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對語文教育的意義
時間:2022-02-27 03:28:48
導語:流行歌曲對語文教育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理論基礎
(一)生活教育理論。“生活教育”理念是由杜威首次提出,他對我國現代教育改革影響很大。所謂生活教育也就是把在學校中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僅僅相連在一起,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將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這樣可以共同促進學生健全的發展與之不使知識與社會相脫節。杜威認為:“教育就是生活,兒童在生活過程中本能的生長,教育是兒童現在生活的過程,而不是未來生活的新任務。”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趣味性的、兒童可以很容易投入到其中,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所以在我國的偉大的教育教陶行知先生也提倡把生活作為教育資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學生學習的知識質來源于課本當中,那么會顯得蒼白無力,無法激發出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只會讓學生疏離課本。(二)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生理上,他們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生殖器官都在快速的發展。同時在這時期有一個很讓家長和老師頭痛的表現就是青春期。表現出各方面的躁動與不安,對外面未知的世界產生更大的好奇心。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與老師和家長容易產生爭執。他們喜歡流行的歌曲,似乎那些歌曲無時無刻在表達他們的心聲。我們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點“以通俗易懂的歌詞、朗朗上口的曲調和與青年學生們生活緊密聯系的題材,使他們的心靈得到一致的觸碰,也表達出他們的喜怒哀樂的情感。同時也開發學生的智力與想象力。
二、流行文化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現實基礎
(一)順應時展的需要。從歷史的變遷當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詩經》《楚辭》等一些篇章中,許多的作品就是為生活而寫作用音樂描繪出人們生活狀態,其中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詩經》中的《風》直接源于人民的在勞動生產生活中的所得。可以看出音樂與生活緊緊相連、密不可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文化傳播的多樣性,在當代踴躍出許多優秀的流行歌曲,它們有的來自經典的詩詞句中,再加上優美的旋律便構成了一首大眾喜聞樂見的歌曲。例如非常受大家追捧的歌曲《千里之外》僅僅在個月的時間里,大街小巷內都能聽見這首優美的歌曲,同時這首歌曲在國外也是受到許多人的追捧。這些優美的流行歌曲在我們生活中不斷的傳唱,而這些正是學生喜歡的也是影響他們身心發展的因素,可見流行文化是教育者應該給與更多的關注,把它們整合成優秀的教育資源,或許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二)貫徹課程標準理念的需要。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改革中,就十分注重學生實踐運用能力,把知識真正的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教學目標。語文是一個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連的學科,同時我們要注意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相連性。我們認真發現在生活中存在著非常多的語文現象,在上學路上可以看到街邊店鋪各種標牌廣告,聽到為吸引顧客而播放的流行歌曲。走進學校也可以隨時都能看到一些來自生活感悟名人名言,激勵著我們在求學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給我們慢慢的自信與勇氣。在回家的路途中,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生活區的公告欄中的標語。可見,語文學習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的相連在一起。其實,我們在整合語文教學資源時,不要只把眼觀緊緊地盯在課本中,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同時與教材相比利用這些資源來教學的話,說不定效果要比單單利用教材更有效。
三、流行歌曲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意義
(一)審美教育的親近性教材。文學作品與音樂的結合使得文學作品想傳達的思想更容易讓大家所接受,也更能把人們帶進特有的情境中去,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在聽到優美的旋律,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作品中的情韻和氣勢,怡情怡性,陶醉在文化熏陶當中。鄧麗君《明月幾時有》這首歌曲就是根據蘇軾《水調歌頭》詩詞和音樂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這首詞不在枯燥難背而是更能深刻地品味出作者想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二)陶冶情感的“心靈雞湯”。語文教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性,然而人的感情不是單單地去靠一些課本中所講的知識就可以培養健康的情感體驗,它是靠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自己親身體會與感悟獲得,通過接觸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來培養他們健康人格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三)用歌曲激發寫作情趣。大家都知道學生存在“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作人、三怕寫作文。想要擺脫這種不良的氛圍,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流行歌曲來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歌詞的結構,用詞的巧妙之處,讓學生在自己以后的寫作過程中仿照這樣的句式結構。同時流行歌曲之所以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是因為它傳達出學生的許多心聲。這樣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每一篇好的歌詞或者文章都是用心來寫,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是作文的關鍵。以情景的方式把學生帶入作文學習當中,他們自然不會再害怕,同時會把他們的寫作興趣激發出來。
【參考文獻】
【1】張潔靜.流行歌曲:一種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D】.遼寧師范大學,2010
【2】張和新.論語文網絡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D】.揚州大學,2009
【3】周海珍.流行歌曲:語文課程資源的新視點【D】.華中師范大學,2008
【4】張志蘭.論語文課程資源及其開發利用【D】.西南大學,2006
【5】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高嘉偉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 上一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研究
- 下一篇:高職語文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