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視覺藝術教育與實踐應用
時間:2022-04-26 09:58:48
導語:影像視覺藝術教育與實踐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社會是一個影像繁榮發展的非常時期,新媒體技術的普及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影像視覺體驗。隨著當代社會視覺化的高度普及,影像視覺已經不再是束之高閣的象牙塔藝術,而是逐漸演化為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更為緊密的大眾藝術。攝影不僅僅能夠起到信息傳遞的作用,而且還能夠為影像視覺的藝術創作提供更為廣闊的情感表達空間。因此,近些年來,以攝影為基礎的影像視覺藝術的教育也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視覺影像力》一書是美國著名的攝影師、作家和教師伊巴瑞恩里斯·佩雷勒所著,該書于2020年6月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該書是以攝影作為研究對象,就如何開發以及實現適合個人的攝影工作流程進行了探討,對于以攝影為載體的影像視覺藝術的教育和實踐應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全書分為二十個部分進行介紹,主要是通過作者拍攝照片背后所蘊含的故事,對作者的拍攝思路進行回顧,并向讀者分享拍攝過程中的歷程,從曝光、構圖、色彩、拍攝前的準備、影像選擇以及輸出流程等角度出發,就整個攝影的工作流程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適合讀者個人的工作流程。作者在書中始終強調,攝影不僅僅是拍攝這一單個的動作,而是通過相機去觀看世界,正是對世界的觀看,對美的發現,激勵我們內心萌發出第一時間用相機記錄下這一瞬間的想法。
因此,觀看是作者拍攝作品中最為重要的基礎步驟,也是決定一張照片拍攝質量以及呈現效果的關鍵。在本書中,作者從一個專業攝影師的角度,將這種觀看對象對拍攝者的觸動稱為“視覺興趣點”,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光與影,作者認為光影的組合能夠使得照片的呈現更具創意性,能夠使得攝影不僅僅只是一個拍攝的過程;第二是線條與形狀,對線條與形狀進行深入的了解,能夠對提升我們對于構圖和取景的組織能力;第三是顏色,顏色在照片中是最為重要的元素之一,利用對比、襯托和反差等手段,能夠使得照片展現出更具震撼的美感;第四是姿態,照片攝影中經常會包含人這一元素,一個人的手勢以及肢體的動作姿態等,往往會使得包含人的攝影作品更具有靈性。將上述分類進行連接,便構成本書作者強調的觀看視覺的工作流程。
該書對于影像視覺藝術教育過程最為重要的啟蒙點就是作者所強調的練習過程。伊巴瑞恩里斯·佩雷勒認為拍攝好的攝影作品需要進行不斷地練習,再好的理論沒有實踐也是空談。因此書中增加了許多練習的作業留給讀者去完成,旨在讓讀者在閱讀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個人的思考和感悟,更好地將其轉換為實踐。對于高校影像視覺藝術教育而言,相關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和模式時,也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在當今多媒體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視覺影像逐漸成為大眾化的愛好,高校的教育除了從專業的角度提高學生的藝術創作和欣賞能力外,其實也可以作為一門通識教育課程,讓攝影成為更多學生觀察世界、發現美的一種工具。
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通過攝影進行視覺影像的傳達,其實也是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高校可以將該書作為專業以及通識課教學的參考教材。該書是作者基于自己多年的攝影經驗進行創作而成的,因此書中的內容都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對于引導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攝影流程體系而言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通過閱讀學習伊巴瑞恩里斯·佩雷勒的《視覺影像力》,讀者可以學會如何去看世界,也能夠掌握如何用攝影對觸動的每一個小小的瞬間進行記錄。所以綜合來看,本書不僅可以供已經掌握部分拍攝技術想進一步提升拍攝水平的攝影愛好者閱讀學習,同時它對于剛接觸攝影的一些初級愛好者而言,也能夠發揮很好的啟蒙作用。
作者:宮浩然 單位:韓國世宗大學
- 上一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新路徑
- 下一篇:鄉村小學教育管理創新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