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語網絡課程教學質量評價

時間:2022-01-15 10:10:33

導語:高校英語網絡課程教學質量評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英語網絡課程教學質量評價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課程現已成為大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大學生對于英語網絡課程的測評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一環(huán)。此分析報告圍繞大學生對網絡課程資源的使用現狀、參與度及期望狀況開展探討,建立了大學生對英語網絡課程的質量評價模式,以此來提升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完善英語網絡課程平臺的信息建設,從而為各高校大規(guī)模實施網絡教學改革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網絡課程;英語教學;質量評價

網絡學習資源,從廣義上來說,是學習者利用計算機等一切網絡設備對資源的查找、搜集、整合、分析,進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它與傳統(tǒng)的學習資源相比較而言,其功能更為廣泛,形式更為新穎,進而學習者對前者的興趣也更為濃厚。可以說網絡學習資源從數量上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在數量龐大的網絡學習資源的背后,學習者卻很少能找到滿意的資源,用以支持其學習。[1]因此,大學生對網絡資源的測評對網絡資源平臺的后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可參考的依據,使網絡學習資源提升其原有的教學績效,相信這些在建設新時代信息技術、改革新型課程教學模式及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方面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一、研究方法和實施過程

(一)研究對象。課題組成員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遼寧省六大高校的177位大學生進行英語網絡課程的使用情況的摸底調查,計劃從對網絡資源的使用現狀、參與度和期望三個維度進行調查研究,以便切實了解大學生在使用英語網絡課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和障礙,并對其進行系統(tǒng)的評價。(二)實施過程。(1)大學生對網絡課程資源的使用現狀。調查中發(fā)現,使用網絡課程學習者占總數的一半,查找網絡資源作為輔助學習的學習者比前者多出23%,注冊網課門數1~2門的學習者占50%,認為視頻最佳的控制時間為20~30分的學習者約占總數的一半;在選擇網絡課程類型中,66%的學習者會優(yōu)先考慮到選擇與自己所學專業(yè)相關的課程類型及內容,47%的學習者會優(yōu)先考慮到開課學校及教師名望,其余約40%的學習者則優(yōu)先考慮開課平臺的品牌及其他學習者的評價;其中課程類型中,45%的學習者傾向公共選修課選作為網絡課程,42%的學習者易選專業(yè)選修課、公共必修課(毛概、馬原等)作為網絡課程;57%的學習者選擇網絡課程學習的原因是網課選修,47%的學習者是由自己興趣使然,40%的學習者是由于強制性網課必修;網課期末考試的分數設定是所有學習者共同關心的,約有47%的學生傾向于開卷當堂考(主觀或其他理論知識)成績+期末考試成績。(2)大學生對網絡課程的參與度。在網絡課堂的參與度方面,約43%的學習者表示不太活躍,主要是在視頻上觀看老師講課,瀏覽信息,約36%的學習者偶爾主動發(fā)帖,上傳筆記進行討論,約18%的學習者非常活躍,會積極參與討論;在記筆記情況中,約40%的學習者只會記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32%的學習者對于大多數課程都會記筆記,約24%的學習者從不記筆記;而約49%的學習者對待記筆記的態(tài)度是偶爾會看一下其他學習者的筆記,16%的學習者想看但沒有其他學習者的筆記,12%的學習者經常去看其他學習者的筆記,在網絡課程的更新中可以考慮將一些優(yōu)秀的筆記加入到課程學習中,供學習者參考使用;線上線下課程的分配比例,29%的學生愿意選擇離線課程作為教學,24%的學生傾向于以網絡課程為主導。傾向線上和線下課程各占一半比例的學習者占23%,而最后剩余10%的學習者認為所有課程都應采用線上教學。(3)大學生對網絡課程的期望狀況。對于大多數學生考慮選擇網課的首要前提是網課的繳費情況,約34%的學習者愿繳50元以下的費用注冊課程,約25%的學習者愿繳50~100元的費用,而約24%的學習者不愿繳納任何費用;在網課的收費原則設定項下,傾向于學校學費中收取,個人不應再額外繳費的學習者約占半數,而傾向于個人自行繳費,多學多繳的明碼標價課程的人數約占25%;對于學習網課的目的,40~60%的學習者從自身修養(yǎng)出發(fā),表示純屬于個人的興趣愛好,希望可以了解其他學校課程的學習,介于30~40%的學習者是提前為考研,就業(yè)、升職做打算,而10~30%的學習者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發(fā)展需要,補充學校的課程學習,甚至學習國外課程,此外,有的是為了滿足任課教師的教學需要和學分的需求,持抵制性態(tài)度主動學習網絡課程,因此會出現找人代看視頻的現象或持看不看無所謂的態(tài)度。在豐富網課路徑中,43%的學習者認為應多引進UOOC聯(lián)盟高校課程進而發(fā)揮出UOOC聯(lián)盟的作用,25%的學生傾向于選擇學校的老師和優(yōu)秀的課程。

二、大學生對網絡課程教學的評價體系

(一)基于網絡課程的使用狀況評價。從大學生使用網絡課程的狀況分析,網絡資源查找與觀看網絡課程是大學生作為輔助學習的主要手段,所以相關的網絡課程平臺可以在推出網絡課程的同時,為提高學習者的訪問量和參與度提供額外的網絡資源供學習者參考;對于學習者所要學習的網絡課程數目,網絡課程平臺可以在2門或以上就實施多學習多優(yōu)惠的服務;網路課程平臺依據專業(yè)劃分為不同的網絡課程內容,建議多引進名校名師課程,提高自身平臺的宣傳力度,塑造品牌特性,打造良好的口碑形象;由于學習者觀看網課大多出于學校力推的網課選修或必修以及自身興趣使然,因此學習者傾向于選擇公共選修課和專業(yè)選修課等輕松易學的網絡課程,期末考試成績設定更傾向于每節(jié)或幾節(jié)網課后的開卷當堂考(內含主觀或其他理論知識等)+最后的期末考試成績。(二)基于網絡課程的參與度評價。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多數學生的課堂表現不太活躍,偶爾上傳筆記或發(fā)帖參與討論,少數同學積極參與討論,并在其中具有一定影響力。課程的活躍度是檢驗一門課程參與度的重要指標,因此,網絡課程平臺可以采取在評論區(qū)提出課程相關問題或公開優(yōu)秀的筆記供其參考或記筆記賺積分等諸多措施來引發(fā)學習者的參與與討論;學習者對網絡課程持怠慢態(tài)度,大多數學習者認為在觀看網絡課程視頻中網絡誘惑較大,自覺性要求高,師生互動太少,沒有課堂學習的氣氛,網課內容過于生硬死板,這些都易導致學習者在看網課視頻時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學習效率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30%~40%的學習者認為網絡課程學習過于片段式,學習持續(xù)性較弱,網絡教學難以適應實踐教學的需要。綜合以上網絡課程的優(yōu)劣勢,有人認為網絡課程的片段式學習會使自身的學習時間變得靈活自如,同時也會削弱自身的學習持續(xù)性,所以線上線下課程學習分配的比例顯得尤為關鍵,學校要根據課程的安排及分配情況,靈活地采取線上線下課程結合的教學方式。(三)基于網絡課程的期望狀況評價。對于網課費用的收取方面,要結合其自身選擇網課的原因分析,為了滿足任課教師的教學需要和學分需求而選擇學校推薦的選修和必修網課,學習者易持抵制態(tài)度,更傾向于不收取任何費用的觀點;而更傾向于講師聲望,課程口碑好,甚至國外課程等優(yōu)渥的輔助教學資源的學習者易選擇費用高一點的網絡課程;而注重現實應用,其中有豐富學校課程內容,有考研、就業(yè)、升職打算的學習者易選擇名師授課、多人推薦、價格低廉的網絡課程。因此,各大受歡迎的網絡課程平臺及各高校應按課程的分配與安排決定收取費用金額;而在承認網絡課程聯(lián)盟的學分后,多數學習者選擇遵從本校教學體系或傾向于實力排名更靠前的名校課程,因此,各高校可以在某些專業(yè)選修或公共選修課上開設承認學分的高校聯(lián)盟網課。

三、結語

在“互聯(lián)網+教育”時代,大學生對網絡課程的需求尤為強烈,因此,在基于現行大學生網絡資源需求的情況下,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網絡課程評價系統(tǒng)顯得尤為重要。網絡教學課程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方式之一,實現學生的教學需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是各高校教學改革所要達成的共識。因此,一套完善的網絡資源評價系統(tǒng)為網絡資源平臺的發(fā)展提供指導性的建議,為促進高校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性以及打造高端國際型和復合型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李寶敏.遠程教育中學習者對網絡學習環(huán)境需求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3):59.

作者:汪佳 呂毅 單位:大連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