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閱讀核心能力內涵分析

時間:2022-08-12 11:14:03

導語:中學語文閱讀核心能力內涵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閱讀核心能力內涵分析

近年來,國際之間的教育交流越來越頻繁,一些國際閱讀測試項目逐漸進入我國教育界,推動了我國對閱讀核心能力的探究。起初PISA將閱讀素養(yǎng)界定為:為了實現個人的理想和目的,發(fā)揮出自己的知識能力與潛在力量去參加社會活動,從而促進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運用和反映的能力[1]。而后又將其完善為:為完成自身的發(fā)展目標,增長見識,擴寬知識,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并參加社會活動,而去理解、運用、反思文本的能力和對閱讀活動的參與度。PIRLS在2001年將閱讀的核心能力定義為:理解和運用自己覺得有價值或者社會需要的書面內容,能夠在閱讀中得到啟發(fā)、構建意義、學習到更新的知識,參與閱讀者的群體并得到快樂。NAEP在2003年給出的定義是:閱讀是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也是履行生活職能的能力。閱讀能夠運用語言和文章來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擴展人的知識層面,人們通過閱讀優(yōu)秀的作品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一、國內外不同國家課程標準對閱讀核心能力的闡述

(一)國外母語的課程標準對閱讀核心能力的闡述。1.閱讀核心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更新不斷地演變和發(fā)展。西方對文本的定義不斷擴展,現如今只要帶有語言文字符號的、能夠表達情意的圖標等各種形式都可稱為文本,大家已經接受學習視覺語言、提高溝通能力的閱讀要求[2]。安大略省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媒體溝通能力的學習目標與閱讀能力息息相關,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能夠準確識別和分析出不同媒體制品中運用的程序,如辯論賽中的爭辯內容、主持人與觀眾之間的互動、節(jié)目的開場白等;(2)描述媒體制品的過程,設計、制作時的步驟、選擇等;(3)在媒體上評價不同的信息,如新聞雜志、網站的文章、紀錄片等。2.閱讀的核心能力在于理解,并且要注重批判。德國的母語課程標準對閱讀能力范圍做出了闡述,要求學生掌握閱讀文章的方式方法,進而通過閱讀提升學習興趣、增長知識,同時這對生活與人相處也有一定助益,有助于加深對他人的理解。英國認為閱讀首先應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即明確閱讀目的,學習好的閱讀方式,同時在閱讀期間有識別、分析、理解的能力,對內容要有比較和批判的能力,他們將這些能力分為四等:復述型、理解型、評論型和創(chuàng)見型。3.閱讀的核心素養(yǎng)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教學策略。瑞士的教學大綱中曾提到,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在學習中能夠運用到,如學會選擇節(jié)選或閱讀全文,學會利用某個跡象(插畫、封面等)閱讀某一作品,根據需要找出自己心儀的閱讀內容,表達個人意見并證明閱讀內容[3]。4.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是閱讀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會在閱讀材料中體現民族特色和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如德法的課程標準著重強調給文學作品以重要的地位;新加坡課程標準列舉出傳統(tǒng)文化,包括歷史事件、風俗習慣、著名人物、文化古跡等;日本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對日本古典和中國古典書籍的閱讀能力,通過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和內容感受事物,思考人生,得到知識。5.閱讀的核心素養(yǎng)是可以不斷提升的。加拿大某學校明確指出,語言的發(fā)展能夠貫穿人的一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fā)展,甚至會不斷循環(huán)發(fā)展,聽說讀寫會隨著學生成長相互交融,相輔相成,在某方面的提高會促進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與完善。(二)我國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核心能力的闡述。我國的課程基本理念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手段和方法,先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根據社會的需求進行有計劃的識字寫字、閱讀、寫作,以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促進語言的正確運用。在課程目標與內容的閱讀部分提到,文本的形式有文學作品、議論文、新聞類和說明類的文章、科技作品,并且提出閱讀應是多種內容的組合,學生應通過復雜的文本理解其中的含義,得出有價值、有意義的結論。同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整理信息并處理信息的過程,它是發(fā)展思維、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但是以上的課程標準未對閱讀的核心能力進行詳細且明確的闡述。

二、國內學者對閱讀核心能力內涵的研究

第一,關注語文學習的特點以及對國家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漢語的概括性較高,邏輯性比較強,詞語、句子、段落之間有一定的組合規(guī)律,它們之間通過意義構成了整體的聯(lián)系,因此漢語閱讀要更注重整體的聯(lián)系、語境的體會。閱讀核心素養(yǎng)要看學生在多大范圍內接觸文學作品和文化典籍,看學生是否能夠將作品的知識和精神內化,形成自己的價值追求。第二,閱讀核心能力的構成以及培養(yǎng)。學者章熊提出,閱讀的核心能力大致分為認知、篩選、闡述、組合、評價批判、創(chuàng)造等。學者朱紹禹曾指出,教師需要明確語文閱讀可以分為幾個等級,閱讀的教學目標應該設置到哪一級,這樣才能衡量閱讀能力,因此他將閱讀水平首次分為了四個層次,即復述、解釋、評價、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從知識性閱讀到理解性閱讀,再到探索性閱讀這三個階段著手,側重教學訓練,從豐富背景知識入手,對學生進行訓練,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技能,使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式和技巧。

三、中學生閱讀核心能力的內涵

筆者認為,中學語文閱讀應該包括:(1)根據需求確定閱讀目標;(2)選擇閱讀內容與條件;(3)閱讀的方式和步驟;(4)閱讀的結果,即收獲。閱讀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是閱讀學習的結果,因此,對于中學語文閱讀核心能力的構成要素,筆者做出以下理解。第一,言語信息。在閱讀素養(yǎng)中主要體現為語言文字知識、文本內容、文化背景,獲取的信息品質能夠影響個人的知識視野、思想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第二,智慧技能。詞語、句子、文章的積累,語感、語理等。第三,認知策略。學生在閱讀期間展現出的思維形式,包括閱讀的方法、習慣等。第四,動作技能。主要體現在展現出的身體特征、眼動特征、誦讀等。第五,情感與態(tài)度。從閱讀材料中學習為人處世的方式,體會文化的深層次含義,感受美好的情感和意境,并陶冶情操,提高審美和文化品位,豐富知識儲備等。

閱讀的核心能力在現今社會主要體現在閱讀的效率、載體、品質方面,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閱讀,采用發(fā)散思維的閱讀方式,使閱讀滿足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刁寧.中美中學語文讀本比較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

[2]黎張群.基于PISA的高考現代文測評閱讀能力層級分析與啟示[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

[3]李甜.文本細讀視角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問題探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

作者:張曉華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