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論文
時間:2022-12-21 10:29:42
導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創設良好教學環境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一般會將自己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中心,單純地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就是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數學知識,學生只需要端端正正地坐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即可,這就造成學生對教師有著嚴重的依賴性,一旦離開教師的指導,學生難以應付各種數學問題。除此之外,在“師道尊嚴”理念的影響下,學生會將教師作為教學的權威,對教師有一種敬畏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難以參與課堂活動,這就使整個課堂氛圍沉悶、枯燥。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深入的觀察、分析,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都要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以此拉近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開展中,我會走下講臺,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甚至在不影響教學進程的前提下,我會和學生開一些無傷大雅的小玩笑,以此調節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以開放的心態積極主動地接受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學生由于數學認知結構的影響,會在數學練習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針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我不會直接在課堂上對其進行批評,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我一般會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解題思路,然后從學生的解題實際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可以在學生自己講述的過程中為其提供一個自我改進的機會。通過以上方式,不僅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實現“親其師,信其道”,提高教學質量。
二、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作為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厭倦數學學習的現象十分嚴重。針對這一情況,新課程標準對提高教學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傳授更多的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更需要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數學學習。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手段,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常常采用以下方式來進行知識教學:1.用問題貫穿整個課堂數學是一門以問題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教師可以利用問題的解答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換句話說,要想上好一堂數學課,首先要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提問。由于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永遠處于同一水平,所以,教師要抓準時機,在學生思維活躍的時候對其進行不同形式的提問。我在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會將整堂課分為三個階段:課初、課中、課終。在課初階段,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平靜向活躍轉變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常常會為學生創設一些具有回憶性的問題,以此溫故知新,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來學習新知,從而使學生在積極的問題討論中得到思維的活躍。在課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已由平靜轉變為活躍,課中可以說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的階段。我常常會在這一階段為學生呈現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積極地引導學生在重難點知識的探究中解決有關的數學問題。比如,我在講“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這一內容的時候,會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什么是比例線段?什么是比例?比例的性質有哪些?……”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對比例線段的基礎知識有所了解,還能加深學生對這一問題的了解,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終階段,學生的思維又回歸到平靜狀態,所以,在這一階段我會讓學生自主地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對其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檢驗。在課后我還會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預習,這樣就能提高學習的針對性。除此之外,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將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采取自問的學法來進行提問。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經常采取“二層次自學提問法”: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初,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在自學的過程中找出自己不明白或者難以理解的問題,然后與小組成員展開討論,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解決某些問題,對于大多數學生都難以理解的問題,我會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以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解決更多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充分調動自身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2.創設教學情境情境教學法是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將抽象化、概念化的問題轉變為生動、形象的問題,降低數學難度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中受到越來越多數學教師的歡迎,因為情境的創設對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學生會在情境中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促使自己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我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常常會創設以下幾種教學情境:(1)創設生活情境,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初中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科目,但是數學知識大多數源于生活,而且又對生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所以,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抓住數學聯系生活這一特點,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內容引入課堂中,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實現學以致用。為了實現這一點,我會在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中,先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發現與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并將生活實際情況與這些問題相結合,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生活情境,以此拉近學生與數學的關系,消除學生認為學習數學無用的偏見,促使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比如,在講“相反數”這一內容的時候,我發現生活中有很多數據關系都能運用到這一知識,所以,我會將生活情境引入課堂。“中央氣象臺今天下午五點暴雪橙色警報,今天下午至明天中午,我國東北地區將出現大面積降雪,氣溫將下降20℃,最高溫度零上5℃,最低零下5℃……”運用天氣預報來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探究相反數是什么,并將此用數學符號表示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對教材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2)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踐情境顧名思義,主要是指讓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究相關的數學知識,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還可以通過動手操作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由于課堂是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沒有過多的機會走出教室,走到校外直接進行親身體驗,這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直接將一些適用的教具帶到課堂中,讓學生自主地利用這些已有的教具進行動手操作。比如,我在講“三角形”這一內容的時候,為了驗證三角形的穩定性,我會讓學生利用已經準備好的木棒、釘子、錘子來制作三角形,然后隨意地扭動自己制作的三角形,看一看三角形會不會發生形變,最后再讓學生自己制作長方形、正方形等,與三角形進行對比,以此探究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通過這種利用教具直接動手操作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在動手中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使其在探究中自主總結規律,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知識具有嚴謹性和抽象性,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初中生很難在教師的單純知識講解和自學中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理是學生數學學習不可逾越的大山。實現數學知識簡化成為當前數學教學的重點問題。多媒體本身有著其他教學手段不可超越的獨特性,它集文字、圖像、視頻等于一身,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多媒體將教材中的某些知識靈活、多元、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于是將多媒體與數學教學整合優化成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會利用多媒體將數學中抽象的知識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此降低數學的教學難度,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場景中直觀地感受數學的魅力。比如,我在講“相遇問題”這一內容的時候,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直觀的情境,讓學生從不同事物的運動中掌握這類問題的解答技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能將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不能整堂課全用多媒體來進行講解,不然會出現本末倒置現象。總之,要想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教師要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采取多種方式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能在自由的環境中自由發展。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創新教學手段,利用問題、情境、多媒體等手段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此吸引學生的的注意力,在活動參與中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以此促進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志杰.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J].學周刊,2016.
[2]韓李梅.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
作者:徐城 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初級中學
- 上一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分析
- 下一篇:中職英語教學質量策略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