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安全防范控制措施論文

時間:2022-09-09 11:00:00

導語:銀行卡安全防范控制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銀行卡安全防范控制措施論文

摘要:2008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給各國的金融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國的銀行卡業務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當前,銀行卡業務中存在一些風險和管理漏洞。因此,研究銀行卡風險問題及控制措施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金融危機銀行卡風險控制措施

1引言

截至2009年底,我國已累計發行銀行卡206594.37萬張。其中,借記卡188038.81萬張,信用卡18555.56萬張,信用卡授信總額已達13634.96億元,期末應償信貸總額和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分別為2457.58億元和76.96億元,半年以上逾期占比約3.1%。這些看似簡單的數字,卻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記錄了百姓生活的歷史跨越,成為新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一個縮影。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已經對歐美國家的金融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各大銀行、金融機構的結構性調整,致使銀行及發卡機構業務發展步伐減緩。盡管我國銀行卡業務發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風險,這個市場亟需規范,需要更穩健的發展。因此,對于銀行卡風險問題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就顯的尤為重要。如何在發展銀行卡產業、拉動消費與警惕信用卡危機之間做出平衡,如何預防不良率的提升,應該成為國內發卡機構研究的重要課題。

2我國銀行卡業務存在的風險

銀行卡是借記卡和信用卡的總稱,本文將著重探究銀行卡中信用卡的風險及防范。相比借記卡而言,信用卡更具風險性,因為信用卡不僅是一種現代化的支付結算工具,而且還是一種消費信貸工具,具有理財、融資等功能。當前,我國信用卡業務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持卡人個人風險

一些商業銀行為了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沒有深入調查信用卡申請人的個人信息及資信情況,也沒有建立完善的評價個人資信的評分系統,因此,發卡環節實際上就存在潛在的風險。另外,在個人用卡環節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持卡人消費透支不能按期還款也會給銀行造成一定的損失。

2.2信用卡欺詐風險

一是持卡人和某些銀行卡特約商戶利用銀行管理的寬松環境,合伙進行虛擬交易并惡意套現;二是某些持卡人利用辦卡的便利性申辦多家銀行的信用卡,并進行惡意透支;三是非持卡人擅自以持卡人的名義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提現并且不按期還款;四是非持卡人直接盜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和密碼進行詐騙。

2.3銀行內部管理機制風險

一些銀行對于銀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的管理不是非常嚴格,還是以發卡的量來考核員工,重數量而輕質量。另外,有的銀行直接將發卡業務外包,銀行內部沒有專門從事銀行卡營銷的隊伍,這樣就使得銀行卡營銷隊伍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這一因素可能會造成用卡階段的風險。

2.4匯率和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由于預期利率水平和到期時的市場利率水平產生差異而形成損失的可能性。利率調高時,持卡人償還透支利息的負擔加重;利率調低時,發卡銀行預期收益減少。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基本相似,匯率調高時,持卡人償還透支外幣的負擔加重;匯率調低時,發卡銀行預期收益減少。

3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發展銀行卡產業有利于方便人民群眾生活,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更可以擴大社會消費、拉動內需、增加社會就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社會信息化和國民經濟發展。但是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出現的一些風險和管理漏洞也不能忽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防范和控制:

3.1完善內控監督

信用卡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操作不規范,風險管理技術手段落后。必須加強風險防范基礎管理,有效降低經營風險。首先,銀行和發卡機構應按照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和信用卡章程及制度規定,嚴格業務流程,規范操作程序,切實落實“三親”原則,即親見信用卡申請人、親見申請人簽名、親核證明文件等材料原件,避免違法或違規操作;其次,建立多級控制體系,在落實崗位責任,完善信用卡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實行風險防范責任制,明確分解各業務環節風險責任,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嚴格內部管理,使每一個業務人員和每一個操作環節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和制約;第三,建立健全信用卡簽發審查和使用監督制度。要加強對申請人的財力狀況的審查,對申請人單位、職務狀況和收入等信息通過實地走訪或電話核實等方式重點確認,嚴格對擔保人或擔保單位的信譽狀況及償還能力的審查,確保辦卡申請資料真實、合法有效。發卡機構要對申請持卡人用卡環節建立起7*24小時的欺詐交易偵測系統,及時發現風險隱患。

3.2加強金融中介和媒體廣告的監管

隨著國內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的金融服務中介不斷涌現。相比而言,國內在金融中介機構的監管體系尚不完善,缺少比較規范的準入退出機制和合法運營約束,市場相對混亂,這些都為開展個人套現服務的金融中介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有些報刊雜志和網站因為利益驅動,對的一些廣告內容疏于審查,“信用卡刷卡套現”、“信用卡代墊還款”、“代辦POS機”、“銀行卡快速提額”、“專業辦卡”等廣告隨處可見,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信用卡犯罪行為。相關部門應加強廣告的監督執法力度,避免負面宣傳誤導持卡人,盡最大可能約束套現行為的繼續蔓延。

3.3強化立法控制

目前,我國銀行卡業務規則一直遵循1999年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銀行卡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發展階段,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監管規則,已經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帶來了銀行卡市場參與主體責權利配置不均衡、各發卡機構競爭加劇、銀行卡市場化程度低、區域發展不平衡、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不夠等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銀行卡產業的健康發展,盡快出臺《銀行卡條例》已迫在眉捷。以信用卡業務較為發達的美國為例,消費信貸和信用卡相關法律有:《貸款實情法》、《信貸機會均等法》、《高利貸法》、《公正信用記帳法》、《公正資信報告法令》、《公正索回債款行為法》等,這些法規對信用卡業務的規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國在信用卡立法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空白區域,雖然2009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了《關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但社會各界對加快銀行卡相關立法進程、規范銀行卡業務的呼聲越來越高,就現在我國信用卡業務而言,在制度建設和法制建設上面,仍然有很多的細節可以做。如果在制度和法制上健全起來,我國信用卡的風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進行控制。

3.4完善個人信用制度,加強征信體系建設

個人信用制度是國家監督、管理和保障個人信用活動健康發展的一整套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銀行通過客戶的信用資料庫隨時查詢客戶信用檔案,并迅速確定能否給客戶授信及授信的具體額度。目前我國的個人信用系統還處于起步階段,征信數據采集信息不全面和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的滯后,導致銀行在辦理信用卡授信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為個別信用不良者惡意透支開了綠燈,導致授信風險。同時,由于信用卡業務競爭,有些銀行對于信用卡申請者的個人資信審查也越來越流于形式,增加了信用卡業務產生壞賬的風險。公務員之家

3.5建立信用卡呆帳準備金機制

由于信用卡是集消費和信貸于一體的結算工具,有些透支發生逾期或呆帳損失是難以避免的,因而應按一定比例提取呆帳準備金,實行專戶管理,以便風險發生后,可按規定數報批列支彌補。

3.6建立信用卡保險機制

保險作為一種風險管理策略,在金融風險管理中已有很久的歷史,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過后,美國就開始了存款保險制度,如今在銀行卡風險管理中運用也越來越多,是分散風險、補償損失的一種重要手段。一方面,讓持卡人參加保險,使信用卡掛失后短期內的風險由社會承擔,并規定保險與信用卡有效期同步,一旦信用卡遺失、被盜或被冒領而造成的損失由保險公司按比例賠償;另一方面,發卡機構與保險公司協商,確定責任范圍,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在發生風險損失時,由保險公司補償,從而避免或減少實際損失。

4結束語

近年來,在人民銀行、銀監會的管理下,我國銀行卡產業總體上呈高速的發展態勢。但是,由于信用卡真正進入大多數人的生活的時間相對比較短暫,相比其他發達國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認真吸取經驗,進一步轉變發展模式,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只有有效控制并降低卡風險,我國銀行卡產業才能健康、快速、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天聞.我國現行信用卡風險管理之我見[J].金融觀察,2005年.

[2]趙振成,趙晶,許明.實施EMV遷移,防范銀行卡風險[J].科技資訊,2006年.

[3]吳丹,廉長剛.《銀行卡風險防范》[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9年.

[4]歐陽衛民.促進信用卡消費,防范金融風險[J].中國金融家,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