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德育功能路徑分析
時間:2022-04-04 10:23:51
導語:中學語文教學德育功能路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文教材內容涉及到我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具備一定的德育功能,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基于此,本文從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功能的重要性入手,對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功能的實踐路徑進行了分析,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營造德育教育氛圍,并開展多樣化的課外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德育教育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學語文;德育功能;教學情境
教育的目的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高中語文教材內容蘊含我國傳統文化,在學生道德品質及思想觀念的培養方面具有積極正面的作用。高中語文教學具備一定的德育功能,在實際的德育功能實現過程中,由于高中語文教師的錯誤教學理念及單一教學方法的影響,導致語文教學中難以開展德育教育,對學生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對于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功能的實現路徑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功能的重要性分析
隨著新課程標準及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高中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優秀文化的認識,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對于高中各個學科而言,語文教學具備顯著的德育功能,語文教材中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文學經典內容,更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文學作品的內涵,實現新時代對德育工作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中,仍舊有一定數量的語文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將考試大綱作為開展語文教學的唯一標準規范,僅向學生講解高考涉及到的知識點,采用的教學方法也較為單一,缺乏對語文教學中德育功能的重視,導致高中語文課堂枯燥乏味,根本沒有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中語文教學的效果,難以實現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嚴重時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從而使學生喪失語文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及綜合素養的培養[1]。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功能的實現路徑
(一)深入挖掘教材。對于高中語文教材而言,教材內容蘊含著大量的優秀文化,涉及到對高尚道德品質的贊揚以及對低俗文化的抨擊。高中語文教學不能局限于語言教學,而是要將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優秀文化進行傳承,充分發揮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功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結合語文教材的內涵,開展德育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例,高中階段愛國精神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榮譽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教材的深度挖掘,在適當地的時機開展德育教育。如范沖淹在《岳陽樓記》中說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陸游在《示兒》中說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離騷》中大量的詞句都表明了屈原的愛國之情。對于語文教材中表達愛國之情的詞句,教師可以選擇代表性段落以及語言優美雄壯的段落,要求學生反復閱讀并背誦,從而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體會到作者的拳拳愛國之情。(二)營造德育教育氛圍。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德育功能,需要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的寫作時間較為久遠,如果單純通過文字閱讀和教學,學生難以準確理解文章內容及思想感情。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進入到文章描寫的環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德育功能。以《月是故鄉明》這一課程為例,目前大部分高中生都是從小在城市中長大,很難看到文章中關于鄉村月夜景色的描述,所以難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文章的理解較為淺顯。因此,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文章中描繪的景色,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當時的寫作情境,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體會到作者的思鄉之情。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邀請學生談一談自己對故鄉的認識,使學生認識到故鄉與其他地方的差異,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實現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三)開展實踐活動。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在三尺講臺上進行語文知識的傳授,語文課堂較為沉悶,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更不會實現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積極開展拓展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語文視野,通過課外資料的應用,豐富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材料。以《陳情表》這一課程為例,高中語文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后,可以組織“我眼中的孝親”這一課外擴展活動,要求學生在一周時間內查找相關資料,以“我眼中的孝親”為主題進行演講比賽。在該活動背景下,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或者圖書館等途徑,查閱孝親相關的代表人物及相關理論。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在德育教育方面發揮著一定的作用,需要受到高中語文教師的重視。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全過程中實現德育功能,從課前導入到課后拓展,通過語文教學積極開展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為高中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提供理論幫助。
參考文獻:
[1]陳一岱.淺析中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方法與途徑[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6):40-42.
[2]盧燕玲.論中學語文教育中德育價值的剖析與實現[J].文學教育(下),2017(04):142-143.
作者:歐運波 單位:曲靖師范學院人文學院
- 上一篇:中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 下一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落實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