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探析

時間:2022-02-04 11:07:35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探析

【摘要】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應試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的教學需求,更無法滿足學生學習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素質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也逐漸受到提倡,既要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又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讓他們不僅具有良好的綜合素養,更是符合社會發展的優良型人才。基于此,筆者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進行了相關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學策略

語文是整個小學教育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全面貫徹新課標要求,科學合理地展開素質教育,提高整體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深挖教材內容,培養人文素養

語文課程的主要特點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深入分析語文科學的內容,合理把握學科特點,并將這些內容有機滲透到教學中各個環節,培養并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首先,以情感目標為教學依據。我在教學《金色的草地》一課時,除了幫助學生充分理解課文中的字詞句,感受自然的樂趣之外,還會經常激發學生對自然的觀察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去了解自然。其次,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的認知發展有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教師在挖掘教材中的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接收能力,如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不足,教師應該挖掘一些較為簡單的思想內容;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適當的提高教學難度。教師在挖掘出思想素質之后,還要摒棄傳統說教模式,利用講故事等方法,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注重全面發展,培養語文素養

2.1教學模式多樣化。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究欲,如若在語文課堂長期使用同一種教學模式,很容易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或抵觸心理,影響學生吸收和利用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善于創新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方式展開課堂教學,既能營造良好語文環境,創建積極地課堂學習氛圍,又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情景化教學模式的運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與課文內容相應的動畫視頻,讓學生總結或講評視頻內容。然后,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PPT課件等輔助教學,營造輕松、愉悅課堂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情感,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幫助教師全面掌握學生心理。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課文案例,對學生進行言語引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再如,在教學《臥薪嘗膽》時,我采用了互動式教學模式,設置相應的情境表演活動,與學生共同進行課堂模擬表演,指導學生演繹出越王勾踐的內心變化與行為表現,讓學生在課文故事之外,快速理解人物情感等,從而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目標。2.2注重培養心理素質素質。教育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必須要注重培養心理因素,這也是每一位教師的應盡職責。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理念,以此作為日常語文課堂教學“指路燈”,從而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意志情感、抗挫能力、自信心等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他們在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的同時,實現全面發展。2.3完善教學評價。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應該從重點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轉變為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素質教育的培養方面,積極評價學生的日常學習及考試,給予學生更多關心和鼓勵,并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學情,制定具體的學習目標,激勵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從而為傳統語文課堂注入新鮮活力,使其充滿無限生機。

三、發揮語文優勢,培養審美意識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展開豐富聯想,充分想象課文中所描述的場景,讓語文學科的審美功能得以充分發揮,為學生的素質教育做好進一步的鋪墊。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優秀文章時,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從中領略不同的情感,體會多種內涵,并在班級內展開交流與探討,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碰撞,提高審美能力。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動腦,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促進素質教育的實現。我在教學《大自然的聲音》時,利用一到兩個課時的時間,組織學生去郊外近距離接近大自然,讓他們可以更加仔細的觀察自然,從而加深對大自然神奇與美麗的感受,深化對文本知識的理解,繼而更好地提升審美意識。

四、轉變教育理念,體現學生學習地位

素質教育的實施最終執行者就是各科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提高素質教育需要教師及時轉變教育理念,摒棄傳統教學諸多弊端,改革教育教學模式,對語文教學中的聽說和讀寫教學進行大力改革,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具有科學優勢,可以借助經典和優質文章培養學生情感價值,教會學生做人的,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三觀。這就需要在教學中突顯學生個體作用,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實現素質教育育人的核心理念。4.1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培養全體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進行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能培養。所以,想要落實素質教育目的,就需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站在學生發展角度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引導,而這一切都需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積極參與小學語文學科學習,完成讀書、識字、表達和寫作之中。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不應把課堂時間安排的較滿,要留給學生思考、質疑和自主學習探究的時間,充分發揮學生主動能動性,讓學生從自身思維方式、對事物的認識水平自主學習知識,這樣才能有效結合語文學科育人思想,培養學生人文情感,挖掘學生自身優勢,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4.2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突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學習體驗和學習感受,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才能立足學生視角,促使學生個體和綜合能力提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將學習主動權歸還學生,做好自身引導作用,讓學生自動參與學生完成聽說讀寫練習,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五、注重閱讀教學,踐行語文學科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教師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只是順利開展素質教育的第一步。在實踐教學中,需要教師完成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要適度向課外進行延伸和拓展,不要讓素質教育局限于課堂之上,還要跳出課堂,在課外繼續實施素質教育,這樣才能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而閱讀教學是素質教育理念下,連接課內外的有效教學方法。作為課堂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思想品德,人文情感和傳承我國優秀文化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另外,有效開展課外閱讀教學,可以很好的從課堂閱讀教學向課外進行延伸,讓學生鞏固課堂教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在課外閱讀中學習更多語文育人思想。對于小學生而言,大多數學生都接受過學前教育,在此教育階段,學生已經學習背誦了很多古詩,由于只是限于簡單背誦和理解,與小學課堂古詩學習有較大區分,而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對自己記憶深刻或喜愛的古詩進行課外自主閱讀,通過查詢資料或在課外讀物中進行學習,理解古詩描述的人物景觀、思想情感等,這對學生塑造語文學科素養具有極大的幫助。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和鼓勵小學生在課外閱讀《唐詩三百首》、《三字經》、《弟子規》等古詩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為學生推薦帶有拼音的課外書籍,這樣學生才能獨立閱讀,自主學習生字,并通過配圖和古詩注釋,順利完成閱讀任務。教師可以在課堂之上安排十分鐘的課外閱讀分享課堂活動,每次讓幾名學生上臺分享自己閱讀的古詩,為班級同學背誦古詩,講解古詩作者生平事跡,并對古詩進行講解,闡述寫景敘事、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增加學生成就感,讓學生感受課外閱讀收獲的成功喜悅,從而促使所有學生參與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為學生今后學習語文知識打下良好基礎。

身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正確認識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其中內涵,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及手段,創設良好語文教學環境,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確保學生的自主發展,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許福榮.基于素質教育實施的小學語文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66-67.

[2]楊建軍,劉安,肖為君,陳意良.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推進素質教育[C]..《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七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970-974.

作者:李瑩瑩 單位:河北省承德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