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時間:2022-09-19 04:11:17

導語:淺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1農產品質量安全面臨的形勢

1.1消費者對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國家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對優質、安全、營養的食用農產品需求不斷增大,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并且這種趨勢由原來的大中城市逐步向農村市場擴展。1.2農產品監管體系不夠完善。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組織機構的框架雖已形成,但監管機制不健全,對質量監控有待加強。一是工作中的責、權、利脫節,因此造成非法生產、使用違禁農藥的行為屢禁不止。此外一些高毒性與高殘留品種的農藥,在農產品中仍有較高的檢出率。這說明監管部門在一些監管環節上仍有疏漏。監管程序不規范,監管力度不足。二是對農產品安全認識不足,法律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生產經營者不按農產品生產的規定和技術操作流程進行生產;部分農民仍在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生產經營者為了獲得更多經濟效益,農藥未到安全間隔期就采收上市,造成安全事故頻發。三是執法中缺少協調,導致執法困難。四是對農產品安全宣傳力度不夠。農產品監管體系不完善將不能層層把控食品安全,有毒食品很容易流通到市場,給人民群眾的健康和財產帶來損失。1.3農產品檢測體系薄弱。近期,許多基層縣市都建立了檢測中心,開展了檢測工作,但工作卻遠遠做不到位,很多檢測中心形同虛設,經費特別少,檢測能力不高。有的地方檢測設備較少,有的地方檢測技術人員專業素質不足,有的地方則是檢測手段和方法不夠專業。種種問題導致農產品檢測體系的薄弱,給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帶來很大的隱患。隨著對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亟須完善農產品檢測體系,解決各方面問題。1.4行業自律性差。農業行業自律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我國農業行業自律能力較低,生產法律意識單薄,質量意識薄弱,主觀上造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隱患。另外農業行業自律缺乏引導,行業協會的重心僅僅是技術和利益,沒有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行業自律,利益的驅動導致行業潛規則的盲從,從而無法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2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措施和建議

2.1加大農產品生產環節監管力度。要從源頭上保證產品的安全,首先要管理好產地環境,避免工業污染和城市污染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影響。要對農產品生產基地環境進行監測,確保產地環境符合要求。其次是要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力度,例如農藥、獸藥、肥料等。要大力推廣高效低毒害的生物制劑。在采購、銷售方面進行詳細登記備案,做好從購入、銷售到使用的全程跟蹤。對發現檢驗監測不合格的農產品及時采取限制措施,落實農產品產地準出制。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努力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進程,大力推進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發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農業循環經濟。2.2嚴格管理好市場檢驗監測。除了生產環節的管控外,也要抓好市場環節的監測。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隨時進行抽樣檢查,按國家農產品質量標準對農產品重點進行藥品殘留檢測;按照規定實行畜禽定點屠宰售賣。嚴格按照程序實行宰前檢驗、宰后檢疫。對檢驗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采取無害化處理,嚴格落實市場準入制。嚴把農產品生產、銷售、流通等各個環節的質量關。要實行產地編碼、檔案化管理、質量安全全程追溯。售賣點要與生產基地產銷直掛,實行銷前檢測、標識銷售,連鎖配送,誠信經營。建立健全索證索票、進銷貨臺賬制度,使不合格產品可溯源。2.3強化動植物重大疫情的防控。加強對動植物疫情的檢測,實施植物保護工程。要落實安全養殖措施,強化對新補欄、散養和養殖密集區的動物免疫;對免疫抗體不合格的動物要及時進行補免,及時構筑有效免疫屏障;不斷加強生豬養殖密集區、屠宰場、交易市場和種畜禽場疫情監測工作,進一步加大監測力度和范圍,增加監測數量和頻次,對病原學監測陽性動物要按規定及時、果斷處置,及時消除疫情隱患。要落實植物安全生產措施,切實加強常見病蟲草鼠害的防治,重點搞好危害大、傳播快、難控制疫情的監測、預報和防控工作。要嚴格執行疫情報告和疫情舉報核查制度,及時如實上報疫情,切實加強動植物疫病的科學防控。2.4建立信息化服務,宣傳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信息化服務建設,基層農貿集散批發市場建立起農產品質量安全電子報送系統,確保及時、有效傳遞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及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農資商品監管及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農業投入品等各類信息,不斷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意識和能力。  不斷加大《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業行政人員的執法意識,促進農業行政執法人員的嚴肅執法、公正執法,增強廣大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社會監督責任。2.5加強基層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基層行政區域既是農產品的生產基地,也是農產品的供應集散地。加強基層農產品的質量檢驗檢測,能夠促進生產者更加重視農業的標準化生產,更加直接便捷地落實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因此,建議國家更加重視基層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專業管理機構和技術隊伍,加強行政執法和服務能力建設。要加強檢驗檢測設施建設,以開展現場快速檢測、指導地方農業生產為目的,配備農產品安全檢測、農業生產和農業生態環境監測所需的基本設備,以樣品前處理、快速檢測儀器設備為主。對一些經濟發達、農產品生產基地較多的基層行政管理機構,需考慮農藥等有害物質快速檢測、定量分析、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處理、移動檢測等實際需要,添置必要的儀器設備。

3結束語

農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農產品的競爭,是農產品科技含量的競爭。構成農產品競爭力的要素“一是質量、二是價格、三是特色、四是品牌”。這才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

作者:梁紅霞 單位:橫縣蓮塘鎮農業站

參考文獻

[1]王海英,何海波,石曉峰等.加強農產品質量管理保障食品消費安全[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