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吻合口漏防治研討論文
時間:2022-11-09 09:08:00
導語:患者吻合口漏防治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吻合口
吻合口漏作為直腸癌保肛手術的一大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后果嚴重。如何減少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吻合口漏的發生,以及發生后如何避免其造成嚴重后果成為外科醫生面臨的重要課題。本院于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施行直腸癌手術68例,發生吻合口漏8例(4.76%)。作者就吻合口漏并發癥的原因及如何預防進行探討,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齡48~71歲,平均60.2歲。保守治療6例,5例成功,1例死亡;急診行腸造瘺糞便改道術2例,其中橫結腸造瘺1例,改成Mile’s手術1例。吻合口漏發生時間平均術后7d(3~14d)。
1.2診治經過
(1)診斷:下腹部疼痛,會陰部腫痛,發熱、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或肛門墜脹感伴大便次數增多,達10次以上。骶尾部引流管液無持續減少趨勢,顏色由淡紅色轉為渾濁膿性,或含有惡臭及糞便樣物。體溫正常5~7d后突然出現高熱或持續37~38℃左右低熱,或原有低熱基礎上體溫上升至39℃以上。血象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加,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通過盆底引流管內注射泛影葡胺造影可見造影劑進入直腸腔,或通過肛門輕柔插入細導尿管,注射泛影葡胺低張造影,可見造影劑向直腸周圍彌散或進入陰道內。一次或多次CT檢查可見吻合口旁或盆腔有較多積液積氣。(2)治療:主要措施包括:短期內禁食1~7d或改用無渣的百普素或能全力飲食,同時配合腸內營養,適當腸外營養支持;應用有效抗生素并及時作細菌培養,根據藥敏調整;確保盆底引流通暢采用持續負壓引流。
2討論
吻合口漏作為低位直腸癌手術的一種重要并發癥,其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腫瘤位置越低,吻合口位置也越低,漏的可能性也越大;患者的年齡,性別,體型(肥胖、骨盆狹小等),術前的腸道準備充分與否,基礎疾病(糖尿病,營養狀況差等),以及術者的操作熟練程度均是導致吻合口漏的危險因素。局部因素包括切斷腸管的血運不良;吻合口張力過大;吻合后過分牽拉;若使用吻合器則有吻合器使用不當,吻合時兩端腸管周圍組織清除不足,吻合端誤夾入周圍組織,荷包殘端過長外翻,吻合器選用過大造成腸管部分撕裂,吻合器吻合釘缺失等眾多因素[1]。
為避免吻合口漏術中應注意保護遠近端腸管血運;行TME(直腸全系膜切除術)時遠端腸管的長度不超過2cm;近端結腸應保留弓狀緣血管,有邊緣血管的搏動性跳動,必要時可清除腸系膜旁的脂肪和淋巴組織而保留左結腸動脈,甚至部分乙狀結腸血管分支,確保近端腸管血運;若使用吻合器,荷包端腸壁游離不應超過2.0cm,吻合前常規仔細檢查吻合釘是否完整,荷包縫合是否安全,吻合端是否夾有周圍組織。
控制吻合口漏感染關鍵還在于引流。術后常規放置引流管,其頂端一般在吻合口下方約1~1.5cm,從左下腹部經腹膜外潛行引出體外,以免骶前感染引流不全引起全腹膜炎的發生。以雙套管或雙管并置引流效果佳,但引流管不能太軟,不要被周圍組織輕易壓扁而達不到引流目的。持續低負壓吸引,不主張常規引流管沖洗,一般在有漏而懷疑有引流不暢或無效時才行引流管沖洗。常采用間斷沖洗方法,以沖洗干凈為原則,同時應注意沖洗的出入量,若引流量較沖洗液少且慢,說明有梗阻,用50ml注射器自引流管逆行脈沖式沖洗,沖洗液以生理鹽水為主,加0.5%聚維酮碘液,可在沖洗末了加用0.5%滅滴靈液并保留一段時間,對控制感染均有效果。一般沖洗通暢后能使體溫有明顯下降。雙套管沖洗引流使3/4的吻合口漏患者經保守治療而愈合。在瘺出現后將沖洗管與氧氣管連接,輸入低流量(1~2L/h)氧氣,而引流管接瓶,這樣使沖洗管與引流管之間有對流作用,保持引流通暢且有效抑制厭氧菌的繁殖。另外使局部炎癥組織有充分氧供,加速瘺口的愈合。術中即在麻醉狀態下擴肛達4指,使肛門括約肌完全松弛,術后第1,2,3天連續持續擴肛,使淤積直腸肛管內的積血糞便及時引流體外,保持吻合口內部呈空虛狀態。
吻合口漏抗生素先作經驗用藥,以贏得時間。糞便包含細菌主要以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一般采取聯合用藥,通常用針對腸道G陰性桿菌為主第二、三代頭孢類,第三、四代喹諾酮類或氨基糖甙類,聯合用針對厭氧菌的甲硝唑或替硝唑,然后根據血培養和藥敏結果選擇合理抗生素。
加強營養支持,術后早期促康復治療。術后腸運動功能恢復的標志是進食后有收縮模式的恢復。在禁食時,胃和小腸的蠕動為緩慢,不規律的收縮波,而進食后狀態是有力、頻繁有規律的收縮波。結腸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及排出廢物,與之相關的運動表現為慢節律的收縮,這種運動狀態在禁食和進食狀態時區別不大。術后小腸功能先恢復,然后是胃,最后是結腸,整個胃腸道的運動在術后3~5d恢復。術后早期(術后6h)于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針0.5~1mg,1次/6h,直至腸功能恢復,加中藥健脾化濕方[3]可促使腸功能早期恢復。由于直腸漏位于消化道的末端,整個消化道的功能基本保持完好,最合適EN(腸內營養),無渣或低渣的要素膳食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被腸道吸收,這樣吻合口漏量顯著減少達到了橫結腸造瘺同樣的結果,用能全力或白普素早期腸內營養,以后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流質、半流質,滿足吻合口漏消耗大、對能量需求量多的要求,減少腸外營養的需求。雖然進食使漏出量及糞便都增多,有增加感染機會的缺點,但事實證明在確保引流通暢有效的情況下還是可行的。
目前,保護性造口是預防吻合口漏的經典術式,運用得最為廣泛,但造口對患者的創傷大,需二次手術回納,部分患者在心理上也不能接受糞便改道的心理事實;吻合器降低了手術難度,使更低位的直腸腫瘤患者保肛成為可能,正確操作和使用,降低了包括吻合口漏,吻合口狹窄等并發癥,同時提高了生活質量。吻合口漏的防治在于充分術前準備,吻合器的應用,術后引流,抗生素選擇,營養支持和中西醫結合促康復綜合防治。
【參考文獻】
1季加孚,李召德.吻合器在直腸癌外科手術中的合理應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6):451~452.
2江志偉,李寧,黎介壽.術后腸麻痹臨床表現及病理生理機制.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9(9):682~683.
- 上一篇:氟尿嘧啶治療胃癌探討論文
- 下一篇:低鈉與限鈉對心力衰竭影響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