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閱讀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29 11:31:00

導語:低年級閱讀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年級閱讀教學分析論文

小學低年級課文語言優美,淺顯易懂,是落實大綱要求的極佳載體。如果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能落實以讀為本,就能優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我現就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談幾點我的看法。

一、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自由式朗讀

依據學生對新異知識特別感興趣的特點和低年級課文全文注音的優勢,教學開始,可在解題的基礎上提出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饒有興趣地去朗讀課文。

如在教學《小松鼠找花生》一課時,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小松鼠的花生哪去了?他能找到花生嗎?花生到底在哪?這些問題可能提的不是很邏輯,但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卻是新奇而有趣的,他們的心理上會產生躍躍欲試的欲望。此時,教師就要把握時機布置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提出如下幾方面要求:(1)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遍。(2)一邊讀一邊思考前面提出的問題(3)讀完后標出自然段,畫出文中生字新詞。學生此時按要求進行的自由式朗讀既有對生字新詞的感知,又有對課文內容的初步了解,長期這樣訓練,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從整體上著手,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讀一邊畫的良好閱讀習。

二、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性閱讀

低年級課本中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優秀篇目,是一個個飽含知識的載體。如何確立重點并抓住重點讓學生進行理解性朗讀呢?一篇課文往往有一個至幾個重點段,一段話一般有一個至幾個重點詞,學生讀書時也會自然而然地覺得這兒是精彩之處,那兒是動人之筆,這兒還有個問題,那兒還有個疑點。這些詞、句、段及精彩、疑點之外就是閱讀的重點,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

首先,把握讀準語氣。低年級課文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對話及人物的心理敘述。這些對話和敘述能夠很好地體現人物的特點,這就是課文的重點。如《坐井觀天》一文通過寫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表現了青蛙的無知及小鳥的耐心與見識,由此,啟發學生讀好他們之間的對話就可以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其次,把握語速與語調。學生能用合適的語速語調朗讀課文,意味著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如《丑小鴨》一文的最后一句:“原來我不是丑小鴨,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鵝呀!”這句話真實地再現了丑小鴨驚訝、興奮、激動的心境,是丑小鴨歷經不幸后理想實現的美好結局。教學時,我這樣來啟發學生:(1)默讀課文,畫出寫丑小鴨心里想法的句子。(2)自由嘗試朗讀、體會丑小鴨的心情。(3)比賽性朗讀。通過比較,讓學生在瑯瑯的書聲中自己辨別領悟丑小鴨當時的心境,真正應驗了“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古今共識。

三、注重課內延伸,運用性朗讀

任何一種知識,一種技能的內化,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練習運用,對于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最好的辦法仍是讀書。因此,在理解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行閱讀與課文配套的自讀課本上的文章。如學完《烏鴉喝水》可讓學生讀《烏鴉的孝心》,學完《酸的和甜的》,可讓學生閱讀《狐假虎威》等,這種遷移性的訓練,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與方法及時地加以運用,不僅培養、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