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學生語文學習習慣
時間:2022-05-03 03:54:00
導語:鍛煉學生語文學習習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培養初中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提高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的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比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更重要,因為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可以使一個人終身受益。《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要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法。”圍繞這一總目標,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總結我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規范的書寫習慣
當今社會,電腦、手機的普及,多媒體的運用,許多人都不重視書寫了。教學中,教師也不很重視、少強調,以致于我們有的學生字跡潦草,所寫的字東倒西歪,亂作一團,極難辨認;有的學生書寫不規范,任意增減筆畫,錯字別字連篇;有的學生不注意筆畫筆順和間架結構,書寫不端正、整潔,沒有漢字的形體美。其實,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書法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我們要培養學生對書法的興趣,鼓勵他們練就一手好字。俗話說:字如其人。字是讀書人的門面啊!因此,教師給學生上的第一節語文課,就要向學生明確提出書寫要求:不論是作業、筆記,還是其他形式的書面材料,都要書寫規范、字體端正、字跡清楚,不寫繁體字、異體字。同時,要通過摸底調查,了解全班學生的書寫情況。對書寫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書寫工整規范的基礎上,力求美觀;對寫字基本功較差的學生,在加強基礎練習的同時,務必把字寫清楚。除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外,教師在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別是板書。教師板書對學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應充分利用這塊陣地。應拿出適當的時間,讓學生臨摹字帖,開展寫字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板書示范,指導不容易寫好的筆畫、結構以及容易寫錯的字的筆順,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美觀。為避免學生的疲勞,每次寫的字不要太多,時間不要太久,教師要注意把握,要講求寫字的質量。舉辦寫字比賽展覽,給學生一定的精神或物質方面的獎勵,以激發學生寫好漢字的興趣。在班內形成寫字、練字的氛圍是非常必要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這種寫規范漢字的習慣就會逐步形成。
二、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良好習慣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發現,相當多的學生沒有養成預習和自學的習慣。特別是鄉鎮初中的學生,上課喜歡當觀眾、聽眾。許多學生也不知預習是怎么回事,作為教師就有責任、有必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首先,面對一篇新文章,應讓學生認真讀幾遍,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并利用工具書查出字詞的讀音、含義等。如,教學古代文學單元時,讓學生多動手,翻查字詞典,聯系上下文的語境來推敲確定詞義,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這樣,上課時教師講解起來就輕松多了。其次,讓學生讀通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及寫法特點。再次,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及作者,以幫助把握文章主旨。如,教學《沁園春•雪》,讓學生做好預習,有助于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此外,為了收到良好的預習效果,還可經常設置些課前思考練習題,把課后的“探究•練習”進行細化,設計成多道便于理解、容易完成的簡答題或者是填空題,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預習。這樣預習,減輕學生的壓力,容易讓學生完成任務,體會到學習的喜悅,獲得成功感。這樣,在教學中就加快了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的進程,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同時,也教給了學生預習的方法,使學生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當然,有些課文可直接放手讓學生自己預習;對一些難度較大、篇幅過長或重點不太好把握的課文,課前教師就要抓住關鍵,進行適當的指導。如,魯迅先生的《故鄉》篇幅較長,主要寫故鄉的變化,而故鄉的變化關鍵是人的變化。引導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就要注意文中主要寫了哪些人的變化,他們有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從而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把握文章的主旨。學生一旦養成了預習的習慣,就會主動地去理解和探求,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只有這樣,課堂討論才會更容易開展起來,對課文的理解把握才能夠走向深入。
三、培養學生勤于閱讀、積累的習慣
語文考試中閱讀分值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學生閱讀做題的效果卻不理想,教師對課文分析過多、講授過多,剝奪了學生自己閱讀、感知、理解、消化課文的主動權,長此以往,學生在堂上就少了自己閱讀實踐。至于課外閱讀,要么是被繁重的作業負擔擠掉時間,要么放任自流,學生根本很少閱讀或不讀。“腹有詩書氣白華”,大量地閱讀可以開闊視野、凈化心靈、陶冶情操。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好書、好讀書,產生濃厚的讀書興趣,做好摘抄,寫好讀書筆記,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教學工作中,我通過建立班級圖書角、組織征訂報紙雜志、開展名著閱讀活動、舉辦讀書成果交流會、展評課外閱讀筆記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實踐的主體,扎扎實實地開展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養成勤于閱讀,不斷積累知識、經驗的習慣,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習慣
《全Et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并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然而,有些學生回答問題常常是詞不達意、結結巴巴、語無倫次,甚至用方言;有的學生缺乏說的訓練,致使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沒有站在眾人面前講話的勇氣,怕說不好、被人笑話、遭人諷刺。當有機會走上講臺的時候,他們怯場,口未開臉先紅,把原來準備好的內容頓時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擱淺”在講臺上。這種令人擔憂的現狀,使我們感到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在口語交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到鼓勵性評價與啟發性評價相結合。要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自由表達,就要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環境。對學生的評價,要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少指責,要用表揚與肯定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要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既關注學生表述是否正確,又關注學生得出答案的思維過程,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這樣,表揚和肯定才有針對性。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只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大力開展語文的第二課堂活動,把它納入有目的、有組織的、有指導的活動之中。
五、培養學生邊聆聽邊思考的習慣
課堂上,帶著疑問聆聽教師的講解、范讀等,邊聽邊思索,這是每位初中生都能做到的,但課外的聆聽、思考則為我們所忽視。俗語說得好:一切皆學問。平時收聽廣播、聽別人爭辯等,如果能邊聆聽邊思考,也能提高語文素養。在家觀看電視節目時,學生發現節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任”讀成“r色n”,如果他能深入思考,聯系到課堂上教師讀“r6n”,想知道是主持人讀對還是教師讀對,就會翻開字典。當發現主持人念錯了,學生的語文認識能力就得到鞏固、提高。所以,我們語文教師要重視教導學生養成邊聆聽邊思考的習慣,從中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我經常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做一個單元的練習題。我讀題,他們思考回答;有時候還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這樣既訓練他們邊聽邊思考的習慣,又節約了時間,還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培養學生勤于練筆的習慣
學生怕寫作文,作文水平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寫作練習的量不夠。指導學生作文的根本,是要讓學生養成勤于觀察、思考、練筆的習慣。在教學工作中,我鼓勵學生堅持課外自由練筆,可以寫讀書筆記、隨筆,也可以寫日記、周記、片段作文,形式隨意,內容廣泛,不拘篇幅。我鼓勵他們寫體驗性作文,抒發真情實感;寫思考性作文,發表真知灼見;寫想象性作文,訓練創新思維;寫話題性作文,培養寫作個性。對學生自由練筆的情況,我每周檢查一次,寫得好的,不僅大力表揚,而且在班內交流展覽,推薦給校園廣播站、學校文學社以及向各類報紙雜志投稿。“習慣成自然”,學生練筆的機會多了,筆頭越寫越活,表達越來越流暢,不再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駕馭語言的能力提高了,寫作的技巧豐富了,作文的個性化和特色化也就鮮明起來了。當然,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還需要持之以恒,多觀察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效率和質量。
- 上一篇:區委工會工作意見
- 下一篇:司法局執行力提升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