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作業現狀思考
時間:2022-12-04 09:12:53
導語:高中語文作業現狀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文課外作業因其及時的反饋性和充分的針對性,對課堂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師評估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檢驗學生對所傳授知識的整體感知與回顧,教師能夠及時調整教學方向,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通過調查、分析現階段高中語文課外作業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原因,提出相應的調整措施,以優化高中語文作業內容,使高中語文課外作業更好地發揮作用。
關鍵詞:語文;作業;問題;措施
語文是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在核心素養視閾下更顯示了其關鍵性,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高考考試制度的改革,語文學科受青睞更甚,但人們把目光更多地投到了課程建設、教學改革之上,對語文作業的關注較少。《教育大詞典》對“作業”的表述是:按照教師的要求,在業余時間學生自我進行的學習活動。從這一詞條中我們可以看出,語文課外作業,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因此,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進一步深化和提升,也是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途徑之一。2017年5月,針對高中語文課外作業情況,筆者制作了調查問卷,并在6月份進行了試用與修正,以確保其效度與信度,10月份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兩所普通高中、綏化市的一所重點高中的高一年級和高二年級發放500份問卷,回收有效試卷498份。據調查,目前高中語文課外作業主要現狀是:
一、作業內容狹窄化
高中語文作業的直接目的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鞏固學生所學,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但由于語文學科為“高考三大主力”學科之一,大部分教師布置作業和學生做作業的主要目的只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所以一些教師布置作業隨意,或隨便說幾道題,或指定課后習題,或按序布置練習冊,而不是根據所講授的內容及教材特點精心設計作業。如表1所示,有91.57%的學生是做教師統一要求購買的語文練習冊或試卷。部分教師沒有從學生學習習慣與能力的培養出發,沒有針對教材進行長遠的規劃和考慮,為了省事,買幾本練習冊,每天要求學生大量練習,且不說練習冊的質量良莠不齊,單從作業的針對性而言,就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未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基礎、認知經驗、學識水平等因素,致使語文作業的內容狹窄化。如圖1所示,語文作業內容基本上是做練習冊、寫試卷、識記背誦、寫寫作文,長此以往,學生只是被動地機械接受,不會積極主動地感知,更不會充滿快樂地去完成語文作業。
二、作業形式單一化
語文學科應是一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等基本性質,綜合性和實踐性等其他性質,富有鮮明學科個性特點的基礎工具學科。[1](P.22)目前語文作業形式單一、死板,以書面作業為主,即使有口頭作業,也只是背誦。教師忽視了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通過學習語文,學生不僅要發展聽說讀寫能力,還要培養在實踐中應用語文的能力。目前教師布置的語文課外作業的形式多為“寫”,忽視了語文課外作業的多元形式,聽、說、讀嚴重缺失。歸根結底,就是為了一個“考”字,每日機械地書寫、默誦,學生面對原來充滿人文性的語文卻產生了審美疲勞,喜歡做語文作業的學生僅占26.51%,比較喜歡的占35.74%,不太喜歡的占28.51%,毫無興趣的也有9.24%。學生沒了學習興趣,其學習積極性必然受到遏制,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創造性自然無法發揮。此外,作業耗時長也是高中語文課外作業的現實。如表2所示,每天用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完成作業的學生僅占40.36%,而用時一小時至兩小時的卻占83.34%。的確,不經過一定數量的作業的積累,就無法實現質的飛躍,但有的教師卻把量作為布置作業的標準,朗讀、體驗、鑒賞、評論早已與語文作業漸行漸遠,這樣形式單一的作業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更不利于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三、作業效果微弱化
高中語文作業作為學生的一種學習過程和生活方式,是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學習需要、生活需要和人生需要。[2](P.101)學生通過完成課外作業,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當天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才能自覺調動主觀能動性,查漏補缺,進行自我調節。因此,學生通過完成作業,才能真正地建構知識,才能將知識內化為能力,才能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從而提高語文核心素養。調查顯示,多數學生認為語文作業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如表3所示,認為語文作業對鞏固知識有很大幫助的學生僅占31.33%,認為語文作業對鞏固知識有較大幫助的占37.95%。究其原因,布置作業的掌握權在教師手中,為了考試成績,大量的機械訓練已成為教師的法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毫無變化甚至死氣沉沉的作業,在一定程度上與現代語文教育的方向背道而馳,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長此以往,還勢必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調查表明,完成語文作業態度非常認真的學生僅占25.90%,比較認真的占31.93%,敷衍了事應付老師檢查的占19.68%,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占22.49%。學生對語文作業的態度主要取決于作業設計是否科學,也有部分學生認為語文學科與數、理、化學科不同,完成作業與不完成作業考試分數不會有太大差距,這種對語文學科不正確的理解甚至偏見,直接決定了學生完成語文作業的態度。一些學生為了不受老師批評,就隨意寫寫,甚至抄襲答案,應付了事,為完成而完成,語文作業自然陷入了尷尬的境地。通過以上調查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高中語文課外作業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尤其是作業的隨意性、功利性較為嚴重,若長期如此,就無法保證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逐步提升。為此,我們應該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改進高中語文課外作業的目的、內容和形式。
四、以認識為綱,加深對語文課外作業的理解
課外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是對教學內容的鞏固與強化,是整個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因此,教師不應隨意布置課外作業,而應仔細研究課堂所講內容,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課外作業。現代教育理論認為:要想使課堂效果最優化,就要使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都達到最優化。課外作業也能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我們要賦予作業新的內涵,通過語文課外作業,培養學生獨立的個性及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思維品質。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需要,成為學生成長的快樂和期待。[3](P.111)
五、以實踐為法,語文作業的形式要多元多樣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充滿主觀情感的提升過程,學習中的獨特體驗和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課外作業必然也是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環節,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能力、發展思維,其情感態度、獨立人格也會有所發展。教師應該摒棄傳統做法,布置新穎多樣的作業,滿足高中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如,多布置一些層次性作業、實踐性作業以及自主性作業、選擇性作業和研究性作業等,用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欲望和熱情。
六、以學生為本,語文作業內容要有廣度和深度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語文課程資源形式是多樣的,既可以是紙質文本,也可以是多媒體資源或網絡資源。學生身邊美麗的自然風光,珍貴的文物古跡,還有當地的民俗風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乃至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最平常的日常生活話題等,都是語文課程的資源。[4](P.51)這雖然是對語文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的建議,但其實也適用于語文作業的設計。語文課外作業也應在“大語文”的學習背景下,用豐富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的作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更可以讓學生在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同時豐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學、文化修養,形成良好的品格,為未來適應社會發展及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七、以評價為度,語文作業的批改要合理有效
教師要認識到作業的目的是內化知識、提升能力,所以,教師應該關注作業的效果,通過讓學生完成課外作業,檢驗知識是否被學生真正吸收,知識是否轉化為了學生的能力,語文素養的培養是否得以落實,更重要的是要看學生完成作業的態度,通過完成作業,學生的學習力有無提高。因此,在批改作業時,教師不應該滿足于對錯判斷,更應該關注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所付出的情感。教師對作業的評價要更加人性化,以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鼓勵進步為原則,科學地指出作業的不足,提出改正意見,讓課外作業成為每個學生展示知識、能力、人格的平臺,真正喚醒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習的內驅力,為高效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高中語文課程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其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科。教師不僅要把關注的目光放在語文課堂上,同時也要關注課外作業,認識到課外作業的價值,讓課外作業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高中語文課外作業存在的問題,樹立新的作業觀,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慶元.語文教育研究概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周穎.新課標下高中語文作業設計初探[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09(3).
[3]秦超.新課程下高中語文作業設計改革:理論依據、路徑走向[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李驥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 上一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摭談
- 下一篇:新時代高職語文教學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