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陶瓷古彩與現代陶藝的結合

時間:2022-11-15 08:21:42

導語:淺談陶瓷古彩與現代陶藝的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陶瓷古彩與現代陶藝的結合

摘要:陶瓷古彩與現代陶藝是我國陶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陶瓷藝術的優秀代表。曾經輝煌的古彩藝術因其工藝難度大,操作復雜等因素而面臨巨大的危機,出現了人才斷層的現象。振興古彩藝術已成為當代陶瓷藝術家的重任。陶瓷古彩與現代陶藝具有完全不同的發展歷史與審美特色,將現代陶藝審美特征與陶瓷古彩創作相結合會碰撞出創新性發展的火花,而陶瓷古彩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所蘊含的存在價值、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為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當代藝術,對我國的先進文化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陶瓷古彩;現代陶藝;創新性運用;價值

將陶瓷古彩裝飾的材料、繪畫技法和其所追求的意境與現代陶藝的表現方式、內涵有機融合,所表現出來的視覺上的美感,以及這種形式美感所引發的深層的內涵美、意境美恰恰符合國人的審美心理。藝術形式只有被民族多數人所認同,這種藝術形式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將陶瓷古彩的藝術韻味與現代陶藝的藝術趣味性相結合,這樣的藝術作品才有更強的生命力,無論是陶瓷古彩還是其他形式的藝術都應朝著多元化、自由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現代陶藝與陶瓷古彩裝飾的結合,融傳統民俗和當代表現形式于一體,倡導與發揚現代審美意識,展示了中國審美文化精神,開拓了陶瓷藝術新風尚。

1陶瓷古彩與現代陶藝概述

陶瓷古彩屬于陶瓷釉上彩的一種,是從“大明五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至清康熙時期發展成熟并取得了突出成就。陶瓷古彩擁有強烈的民間藝術風格和奇麗的藝術語言,至今仍獨具魅力。傳統陶瓷古彩從器型到裝飾,均強調四平八穩,圓滿而規范,具有顯著的程式化特征。然而藝術的生命活力在于創新,當代陶瓷古彩藝術家在技法、材料、構圖、形態、色彩、線條等各方面嘗試進行創新和變革,以期突破傳統。有的將變形裝飾畫法引入陶瓷古彩;有的將陶藝造型裝飾手法引入陶瓷古彩;有的將大明填彩裝飾手法引入陶瓷古彩;有的將腐蝕金彩裝飾手法引入陶瓷古彩然而,僅僅是這樣的小變革很難使陶瓷古彩真正突破傳統,依舊給人無甚新意的印象。要想使陶瓷古彩繼承傳統并突破傳統,還需探究一條新的發展之路。現代陶藝應是從屬于現代陶瓷藝術文明的一支,但其更多的是在精神領域的開拓與表達。現代陶藝是一種融當代個體審美及人文觀念,并借助現代技術的陶瓷藝術。現代陶藝不限于陶質材料,也包括瓷器和炻器,以及與其他金屬、木、麻、塑料等材料結合而成。現代陶藝作品主要以欣賞陳設為主,也有部分作品兼有實用的功能。它既要傳承傳統,更要強調創造性的發揮,突出個性和風格,有主題、有思想,充分表現材料的特質。然而,什么樣的現代陶藝作品才能順應時展,符合現代審美,如何制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陶藝作品等相關問題成為我國現代陶藝家熱議的話題。毫無疑問,運用中國傳統裝飾技法進行裝飾的現代陶藝作品更能體現傳統文化的魅力。歷史與新時代的融合能產生另一種美感,這是一種從內容到本質都富有民族性質的美,這或許就是現代陶藝創新的突破點。

2陶瓷古彩藝術審美特色在現代陶藝中的運用

陶瓷古彩是景德鎮優秀的傳統名瓷之一,又稱為釉上五彩,陶瓷古彩吸收了唐三彩、宋代紅綠彩的設色方式,甚至借鑒了民間年畫、木版畫的紋飾,經過不斷地發展才逐漸擁有獨特的,具有豐富民族特色的藝術審美效果。陶瓷古彩裝飾不論從其材料還是表現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擁有獨一無二的濃厚的民族美。而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當代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傳統文化的積淀。陶瓷古彩裝飾手法賦予現代陶藝的是深厚悠揚的文化之美,這樣的美與中國的審美趣味是相符的。陶瓷古彩裝飾精妙的工藝之美體現在其用色、線條勾勒、材質等形式語言的熟練精準的表達上,正是這種絕妙的工藝美感烘托出其深厚的文化之美。陶瓷古彩裝飾中富有民族情感的人物、花鳥、山水形態正是陶瓷古彩裝飾藝術的精髓所在,這也是中國現代陶藝應該具備的神韻與內涵。現代陶藝如果用陶瓷古彩進行裝飾,要注意作品想表現的主題,如果只是將陶瓷古彩裝飾機械地拼湊與堆砌到現代陶藝作品中,那毫無意義可言,要做到造型、肌理、紋樣等表現手法與作品內涵相統一。陶瓷古彩裝飾與現代陶藝結合要符合時代的審美情趣,讓人們自然地接受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這一點和廣博的中華文化是相通的,所謂博采眾長、海納百川。陶瓷古彩等中國傳統文化都是經過時間與實踐的沉淀才得以呈現在世人眼前,中國傳統的造物精神讓許多藝術形式成為可能,致敬傳統,就是向這種造物精神致敬。當代陶瓷藝術家應當抱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進行創作,取其精華。正是源于繼承傳統,才使得現代陶藝具有了民族性,也正是由于創新,才使作品具有了時代感,也就是緊隨時代的步伐。可以說,民族性與時代感是發展我國當代陶瓷藝術的關鍵。我們的祖先已經為世界文明創造了精彩絕倫的中華文化,新一代陶瓷藝術家應該運用祖先的文化智慧使陶瓷藝術進一步獲得世界的尊重與認可。

3對陶瓷古彩與現代陶藝融合運用的價值思考

在建黨35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我們有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已成為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那么作為陶瓷工作者,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口號付諸行動,用正確的理論基礎指導創作思維方式,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陶瓷藝術作品是當代陶藝家不可推卸的責任。陶瓷古彩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它的價值首先體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價值。即陶瓷古彩從民間藝術走向民族藝術,是對人民群眾長年累月積淀的智慧文化的集中體現,陶瓷古彩的技法、元素和現代陶藝進行碰撞、融合,為陶瓷古彩既有傳統性又具有當代性的創新性發展指明了道路。其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在價值。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現代化進程加快的今天,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當代藝術,對推動我國的先進文化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對高藝術水準的優秀民族文化的大力宣傳,梳理陶瓷繪畫學術方向,建立語言陶瓷理論支撐,陶瓷古彩與現代陶藝的結合既傳播中國觀念,又堅守藝術理想,真正做到了思想上、藝術性、觀賞性的完美統一。

作者:張博 單位:景德鎮學院

參考文獻:

[1]鄭君潔.古彩瓷的傳統美學思想研究[D].景德鎮陶瓷學院,2014.

[2]陳淑娟.論當代古彩瓷藝術體現時代精神的意義與途徑[J].中國陶瓷,2013(01).

[3]林衛國.古彩在現代陶瓷藝術中的應用[J].陶瓷研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