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思考
時間:2022-03-10 04:45:16
導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大學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加強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可以由以下三個方面展開:首先是要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學習、理解和領悟;其次是通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加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加強文學經典閱讀,其中中外文學經典閱讀的加強尤為重要;同時,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加強離不開高校教育者的言傳身教,教育者應注重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文化素質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典閱讀;言傳身教
素質教育一直為教育界所推崇,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文化素質教育同樣應該理解為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開展文化素質教育是時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大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的需要。”[1]文化素質教育是大學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德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化教育學的開創(chuàng)者斯普朗格(EduardSprang⁃er,1882-1963)說,“教育絕非是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2]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是育人教育的核心,其重要程度不亞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在倡導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之時,如何更有效地加強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需要英語專業(yè)的教育者們認真思考。切實加強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可以由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加強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與踐行
在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強調要“運用各類文化形式,生動具體地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是符合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很好地體現了中國的民族精神,是中國人的思想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表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目標,體現了好的社會制度下應該呈現出來的面貌,也是億萬人民努力要實現的社會樣態(tà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的教育中尤為重要,是大學素質教育的指路綱領,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最凝練的文字表述,用文字的方式起到了最有力的引領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優(yōu)秀璀璨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的思想承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可以幫助大學生堅定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前進的方向。闡釋和教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讓社會主義的榮辱思想成為大學生人生觀的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體現的精神是大學生行為的指導,是大學生應該在學習、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踐行的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文明、愛國、誠信、友善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尤為重要。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語言的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踐行在英語語言的學習中更為重要。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到的大部分學習材料都是英語材料,很多來自外媒渠道,如何堅定社會主義的信仰和價值觀不受語言材料的影響是英語專業(yè)大學教育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可以說,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們要有更深刻的理解、認知和認同感。受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們并不是單純的思想接受者,而是這一核心價值思想的踐行者。大學生是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群體,在教育者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社會主義事業(yè)才能得以更好地發(fā)展。
2加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加強中外文學經典閱讀
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楊叔子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暨全國高等學校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20周年”研討會上強調在價值取向上,文化素質教育應當“一是加強人文教育,以培養(yǎng)人;二是加強民族優(yōu)秀文化教育,以培養(yǎng)中國人”[4]。文化素質的提高不能脫離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是在人類歷史中凝結、流傳下來的思想和生活經驗的精華的總結。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力量是人們精神世界豐富多彩的源頭,更是中國人堅忍不拔的優(yōu)秀品質的思想源泉。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離不開對輝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承繼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的思想可以給大學生以精神的引領,幫助他們“正確處理人與自我、他人和社會的關系,維護人際和諧,培養(yǎng)人際信任,用一顆仁愛之心感知世界。[5]”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育人”教育目的中最終的體現方式。中外文學經典閱讀在加強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提升過程中尤為重要。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可以讓大學生得到文學的熏陶,進而提升大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同時能夠幫助大學生擴大詞匯量,提高英、漢語的表達能力、雙語翻譯能力。同時,在中外經典作品的閱讀過程中能夠使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和鍛煉,加深大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對外國文化也會有更多的了解。閱讀的過程還能潛移默化提高大學生母語和英語的寫作水平,幫助大學生對歷史有更多的認知和理解。通過經典作品的閱讀和分析,學生的思辨能力也會得到提高,視野得以開闊。大學階段,傳統(tǒng)文化教育既可以通過課堂教育的方式完成,又可以通過組織活動的形式完成。課堂教育主要分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兩種。第一課堂即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可開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必修課或選修課,在教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以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建設完整的文化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通過課程體系加強完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除了開設相關的教育課程,還應當加強“第二課堂”在文化素質教育中所發(fā)揮的作用。第二課堂是指以學生為主體,以各種不同活動形式為依托的學習形式,如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詩歌朗誦會、科技藝術節(jié)、人文講座、戲劇表演等。第二課堂可以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校應當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繽紛的人文展示舞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讓富有活力、形式多樣、多彩多姿的文化活動成為大學生提高文化素質的加油站。尤其是農林類、理工類院校,更應該通過多種方式豐富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加強第二課堂建設,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加強大學生文學、哲學、歷史、藝術等方面的教育與熏陶。在完成第一課堂的課堂教學、第二課堂的課外活動的基礎上,還應當增加大學生參與各項實踐的機會,將學習到的文化傳統(tǒng)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之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思想和精神傳承并發(fā)揚光大。對于大學生而言,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中國傳統(tǒng)的農耕文化的傳承與啟迪非常重要,一定要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大學生對于中國農耕文化和其他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承繼和發(fā)揚。同時,要在對優(yōu)秀學生和正能量事件的宣傳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融入校園建設之中,包括校園的網絡建設中,構建一種健康、積極、充滿正能量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構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所需要的文化環(huán)境,就是構建所要求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6]”這種文化環(huán)境對加強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而言不可或缺。
3教育者要言傳身教,用積極、樂觀的精神啟迪學生、感染學生
教育者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是傳道授業(yè)的方式,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高校教育者,尤其是一線教師,應該將知識的教授、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教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在增加知識積累的同時,提高做事的能力和個人的綜合素質。教育者應當將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生活、學習態(tài)度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積極進取、勇于汲汲追求的力量。文化素質課程的教育不同于英語專業(yè)的專業(yè)課和普通的基礎課、技能訓練課,教師不能簡單地將講授知識型課程的教學方法直接移植過來,用于文化素質課程的教學中。教育過程中,尤其是在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不應當是書本知識的搬運工,而應該是大學生的引導者、激勵者、鼓舞者和支持者,教育者應該讓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感染學生、引領學生,幫助大學生提高思辨的能力、激勵學生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中發(fā)揮潛能、勇于開創(chuàng)。所謂“言傳身教”,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教育者的教學態(tài)度、價值判斷以及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方式都是大學生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的學習榜樣,這種榜樣的力量比書本上的文字更容易感染學生、教導學生,讓學生在不自覺之間得到提高,取得進步,有所收獲。同時,教育者還應當善于激發(fā)大學生的自我塑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在授課的過程中幫助大學生強化他們的文化主體意識、幫助大學生們培養(yǎng)文化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與創(chuàng)新要在有學識的基礎上方可做好,教育者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好習慣,做到與時俱進,不是坐等現成的知識和理論成果的灌輸,而能夠有意識地汲取前沿知識、鍛煉動手和實踐能力、在創(chuàng)新與實踐中收獲知識、豐盈自我。教育者自身也應當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將先進的思想和理念落實在英語教育的教育實踐當中。
總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代社會,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亟待加強。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學習與領悟,要加強經典文學閱讀,尤其是中外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以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同時,高校教育者要在思想上做好對大學生的方向引導和思想引領,用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精神態(tài)度引領學生走好人生路。
參考文獻:
[1]朱世宏,陳勝.近十年來我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評述[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26(12):395-398.
[2]鄒進.現代德國文化教育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3]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1).
[4]楊叔子.文化素質教育的再認識與再出發(fā)——紀念我國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開展20周年[J].中國高教研究,2015(6):7-11.
[5]李翔飛,王堅,朱曉玲,等.走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多重困境——生命教育與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融合[J].教育學術月刊,2017(4):59-66.
[6]孫永魯,李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36(2):37-42.
作者:申玉玲 徐玉鳳 單位:青島農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高校英語專業(yè)工匠精神的具體策略
- 下一篇:中學英語寫作評價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