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銀行業務發展論文
時間:2022-01-04 06:31:00
導語:私人銀行業務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私人銀行在中國
(一)外資銀行搶灘中國市場
近幾年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和外資銀行的大量涌入,外資銀行憑借多年經營私人銀行業務的豐富經驗,面對我國潛力巨大的私人銀行業務市場展開了凌厲的攻勢:2005年9月26日,美國國際集團(AIG)旗下專門從事私人銀行業務的瑞士友邦銀行上海代表處正式開業,成為中國銀監會首批批準的境外私人銀行國內代表處。隨后,花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匯豐銀行等也都高調推出了自己的私人銀行業務。
(二)中資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開始起步
各中資商業銀行已經認識到高端客戶對于自身經營利潤和長遠發展的重要性,面對外資銀行的咄咄攻勢開始了反擊,從2007年開始在貴賓理財業務的基礎上相繼推出了自己的私人銀行業務。
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較高的信譽度,外資銀行更受金字塔頂端的青睞。然而,一場金融危機改變了競爭格局。由于投資理財虧損等問題,現在外資銀行的客戶紛紛往中資銀行轉移。除了中國客戶,甚至一批外資私人銀行客戶經理也選擇跳槽到國內銀行。
二、客戶回流的原因
(一)金融危機使外資銀行的信譽遭到挑戰,中資銀行的信用優勢凸顯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許多蜚聲國際的金融機構宣布破產,這使國內客戶在對外資銀行美譽度不斷下降的同時,無形中提升了對本土銀行的信任度。更多投資者考慮將財產留在境內,選擇大銀行和穩健的產品。畢竟在市場經濟不夠發達的中國,中資銀行尤其是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幾乎形成壟斷地位,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割不斷的聯系,相對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外資銀行,中資銀行更有保障。
(二)外資銀行的產品優勢下降
在中國,由于政策、體制等因素,金融產品數量和種類有限,整體上缺乏個性化、量身訂做的專屬產品,而且外資私人銀行擅長的許多投資領域尚未開放或完全開放,如黃金鉆石投資、藝術品投資等,導致外資銀行的產品優勢得不到發揮。
而且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的時候,沒有按照私人銀行最本質的發展邏輯,太注重銷售產品,卻沒有為客戶平衡地配置資產。不僅如此,外資銀行與投資銀行結合得太緊密了,由于投資銀行的目的就是銷售產品,這種作風無疑會影響到私人銀行的運作,也埋下了風險隱患。外資銀行這次出問題并不是在產品上,而是把錯誤的產品銷售給錯誤的對象,導致客戶損失,信譽受沖擊。
(三)中資私人銀行擁有雄厚的客戶基礎
雄厚的客戶基礎無疑是本土銀行最大優勢。在當前國內私人銀行業務,銀行之間爭奪客戶的籌碼,往往不是基于產品是否豐富,服務是否更具競爭力,更多的是基于客戶與銀行之間良好的信用關系。在這方面,本土的私人銀行與外資銀行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本土銀行有比較豐富的高級客戶資源,也更為熟悉國內市場和客戶的特性,并且與客戶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客戶關系。
金融危機固然是中資銀行發展的機遇,但是這個機會能持續多久引人深思。就私人財富規模而言,2008年中國高凈值人群共持有達8.8萬億人民幣的可投資資產,其中,超高凈值人群的個人財富總量達到1.4萬億人民幣,在高凈值人群內部財富占比達到16%。綜合各項宏觀因素對中國私人財富市場的影響,預計2009年中國私人財富市場仍將保持增長勢頭。在復雜的國內外宏觀環境下,中國私人財富市場仍然蘊含巨大的市場價值和可觀的增長潛力但受限于人才、產品以及法律等因素,目前國內各家商業銀行在私人銀行業務方面還剛剛起步,硬件是建立得相對比較豪華的銀行中心。銀行中心里面,有橋牌室、棋牌室,甚至有紅酒屋、雪茄吧,但提供的服務于貴賓理財區別不大。員工沒有足夠的培訓,服務水平和咨詢水平還不是很高。從服務內容上來看也是以產品銷售為核心,投資咨詢類服務還是停留在顧問階段,僅僅是服務理財的升級版。像遺產的籌劃、信托、藝術品、奢侈品投資類的顧問還沒有提供。產品方面基本沒有差異,同質化比較嚴重,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所以,金融危機過后,外資行的洶洶來勢依然不可阻擋,中資行應抓住當下的良機,揚長避短,以應對激烈的競爭,搶灘中國的巨大財富市場。
【摘要】私人銀行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歷史,一直是國內銀行的“老師”,但現在雙方競爭格局已經轉變。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私人銀行之間的競爭格局正在出現微妙的變動。隨著外資銀行紛紛陷入危機,高凈值人群(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達1000萬元以上)對外資銀行的態度變得更加謹慎。其中部分人撤資或正考慮撤資轉回中資銀行。本文從客戶回流這個現象的原因切入,探討金融危機下中資銀行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有利條件。
【關鍵詞】私人銀行金融危機機遇
參考文獻:
[1]王怡靜.從國際私人銀行發展的最新趨勢論我國私人銀行的發展.華北金融,2009,(1).
[2]彭博.對發展我國私人銀行的若干思考.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3]鐘志定,彭露.我國商業銀行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研究.商場現代化,2009,(6).
[4]費倫蘇.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策略分析.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6).
- 上一篇: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論文
- 下一篇:風險投資組織模式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