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朗讀教學語言藝術簡述

時間:2022-08-14 09:39:49

導語:中學語文朗讀教學語言藝術簡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朗讀教學語言藝術簡述

【摘要】在中學語文的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已經從小學階段的單純背誦和簡單理解,轉化到要通過全文的朗誦來形成總體意識的把握。而語文教學中,對于經典課文內的精彩片段,都是帶有濃烈感情色彩的。如何指導學生準確的把握朗讀技巧,對課文重點內容進行挖掘。這是教師上好一門課的重要所在。之所以要求每篇課文都進行朗讀,就是要通過有聲的語言來傳達準確的感情。這也是語文課程教學中的藝術魅力追求關鍵。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語言藝術

所謂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即使不懂文章的意思,但如果多讀幾遍,就會領略其中的真實意義。而閱讀也是語文教學目標之一,通過閱讀的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前的新課程教學里邊,也提出:讓學生能夠充分的進行閱讀和讀后感受抒發。通過整體的認知,能夠對文章有所思,有所悟。從而更加準確的了解作者的總體思想路線。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先進行文章的朗讀,分析,進行書面書里的鉆研。形成身同感受的思想觸發,也就使得中學語文教學達到了目的。

1.朗讀能夠利于學生的思想表達

引導學生進行全文的清晰朗讀,能夠以準確字音來加強課文語感的理解。并能夠對文中感情色彩豐富的地方進行詞語使用的學習。多次朗讀能夠掌握整篇課文的結構組成和段落分布。并能夠通過朗讀來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膽量。學生在出聲的朗讀中,能夠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也就能夠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課程安排上,可以先讓學生自由閱讀,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再通過聲情并茂的媒體教學引導,讓學生能夠從中得到力量和魅力。這樣學生就能夠放開自己的進行跟讀和思想的表達。這也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的一個很好實踐方式。

2.朗讀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和開拓思維

同樣的一篇課文,不出聲的默讀是無法和有聲有色的朗讀進行效果比較的。同時給聽者的感覺和影響也存在很大差異。甚至會有明顯的不同。有聲的朗讀能夠通過語氣的輕重緩急,語調的高低及語速的快慢等,進行感情的不同抒發。時而抑揚頓挫來抒發八路軍的勢不可擋,時而語氣鏗鏘來表達中國言不可犯的堅決。對于藝術的感嘆上,也可以通過優美細長的語氣來抒發藝術之美。有聲的朗讀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學生對課文所表現的五官感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對課文的總體意思形成強烈的情緒共生,學生的感情抒發方式也會因此有所提升。

3.朗讀有助于中學生情感的塑造

對課文進行聲情并茂的閱讀,能夠將其中蘊含的情緒及感情淋漓盡致的發揮。將在書面上的靜態文字片段轉換成有聲的,動態化的具體情境。從而使讀者和聽者雙方都能夠得到感情上的真實激發。精彩的朗讀能夠確保讀者、聽者從作者的思維去理解課文的表述。讓情感力量通過一種多方的默許進行精確的傳達。形成對讀者靈魂的觸及。在學習《白楊禮贊》一課時,無論是精神層面還是外部,作者發自內心的對白楊樹進行贊美。通過反復的朗讀,讀者能夠讀出白楊樹的個性,抗日軍民的英勇。通過作者抒情手法的運用,讀者和聽者還能夠同時接受到感情的表達高峰。

4.朗讀有助于學生的想象力激發

課文選取的都是一些經久不衰的經典文章。其中蘊藏著很多的名言警句和優美詞語。這些內容如果單純的進行寫或者是默讀,都不會正常的發揮他的真實意義。有些東西可能只能領悟而不能意思表達,必須通過想象力的發揮才能理解。朗讀,就是極力的挖掘文字里邊所表達的意境及感情,讓人們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更加符合對文章情節的理解。春夜喜雨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要細細的反復來讀。里邊對春雨細,軟,無聲的描寫是非常巧妙的。而的沁園春中,對雪的描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那種只可通過洪亮聲音朗讀才表達的感情,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想象。無限的北國風光,既遼闊又美好,仿佛就站在北國。課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各篇文章中精彩語句的閱讀和領讀,能夠使學生跟著進入環境,并不自覺的打開自己的想象空間,從而增添了文章的感情色彩。讓學生的想象力跟著開拓。所以說,課本的有聲朗讀,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有利于其對現實生活中關聯性事務的理解。其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也就跟著不斷的提升。這是中學語文教學在綜合教學提升中的重要任務。

5.朗讀有助于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

朗讀作為一種語言活動,其可以將作者的意圖進行最大程度的挖掘。使學生能夠從中更加準確的理解做人做事的原則。這也是推崇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所有的課文都是精選具有正面教育意義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傳授中,遇到關鍵環節,讓學生站起來自己讀,帶動大家讀,讓學生一起讀,這樣充分的提升全體學生的認知,并進行讀后的思想感悟總結和點評。對其中好的一面加以分析和強化理解,對其中具有反面教育意義的章節,通過帶有感情色彩的朗讀,更加加重了其教育的意義。同時,在閱讀中,學生能夠通過自己情緒的調整來分類對待課文內容抒發的感情,更加幫助他們去正視做人的原則和底線,哪些可為,哪些不可。學習課文中好的地方摒棄糟粕。讓學生懂得珍惜,懂得愛護,懂得禮讓等等。這些都是整個語文教學在中學開展的最終目標。

總而言之,中學語文的教學,主要是通過情感的把握來有聲有色的傳輸語言及表達方式所帶來的觸動。教師在課程內容傳授時,要先通篇進行課文總體思想的把控,對其中的感情濃烈之處進行重點把握。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并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訓練,才能共同產生對語文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是上好語文必須的一個環節。

參考文獻:

[1]孫永.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7期.

[2]譚雪梅.初中語文教學加強朗讀訓練的重要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1年19期.

[3]傅麗華.以課堂語言藝術提升政治課教學效果[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年04期.

作者:殷競艷 單位:宿遷市宿城區埠子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