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探索

時間:2022-07-04 10:02:26

導語: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探索

摘要:文章結合新課改背景和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了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包括即興導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活潑、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自由選擇語段學習,拓展思維,放飛心靈。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快樂課堂

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學活動被認為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與雙相溝通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可以分享彼此的知識與經驗,交流彼此的情感與體驗,從而做到教學相長,最終達到師生共同發展的目的。但是,身處廣大農村地區的初中生,由于語文基礎比較差,導致部分學生在升入初中后跟不上初中階段的教學進度,而一部分教師也習慣于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導致學生的學習方法單一,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能力差。這就要求農村學校的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方法上要敢于創新,打破“一言堂”“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下面筆者所要說的是自己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以供參考和相互交流。

一、即興導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使語文課堂充滿激情,一開始就必須打動學生,能夠吸引住學生。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例如,在進行《蘆花蕩》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先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抗戰影片和電視劇的鏡頭,鏡頭圍繞特定人物的“英雄的行為”選取。然后再提問學生:“這些民族英雄的性格特點是什么?”由此激發學生興趣,使其有深入探究民族英雄性格的意向。接下來,筆者再為學生介紹《蘆花蕩》的故事背景,讓學生有興趣探究《蘆花蕩》所描寫的主人公所具備的英雄性格。筆者這樣導入新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自然會想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了解這個人物,進而了解課文內容。同時,筆者還運用了多媒體技術來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初中語文課程學習中學生會遇到一些抽象的內容,教師的口頭講解往往并不能使學生充分對其理解,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使學生對知識內容有更直觀的感悟。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這一課時,很多學生沒有見過蘇州園林,筆者便可以運用圖片補充課堂資源,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變難為易。由此,筆者制作了課件“蘇州園林一日游”,將學生置身于“蘇州園林”的景觀之中,使學生通過模擬的景物得到感官上的享受,最終從心底產生共鳴。

二、營造寬松活潑、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營造寬松活潑、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創設開放型課堂的基礎,對于提升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有較好的促進作用。為了營造寬松活潑、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充分運用人文關懷理念,與學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情,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能夠發揮想象力,為語文課堂增添活力[1]。為了實現新課改的理念,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并關注不同學生的表現,認真聽取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敢于說出“我認為”“我覺得”等。通過這些方式,給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和自由想象的空間,讓他們能輕松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展現語文課堂的無限魅力。

三、讓學生自由選擇語段學習,拓展思維,放飛心靈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設計具體的教學環節,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是“被動式”的,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而這種做法恰恰與新課標所提倡的教學方法背道而馳。筆者在初中語文課堂有些課文的教學做法是給學生自由,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例如,在《孔乙己》這篇課文中,開頭三個段落便對咸亨酒店的特征進行了描寫,但當時的社會在學生心中是無形的,如果硬讓學生從開頭去學這篇課文,那只能使這篇課文的學習變得枯燥又乏味。所以,筆者便鼓勵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找出整個文章的高潮部分。由此,促使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開始主動地進行思考。這有利于學生串聯起整個故事的情節,繼而掌握全文,體會小說所揭示的深刻主題[2]。

總之,放飛學生的思維,能夠增進學生的求知欲,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營造“開放式”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到樂趣,才能為學生搭建一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舞臺。作為青年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教師更要以學生為本,合理優化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并采用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會學語文,進而達到最終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艷雙.淺談初中語文新課改課堂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3(6):75-76.

[2]齊靜.教學相長,激發學生封存的天資[J].考試周刊,2014(65):29.

作者:郭艷妮 單位:甘肅慶陽市西峰區顯勝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