀行業務的法律制度也存在差異,在跨國交易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國與國之間的法律沖突,導致客戶與開戶銀行陷入法律糾紛中,從而加大了網上銀行的法律制度風險。

1.4交易風險

由于網上交易的低成本,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上網購物。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在2004年底所做的一次專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網民已經使用過網上銀行服務。此外,大約51%的受調查網民表示,會在未來12個月內選擇使用網上銀行服務。在網上銀行各項業務中,通過網上銀行購物等服務最受歡迎。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些客戶因自己保管或使用不當等原因泄露賬戶密碼,或者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多數客戶趨利和貪小心理,套取客戶銀行卡的賬戶密碼,趁機截取客戶的資金,給銀行客戶造成經濟上的損失。3防范網上銀行法律風險的對策

3.1網上銀行法律風險的成因分析

(1)網絡系統技術和管理中的漏洞導致風險的發生。

(2)傳統的金融監管方式難以發揮作用。

(3)網上銀行的開放性容易引起風險。

(4)立法的缺失使法律監督不到位。

3.2防范網上銀行法律風險的對策

(1)加強內部管理,完善規章制度和業務協議。

網上銀行業務能否健康有序地發展,能否避免和減少法律糾紛,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銀行內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商業銀行應當采用先進的技術水平,強化內部管理,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根據網上銀行的需要和發展,不斷完善有關內部規章制度。在實際操作中,對于銀行和客戶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通過業務協議規范,盡可能做到詳盡和具體化;對于銀行和網絡服務商之間的協議要明確約定,如遇網絡系統故障引發的相關損失應如何處理;對于銀行與軟件供應商之間的協議要明確約定,如果因為軟件、硬件的原因引發的事故而造成的損失如何承擔責任等等,通過協議的約定分擔法律風險。同時擬訂的協議必須兼顧當事人各方的利益,體現公平、合理、合法。

(2)加強客戶風險防范意識。

首先,由于網上銀行操作的復雜性,有可能出現因客戶的疏忽或錯誤操作而引起風險,因此,應當強化對客戶的教育。比如,現在商業銀行都對網上銀行的業務流程進行演示,這樣可以使客戶了解網上銀行業務的運行流程和具體操作等,減少錯誤的發生率;其次,客戶密碼是商業銀行識別客戶身份的重要憑據。中國人民銀行《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39條規定:“發卡銀行依據密碼等電子信息為持卡人辦理的存取款、轉賬結算等各類交易所產生的電子信息記錄,均為該交易的有效憑證。發卡銀行可憑交易明細記錄或清單作為記賬憑證?!睋耍蛻糁灰峁┱_的密碼,銀行就視其為該賬戶的合法客戶,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由客戶本人承擔。所以在實踐中,為避免客戶密碼被盜,商業銀行應加大對網上銀行客戶支付密碼的重要性的宣傳,告知客戶密碼設置應避免簡單化,注意保管好密碼,以免密碼被泄露,使客戶具備風險防范意識。

(3)加強國際協調與合作。

網上銀行的開放性,無邊界性,也強化了國際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因此,對網上銀行的監管不僅屬于一國金融監管的范疇,而且需要不同國家金融監管當局的相互配合,形成嚴密的全球監管系統。比如,對利用網上銀行交易方式進行非法避稅、洗錢等行為的監管;對利用網上銀行進行跨國走私、販毒、色情等犯罪活動的監管;對利用網上銀行方式非法侵襲他國客戶資料的電腦黑客進行監管等等。

(4)加強對網上銀行犯罪的打擊力度。

目前,利用互聯網犯罪的案件不斷增多,作案方式也更加隱蔽和復雜,網上銀行因其交易對象金融貨幣的特殊性,成為網絡犯罪分子的重點攻擊目標。電腦黑客不斷侵襲網上銀行系統,網上銀行的支付安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果一家銀行出現重大的網上銀行安全事故,如黑客入侵造成系統故障和客戶資料丟失等,那么客戶對網上銀行支付方式就會產生懷疑,從而影響銀行的聲譽。因此要使網上銀行業務能夠順利開展,就必須加強對網上銀行犯罪的打擊力度。我國1997年修正的《刑法》新增加了對計算機犯罪的規定,比如:“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等”。但是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計算機犯罪日益滲透,危害的程度也越來越高,而刑法對計算機犯罪的規定較為粗疏、原則,量刑也較輕,對網上銀行犯罪的威懾力較弱。因此,目前迫切需要順應網上銀行業務的開展,針對新的網上銀行犯罪問題進一步制定出更加具體細化、操作強的法律規定,加大對網上銀行犯罪的打擊力度,以確保網上銀行業務的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慧.商業銀行電子化的風險控制[J].金融與保險,2003,(9).

[2]劉昊.論我國網絡銀行的風險及其控制[J].新金融,2003,(1).

[3]蘇濤.網絡銀行的風險[N].金融時報,2005-04-20.摘要:網上銀行是我國銀行業金融創新的業務品種,它具有虛擬性、時空性、開放性的特點,具有更為快捷、便利、低成本、高效益等優勢,但同時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技術風險、系統運行風險、制度風險、交易風險等新型的法律風險,對銀行業的風險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戰。商業銀行應針對網上銀行的法律風險采取相應的對策,以維護金融穩定。

關鍵詞:網上銀行;法律風險;防范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