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學習方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18 08:44:00

導語:新課程學習方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學習方式研究論文

走進新課程,引領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改革廈門市同安區新民中心小學邵錦秀課程改革,猶如一聲春雷滾過,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波。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需要教師改變過去那種師道尊嚴的角色,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活動,走進學生的內心。教師不要做學生的權威,不要強加給學生觀點,不要統一學生的認識,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獨特的見解、創造性的思維。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做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課堂上學生應該是演員、老師、節目主持人、嘉賓,這樣,多樣的課堂角色才能使學生興趣盎然,才能成為知識的實踐者、探索者。然而,在大多數老師的課堂上,學生仍然還只是“學生”,他們仍一味地苦讀圣賢書,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知識。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不是“書生”,而是具有開拓創新、勇于實踐的人才。“新課程”的頒布與實施正是從這一需要出發,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出開展綜合性學習的新理念。那么,如何改變過去一味由教師傳授的教學模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建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教互學的課堂模式,使語文課堂多一些動感、生氣與活力,并由此帶來極高的學習效率呢?首先,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能夠為學生解疑、答疑,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準備充足的學習資料。其次,教師還要不斷提高教學藝術,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凌駕于教材、課堂、學生。在不同的課堂心理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情感體驗、學習注意力是有很大差異的,學習中的智力活動和操作活動也有較大區別,這些必然會影響學習效率。下面談談語文課堂教學中建立的幾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教互學的課堂模式。一、小老師進課堂很多小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我長大了也要當一名像我們班老師那樣的老師。老師這份工作對許多小學生來說是很崇高的、令人向往的,能夠到講臺上當小老師對許多學生有吸引力。針對學生的這個心理特征,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時可讓小老師課前自己制作生字詞卡片,課堂上由小老師來組織字詞教學。小老師教的還有模有樣,由讀音、結構、識記方法到組詞、造句等,小老師教得認真,其他同學也學得興致盎然。再如,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時可由小老師來組織質疑答疑等。二、“演員”進課堂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課堂表演十分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課堂表演的形式有很多,應根據實際需要來設計。如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時,教師出示植物頭飾,說:“同學們,大家上一節課學課文表現得可出色了,植物媽媽看到你們這么愛學習,都悄悄地來到了咱們的教室,瞧它們就在這里!等一會兒我們要來演一演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送孩子們去旅行的情景,現在先請同學們反復朗讀課文,做好準備?!痹诖诉^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為了一個細節的至善至美,“導演們”爭得面紅耳赤,“演員們”不厭其煩地多次排練。在成果展示中,我又驚喜地看到學生卓越的才華。學生們自行布置了合理的場景,制作了精美的道具,準確地表達了人物的形象。表演中,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知識,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同時,有效地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三、小畫家進課堂教材中某些文章寫得很美,通過對文字的感悟,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就更美了。教學《黃山奇石》時,教師引導:作者概括地介紹了黃山風景區后,就迫不及待地帶我們去看巖石了。在這篇課文里,我們看到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些巖石真奇呀!現在,黃山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去畫一畫那些奇形怪狀的巖石,再給它們取些有趣的名字吧。這樣,學生學起來興致盎然,既深化了課文的學習,又使創新思維得到了訓練。四、小作家進課堂寫話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教師要充分運用教材資源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如教學《坐井觀天》一文時,教師談話:“青蛙坐在井里,抬頭看見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飛來了,落在井沿上,說天無邊無際,大極了。青蛙不信,還說小鳥弄錯了。那么,當青蛙跳出井口一看,會發生什么事呢?請同學們接著往下寫……對教材內容可以續寫、改寫、縮寫……這樣,課堂上學生不是收音機,而是創作者,說不定以后還有人會成為作家。五、小記者進課堂語文學科應從小對學生進行交際能力的培養。如教學《我們成功了》一文時,細讀完課文,進入課文描繪的意境,就可以舉行現場采訪活動:一部分同學扮演課文描寫的某個場所的人物,其余同學扮演記者,對他們進行采訪。被采訪的同學可自由說說自己的心情。還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自己挑選采訪對象,選擇采訪內容,如:你最喜歡的體育項目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奧運會比賽項目?到2008年,你覺得北京會有哪些變化?同學們又有哪些變化?均以采訪報道的形式敘述了自己的體驗,在認識人和事的同時也有效地提高了交際能力。六、辯手進課堂新課程非常重視對學生“口語交際”的訓練,語文課堂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敢于當眾發表自己看法的能力。教學小語第十冊《放棄射門》一文時,我拋出“你認為福勒應不應該射門?”這個辯題,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及個人觀點進行辯論,正反方闡述觀點、自由辯論、總結陳辭,學生不但語言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對課文也有了深入的領會,不知不覺中也受到了福勒高尚的道德風范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