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師角色定位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1 02:50:00

導語:英語教師角色定位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教師角色定位分析論文

一、英語教師由權威者轉化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英語教師應該轉變權威的角色意識和觀念,以平等的身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學習中的普通的一員,真正融入學生學習的情境中。作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英語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傾聽學生學習要求,參與學生的活動過程,分享學生的學習,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彼此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英語教師是他們學習中的一個成員。相互產生信任感,愿意彼此間無拘無束的交流和討論,相互爭論、各抒己見,形成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種學習氛圍中,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雙向交流、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同時也感受到激勵、鞭策、感化與召喚。

二、英語教師由單干者轉為學生學習平等的合作者

過去我們總是習慣于單兵作戰。在課堂上,英語教師獨占課堂,一講到底,教師扮演著“獨角戲”的角色。本應暢通無阻的雙車道卻人為地堵塞了,造成了“偏癱”。在傳統的教學模式里,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也僅僅扮演著裝卸工的角色。而教學從本質上說是師生“溝通”與“合作”的活動,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彼此分享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情感、觀念和理念、實現教學相長的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合作、民主、開放的學習情境,英語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在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將自己定位于學生的學習伙伴。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擺正位置,俯下身子,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以平和的心態平等的參與學生的研究,在與學生的共同合作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英語教師由主宰者轉化為學生學習合格的組織者

在傳統教學中,英語教師包辦一切,規定教學計劃,包攬了教學目的、內容、方法的制定及評價。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如何評定都在其主導下計劃與實施。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主體難于發揮。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英語教師應由傳統教學的主宰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教學任務,激發學習探索的興趣,提供學習的信息,指導學習方法,評價學習過程,這都需要教師有序地組織。課程的實施應該把關注的焦點始終放在學生身上,要能敏銳地洞悉學生的學習動態:學生在干什么、想干什么、掌握了什么、需要什么……機動靈活地安排、調整好每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照本宣科,被教案牽著鼻子走。這些都需要教師做好學生的組織協調工作;創設輕松和諧的活動環境,溝通學生之間的感情,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形成集體意識,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分享學生學習成功帶來的愉悅,這一切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這樣學生在掌握一定信息量的基礎上再來理解課文,才能水到渠成。

四、英語教師要由知識傳播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

教師是學生的引領者和學習的促進者,這是信息化和學習化社會對教師角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師最富有當代性與未來性的角色特征,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變過程中的一個飛躍與突變。現代的英語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智能和拓展視野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轉變自己的職能,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教之以法,導之以行。把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過程變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在英語教學中學習的主體、認知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領者,首先表現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未成年的人,需要教師指引。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并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教師作為引導者,應充分發揮愛心,了解與輔導學生,引導其積極、全面地發展;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要經常仔細地檢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要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教師的角色不該是“講師”而是“導師”,是啟發激勵學生自主發展、主動發展的導師,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學會創造的導師。

五、英語教師由教育資源擁有者轉化為開發者

過去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種觀念也得轉變,這種轉變要求教師不要局限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要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選擇和開發英語教學資源,設計和展開多種英語教學活動,加強英語語言學習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只熟悉英語大綱和英語教材,這些教學內容基本上是現成的,根本不需要英語教師去開辟新的教學資源。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合理有效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報刊雜志、廣播影視節目、影像資料等多媒體等各種形式的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為英語教學服務。教師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教師不僅僅“用教材教”,其自身也是課程的一部分。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教師首先就要有創新意識引導學生走出書本,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英語教學資源,使學生在社會這個大環境里學習英語,實踐英語。只要我們轉變觀念,注重積累,合理取舍,為我所用,英語教學資源一定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

總之,在英語互動課堂上,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而是組織、合作、組織、引導、開發于一身的“導演”。因此英語教師要轉變教學觀、教育觀,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主體觀,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和教學技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活動,消除學生對互動課堂模式的懷疑,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互動活動中相互溝通和激勵,把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有機結合起來,把個人體驗和語言學習結合起來,把語言學習和全人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具備英語能力和創造力的綜合性人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繼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同時更好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馬建桂,李麗娟.網絡自主學習中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4).

[2]張祺,李靜.對我國教育技術學發展前景的探討[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7).

【摘要】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訓練學生掌握英語交際的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自身之間的良好交流,英語教學的最佳效果源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配合。本文就教學中,英語教師如何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如何實現角色的自我轉變進行探求。

【關鍵詞】英語教師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