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司金融創新模式分析
時間:2022-09-12 08:28:07
導語:證券公司金融創新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證券公司金融模式創新發展,需要結合企業自身資源情況,結合自身資本業務結構,不斷完善業務發展的規模化水平,注重傳統主動投資為主的盈利過程,就要及時的轉變盈利模式發展。后臺運營支持,結合客戶發展的核心模式,并滿足客戶的多方面需求。關于我國證券公司金融模式創新對策,需要推動創新業務的發展,促進多元化的經營,加強精細化管理,加強風險控制和成本控制,改善激勵機制,培養創新性人才。
關鍵詞:證劵公司;金融;創新
一、影響我國證券公司金融創新的相關因素
(一)宏觀因素的影響
1、制度因素
我國證券公司的發展,得到政策的有效保護,傳統業務的開展帶給公司較大的利潤,以至于及時不規范的管理仍然有著較大的盈利狀態。在形勢多元化變化的同時,面臨國外證券公司較大的沖擊,我國證券公司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僅僅依賴于傳統業務的發展,證券公司利潤難以保障。不規范的制度建設,使得新業務發展面臨著較大的盈利風險,同時也直接影響著我國證券公司金融創新發展力度。
2、政策因素
當今證券行業不完善的政策制度,難以結合市場的變化需求,以至于證券公司融資政策落實度不佳,很多證券公司有著較簡單的融資渠道,僅僅借助于銀行拆機以及股票質押的模式,滿足短期的需求,使得融資發展力度不佳,直接影響著證券公司的長遠發展。我國金融企業經營和發展,有著分業經營以及分業監管的模式,同樣也有著較為單一的利潤來源。
3、市場因素
市場化經濟發展中,證券公司盈利能力逐漸降低,往往和不完善的傭金制度有著直接的關聯,在證券公司惡性競爭的同時,有著較多的額證券機構數量,業務較為單一,提升了經營的成本。非金融機構的沖擊下,雖然開展了證券的業務,但是證券公司的基金管理過程,同樣也拓寬了投資業務,以至于證券公司資產管理競爭力較大。
(二)微觀因素的影響
證券公司金融模式創新過程,需要有著較強的資本實力和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同時也要保證有著較大的股權集中度。公司采取股權結構治理的同時,一旦有著分散的股權,公司的集中度較低,同時也有著較高的資本回報率。而金融創新模式的選擇,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并逐漸分散股權。缺乏創新精神的證券公司發展,僅僅依賴于市場的發展,有著較為保守的經營理念,轉型動力不足。證券公司有著較高的風險,同時也是一個暴利行業,在賺取高額收益的同時,需要加強風險的有效管理,逐漸拓展新業務動力,創新風險管控模式的同時,提升證券公司風險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內部風險管控體系,做好風險的有效控制,實現金融盈利模式的創新發展。
二、我國證券公司金融的創新策略
(一)推動創新業務的發展
證券公司金融創新模式的選擇,就要打破傳統單一盈利模式,通過結合自身資源結構,發展增值業務,分析客戶多元化的需求,結合證券行業的發展優勢,并做好市場資產的有效配置,建立銷售渠道,建立營業網點,確定穩定的客戶資源結構,在個性化產品設計的同時,充分合理的利用公司的資源,體現差異化的競爭,進而構建企業創新的盈利模式。做好產品的創新設計,結合市場化的需求和客戶需求,分析行業特色,在證券公司合理創新的同時,構建可持續發展盈利模式。
(二)多元化經營,強化精細化管理
多元化經營發展階段,就要到傳統服務盈利模式,盡可能地避免同質化的競爭,創新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不斷完善投資顧問和專業服務能力,在業務推進的同時,培養成熟投資顧問,提供專業性的服務。做好融資融券業務的可磁性發展,在工資融券的規模化發展階段,重點發展資本中介型服務,結合產品的發展特點,應用多種營銷模式,做好風險的管理,實現市場的有效組織,結合客戶的多方面需求,實現精細化管理。完善IT支持系統結構,完善高效人員隊伍結構,結合市場全新的營銷觀念,促進連鎖化的經營和發展。
(三)做好風險控制和成本控制
風險控制和成本控制過程,加強風險管控,規范成本管理。業務創新能力的提升,就要保證有著多種產品種類,體現復雜化的結構,提升非標準化產品的風險識別能力。市場風險管控過程,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平衡公司的治理結構模式,構建完善風險管控體系結構,并體現先進性的管理方式。改善激勵機制,培養創新性人才。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證券行業和國外證劵行業,在經營方式和發展方向有著很大的差距,如果要改變這一差距我國證劵行業證劵市場就應該改變經營方式,以美國證劵行業作為參考,把我國證劵市場以單一傳統通道服務業務以二級市場來賺取差價的經營方式加以改變成具有專業性,以此使我國的證劵行業逐漸走向國際化。
作者:袁德承 單位: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李路陽,劉玉.金融市場須有創新性突破[J].國際融資,2012(4):10~16.
[2]王巖.ZH證券公司受托資產管理業務創新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1.
[3]于亮.中美證券公司業務結構比較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4(11):23~27.
- 上一篇:互聯網形勢下證券公司內部控制研究
- 下一篇:證券公司承銷業務風險分析
精品范文
10證券投資實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