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

時間:2022-09-27 03:15:10

導語:淺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

【摘要】高校藝術設計作品的特點和性質一般被描述為浪漫性、傳承性、學術性,我們從這些特點和性質中,可以看出我國藝術設計教育面臨的問題,如“功利性與審美性”“市場與學校”等。

【關鍵詞】高校;藝術設計作品;藝術設計教育

一高校藝術設計作品的特點

高校藝術設計作品是一個學校思想和發展模式的正面反映,與一些民間的藝術設計和企業的設計有著很明顯的不同,其特點主要體現為:(1)浪漫性。浪漫性在高校藝術設計作品中的表現主要體現在設計的教育作品充滿自身的個性和藝術方面的感官感受。藝術設計的一大目標是為了設計方面的產業發展而服務,但是在這些學校的藝術教育中,其號召力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強大。深究其原因,是因為學校雖然一直將實用美學主義奉為信條,但是這些必然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在相對獨立存在的教學環境下,藝術美相對于實用美來說更為直接顯示其魅力,更容易被藝術設計所強調。另外,學院的教學氛圍和環境相對于專業的藝術設計教育機構來說,寬松度比較大,某些企業生產方面的規定對于高校藝術設計的教學而言只會產生間接的影響,這就會讓高校藝術設計作品相對來說更為自由,高校藝術設計作品的設計屬性更高于產品在藝術方面的屬性,高校藝術設計作品才能夠得到更多主觀因素的加入。(2)傳承性。學校及學校教育已經不受傳統藝術設計的多種限制,但是卻不可避免地將教授學生的環節留存了下來,而教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種,但是教授行為對于學生而言,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高校藝術設計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帶一定的傳承性,技法和觀念方面的傳承不可忽視。這些傳承具體表現為一個學院或者學校乃至于一個國家的高校藝術設計作品往往會成為一個有著共同特點的形式或者是某些因素在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會一直存在。(3)學術性,學術性是指高校藝術設計作品通常存在較為深刻的精神層次的內容。學校的藝術設計教育課程中存在著多方面領域的優勢條件,高校藝術設計作品經常能夠在一個相對較高的位置上去綜合考量,以此來表達對現代社會存在不足的領悟和反思。

二高校藝術設計作品的不足

1.學校、學院與市場的矛盾

市場是指商品交換行為發生場所或者是地域,是商品交換關系的相加。眾所周知,市場是“經濟”的另一種形式的表現,而“學院”常常會讓人想到“學習”和“文學發展”。這種情況在無意中就會給兩者打好基礎,前者帶有功利性,后者帶有豐富的精神層次的東西,兩者在觀念上一般處于相互對立的地位。除此之外,如今的種種藝術設計性質的比賽從某種意義來說也是存在這種矛盾的,這是因為許多設計類型的比賽都是由設計學院或者學校所策劃,參加比賽的對象大多也是設計專業的學生,很少有其他專業的學生去參加,他們覺得自己的專業水平比不上設計專業的學生。從比賽的本身來說,形式和結果都類似于藝術品的展示與欣賞,而“比賽”這個關鍵詞就顯得沒有其他比賽那樣有十分激烈的競爭性。由此可見,高校的藝術設計方面的教育應該在市場和學院這兩者之間再權衡,力求做到完美,既可以將優秀的作品展示出來,又可以將“比賽”這一主題更為明顯得顯現出來。

2.功利性與審美性

功利和審美這兩個要素經常在藝術設計或者設計作品中同時出現,用哲學的原理來說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在高校的藝術設計作品中,審美方面的需求明顯更側重于所設計的作品是一件藝術品,而不是追求其實用方面的需求。在這個問題上,學術界和藝術界也會經常各抒己見,高校藝術設計應該屬于哪一個領域呢,是追求它的審美還是功能還有待討論。所以,在藝術設計中這個問題常常以功利性與審美性這一矛盾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然而,在高校藝術設計的作品中,人們常常將作品的審美性和功利性的對立擴大,反而把兩者的融合性忽略了。

三從高校藝術作品的不足看中國藝術教育現狀

藝術設計走進一個新時代是由于國際主義風格的擴展。隨著審美情趣的提升,人們對藝術形式的追求逐漸與世界的審美相接軌已經成了人們的一大訴求,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本民族的精髓不能丟,不能完全被同化。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歷史需要傳承、發展,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將中國的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相結合,在現代的藝術作品中體現出傳統的藝術元素,這才是富有創造力的新時代的藝術作品。當前,正處于新時期的中國設計產業的設計重點已經逐漸轉移到精神需求層面。當今社會,“中國制造”正在面臨著更高水平的要求,包括審美的技術、審美的內涵等方面,審美的藝術感已經成為社會的需求。世界設計方面的產業認同更是給了中國很大的壓力,而這些壓力肯定會促進中國設計藝術與制造產業的完美組合和融合。學院與市場的聯系將會更加密切,中國有關設計的學院設計力量將會與設計產業服務更加緊密地聯合起來,提升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同時能夠提高中國產業設計力量,更好地為中國的產業轉移起到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國家已經提出,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求,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要用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在當今社會設計學院的有關專業與企業,聯合創辦的學校以及其他形式的補習班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比如蘇州大學的鳳凰傳媒學院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我國的設計產業與國家生存和發展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設計產業應該有更強的目的性,能夠把現階段學院和市場之間的隔閡減弱直至消除。與此同時,高效之中有關藝術設計的教育也可以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更好地與市場相結合,使社會上的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將資源浪費控制到最少。同時,將學校和企業相聯合,能夠為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

作者:潘熠龍 單位: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潘麗娜.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分析及教學模式探索[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6)

[2]劉雪.中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和改革對策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33)

[3]秦成.中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藝術科技,2016(11)

[4]張健.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及發展模式研究[J].藝術科技,2016(8)

[5]聶大開.闡述加強高校藝術設計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6(7)

[6]花雨.從高校藝術設計作品看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現狀[J].學周刊,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