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閱讀教學思考

時間:2022-03-25 11:20:08

導語: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閱讀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閱讀教學思考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高中語文的教學也要緊跟時代的潮流,改變原有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課程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的教學培養能夠對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語文構建能力產生重要的積極作用。所以身為高中語文教師的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課程設計時,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增強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教導學生學習閱讀技巧,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本文將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核心素養是從人的全面發展及適應社會需要出發,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教育目標的問題。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是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而語文閱讀核心素養的培養很多時候是依靠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對經驗的積累、探索和體悟,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要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極其主動性的增強。創新課堂教學的模式改革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讓學生們能夠在閱讀中進行更好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的技巧和思維,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1]

一、注重對學生語言構建和運用能力的培養

高中語文中的閱讀課程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發展,核心素養已經成為了新課改的目標之一,也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點。高中語文學科是我國高中教育中的一門重點學科,內容包含了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史。隨著我國文化自信的不斷增強,社會對于傳統文化以及文學知識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多,語文學科在教育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語文學科的教育目標和課程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從實際的教學運用不同角度開展對學生的教學活動,要督促和鼓勵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閱讀學習。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就要從學生的語感培養入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在學生養成良好語感的基礎下,讓學生的語文構建能力和運用能力得到提升。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要注重學生的特點,尤其是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地得到彰顯,教師在對學生語言構建和運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養成獨立的自主閱讀習慣,教師對學生閱讀進行相應的引導作用,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一定閱讀書籍任務,并且要通過豐富多樣的方式配合檢查來讓學生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從而讓學生的語言構建和運用能力得到提升,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這一篇課文時,這篇課文主要展示的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那一段黑暗時刻,以及處于那一時段的知識分子們對于促進國家現代化發展所開展的各種愛國運動。由于高中語文教學不再僅僅只依靠教師的教學方法,更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覺能動性。教師在講授這門課時,可以提前在課下為學生們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們閱讀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其他閱讀材料,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的閱讀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可以閱讀更多的課外內容,還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增強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促進學生更加愿意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之中,在興趣的基礎上完成了對語言構建和運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二、注重對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

高中語文課堂的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語文學科的學習對于三維目標的培養尤其重視,而在語文核心素養中的基本能力分別是解讀文本能力、與人溝通和交往能力、語感語文學習方法、語文學習習慣,它們組成了一個人語文能力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是學生以后進行語文學習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懷,這都表明了在核心素養下語文教學要求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完善的核心素養。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更多地引導學生進行豐富多樣的互動活動,讓學生們能夠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養成高水平的文化理解能力。同時,豐富活動的展開還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增強了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能夠讓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之中。這樣,學生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下,達到對自身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2]。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契訶夫《裝在套子里的人》這一篇課文時,這篇課文是具有濃重的諷刺意味。但是由于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手法比較深奧,學生在理解上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增強文化理解能力,可以結合文章內容列舉相關的國內外經典著作的論述,教師還可以就課堂所講內容進行介紹,開展故事講述演講比賽、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們在這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得到鍛煉,并且在鍛煉實踐中增強自身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師要在這些活動中盡量更多給予學生方法指導和技能的傳授,來提升學生文化理解能力。

三、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中語文課堂對于學生的培養不僅僅局限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更注重于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就語文學習的綜合性而言,進行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閱讀材料不只局限于語文課堂的課本,所有的熱點問題和時政材料,也可以運用到學生的語文教學環境之中,讓學生們海量地閱讀各種各樣的資源,并且進行自主的陳述和討論,讓學生們對于語言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所面對的對象是學生,而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這又決定了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也要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而產生相應的變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教學內容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法,降低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的難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們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產生更多的好奇和積極性,并且在這種好奇和積極性之下,促進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的深入探索。語文核心素養的階段性是因為學生發展具有階段性,學生的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每個階段的學生的認知能力是不相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關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時要注重學生的階段性,根據學生各個階段的認知能力來進行對應的培養,制定符合學生各個階段的培養方法。同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還要注重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在課堂設計中,要多加入學生自主思考的環節,讓學生們在自主自覺的思考、討論的過程中,增強自己對于語文閱讀材料單的理解能力,讓自己的思維能力在這種過程中得到鍛煉和發展。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朱自清先生的《故鄉的秋》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入很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培養和鍛煉自身的能力。教師在課堂剛開始時,可以先對所講授的課文內容進行初步的解釋和相關材料的展示。之后,教師在向學生們展示更多的不僅僅局限于課本閱讀內容,并且將學生們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們在閱讀完所給材料后進行小組之間討論,讓學生們各抒己見,表達對于這些事物和事件進行陳述和辯論,增強小組討論的實踐結果,在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讓每一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對于本組所提出思想進行最終的總結。在每組成員都闡述完自身的思想觀點之后,教師進行最后的思想總結,指出學生思考結果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并且讓學生們明白了解自己日后培養重點,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薄弱項進行專門的深入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語文的學習成績,還能夠讓學生們在小組討論中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能力的發展。

核心素養是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指向核心素養的教育是世界各個國家及地區的共同追求,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具體到課程改革上,要求基于基礎教育各學科本質,建立各學科各學段的核心素養體系。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強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鍛煉,對于未來全方位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身為高中語文教師的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更要注重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鍛煉和發展,讓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綜合能力也得到提升,這有利于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全方面綜合發展的高質量人才[3]。

參考文獻:

[1]顧之川.潤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3).

[2]陳濤,鞏道坤.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現代教育,2018(18).

[3]張錢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討[J].散文百家,2017(8).

作者:黎宜 單位:重慶實驗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