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教材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時間:2022-05-10 08:23:36
導語:統編版教材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對統編版教材編排理念的認識、轉變等方面分析了教學現狀,并從如何落實閱讀教學要求、落實語文要素、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教學等方面闡述了應關注的問題。對教師教學具有指導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編排理念;教材特點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我省已經使用三年了,如何使用好這套教材,怎樣全面落實教材編排理念,是語文教學工作者始終關注和研究的課題。為幫助教師使用好本套教材,筆者有針對性地觀摩了幾節統編版教材課例,以下結合如何把握教材特點,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談談自己的認識與體會。
一、正確認識編排理念,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教學目標不清、語文知識落實不到位是以往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經過各級培訓,語文教師對統編版教材雙線組織單元的編排特點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能準確梳理出每一單元、每一課的語文要素,立足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在備課中能根據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關注知識積累、語言運用、審美體驗、文化感受等方面的要素,準確確定教學重難點,并在教學實踐中著重落實。
二、轉變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如閱讀課《我是一只小蟲子》,教師引導學生依據生字詞特點分類識記,如多音字、鼻韻母的字、難記字、“月”字部歸類的字,并針對學生學習難點進行具體指導,扎實而有效。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書寫,寫后有評價,評價后再書寫。又如《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教學,突出了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意思”的落實。根據“明朗”一詞,師生共同梳理出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有:找近義詞、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借助熟字猜義等。有些教師教學中雖然強調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但學生并不一定明白如何聯系上下文。本課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分別找出上文和下文,再讓學生說出體會,使詞語學習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目的。這樣的課堂是真實體現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課堂,能感受到學生在原有知識、能力基礎上的提升。
三、注重搭梯子、降低難度,落實教學要求
如《留言條》一課,在學生學習了如何寫留言條后,教師提問:“寫好的留言條放在什么地方?”這一問題的設置體現了應用文實用性的特點。學生會想到:放在對方容易看到的地方。也使學生體會到:習作是可以服務于生活的。又如《這兒真美》一課教學是對本單元語文要素“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落實。教師借助本單元《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等課文的語言特點,運用積累的有新鮮感的語句來表達,并將一些優美的詞語提供給學生,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善于發現,有效緩解了學生懼怕作文的心理。統編版教材的最大特點是有序安排語文要素,整體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要想使用好本套教材,還需要將以下幾點落到實處。一是落實閱讀要求,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精讀學方法,略讀用方法,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將閱讀落實到位。首先,要考慮讀什么、怎么讀,如何激發和保護學生閱讀興趣。其次,是授之以法,課堂上注意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學生的“讀懂”不是教師把自己的理解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經歷讀書的過程,獲得閱讀策略。二是對語文要素的落實應體現連續性。每一冊、每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獨立的,但不是孤立的,同時是由易及難、螺旋式上升呈現的。因此,一定要加強對已學知識的復習鞏固,使學生逐步構建起學科知識的框架。以朗讀能力訓練為例,在一年級安排了讀好幾種句式的訓練,二年級要求著重指導讀好長句子,注意停頓、重音和語氣,避免唱讀、指讀、拖長音、不恰當停頓等現象,為學生有感情朗讀打基礎。對于復述課文的要求,一年級強調借助圖畫復述課文,二年級強調借助示意圖復述課文;中學段強調借助關鍵語句或表格復述課文,高學段強調借助關鍵詞語創造性復述。教師教學中必須步步為營,落實好每一個年級目標。三是關注優秀傳統文化在教材中的體現,認真研究教學策略。
從編寫理念上來講,突出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從內容上來講,強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制教育等重要內容。可明顯感覺到統編版教材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具體包括:1.漢字文化。教材安排了利用漢字的造字法,如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等來識字。教師教學中要注重幫助學生認識漢字特點,提高識字效率。2.國學經典。《千字文》《千家詩》《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不只是要求學生背誦,而且要讓學生吸收、積累和運用。3.古代文學作品。一到六年級的教材中共選編古代詩詞達129篇。另外還選編了古代寓言、古代神話傳說及其他古代文學作品。三年級開始學習文言文,全套教材中的文言文有15篇。4.歷史名人故事。包括古代的英雄、科學家、歷史名人等。特別是在四年級的教材中編排了一個歷史人物的單元,每個故事承載不同的育人功能。5.文化藝術。將《清明上河圖》《京劇》等內容納入了教材。6.文化常識和民風民俗。教材特別在“語文園地”里安排了名言警句、諺語、俗語等。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了秋,把扇丟。再如楹聯:白馬西風塞上,杏花煙雨江南。還有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等內容。作為語文教師,要認真解讀教材,了解教材背后厚重的文化背景,使語文教學既有深度又有厚度,更有民族文化的溫度。
作者:張桂霞 單位:西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教學策略
- 下一篇:大學語文課程建設探究
精品范文
1統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