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道德銀行對中學生的影響

時間:2022-01-23 11:28:52

導語:略談道德銀行對中學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談道德銀行對中學生的影響

1.360°的道德幣的來源。

一次評分至少要經過個人申報、他人推薦、集體評審等幾個基本環節。在學校中的道德行為,可以由同學或是老師推薦;家庭中道德行為,可以由父母長輩推薦;如果他人推薦不了,比如在公交車上、大街上等社會環境中的道德行為,完全可以由自己申請。道德幣的來源可以說是360°的。如將班里學生分成4-8人一組,每組一個儲蓄員;將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等良好的道德行為情況進行量化記錄,由學生自己申請,儲蓄員為每個學生分別記錄并存儲。每周進行的自主班會中,組內“道德幣”多的學生被表揚,也有“道德幣”少的學生自我批評。填寫道德幣申請單的過程,其實是對學生在學習與生活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質的描述和解釋,并對量化后的結果進行質的分析。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結合后,沖破了唯分數的樊籬,豐富了評價標準,使學生的自主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等也被納入了評價標準體系。這種做法更加能夠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們的真實發展水平。

2.多元的評價途徑。

傳統單一的量化評價主體只有教師,教師一個人就決定了全體學生的發展狀況,它否定了學生的作用,學生被排斥在評價主體之外,成為永遠不變的評價對象。道德幣的“存儲支出”過程不僅有教師與學生的參加,還涉及家長,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聯系起來并落到了實處;而且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個人申請的過程是學生對照學校制訂的行為進行自我鼓勵或是反省的過程,實質是學生自我道德認識教育的有效途徑;通過互評,學生彼此間有了道德行為的借鑒和比較,不僅知道了“該怎么做”,而且還知道了“為什么要這樣”的道理,經過充分的討論,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而家長的推薦,促進了學生家長對其子女的監督教育,也有助于增進親情,促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道德銀行”的多元評價的過程體現了校家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強調評價過程中主體間的多向溝通、選擇和協商,使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和社會評價有機結合。這樣,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權,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反思與改進,達到有效的自主管理。

3.用“情”來調整量化管理。

我們對學生實行量化管理,其目的無非是更好地培養和教育學生能更加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行為,使其成為有用人才。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痹诹炕芾磉^程中,我們不能只講存儲支出道德幣、得出結果、分出等級了事,也不能以學生道德幣的多少而偏愛其人或是歧視他們。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運用疏導教育方法,用“情”去調整量化管理引起的對立情緒。這一方面主要體現在“自主班會”上審議“道德幣”存儲支出的過程中。自主評議時,有利于學生正確估價自己,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優點、缺點,正確對待榮譽;小組評議時,學生之間很少有過多的指責、冷淡的訓斥與懲罰,更多的是給予肯定、鼓勵,使其看到希望。這對那些道德幣較少的學生而言,有利于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堅信他們仍有長處,要把愛的感情外化,以稱贊的態度、喜愛的傾向接近他們,激發起他們的熱情和自信,只有這樣,量化管理方法才能在學生中扎根,從內在的道德層面來管理自己的行為舉止,從而達到學生自主管理的目的。當然在“道德銀行”實際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依據筆者的工作經驗,為更好提高“道德銀行”機制下學生自主管理的成效性,建議在具體實施中,注意處理幾種關系:注重靈活性與原則性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道德幣”的鼓勵作用;注重趣味性與嚴肅性的統一,提倡在快樂中實施素質教育;注重規范化與情感引領相結合,用道德調整行為。

作者:戴宏華單位:江蘇省泰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