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研究
時間:2022-08-21 09:43:17
導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建筑行業的規模逐漸擴大,拉動地區的經濟發展,可有效促進國家經濟轉型,質量監管體系作為建筑項目工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檢測基準的核定,可提升實體建筑的質量。本文對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監管進行論述,并通過決策階段、準備階段、施工階段、驗收與運營階段對質量監督管理體系進行研究。
關鍵詞: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監管體系
質量監管體系作為企業運行的基準,在建筑行業中應用時,可通過材料環節、施工環節、設計環節等對建筑工程項目進行立體化監管,以此將建筑質量規范在可控范圍內,使其滿足國家制定的參數基準。在全壽命周期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實際效用下,可保證建筑項目的決策環節到報廢環節的全方位監控,以提升建筑項目的質量檢測基準。
1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監管論述
1.1質量監管原則。建筑工程中的質量監管一般是針對項目運作的質量以及施工安全等進行措施把控,以保證建筑項目的工程質量可滿足建筑基準。現階段,在對建筑項目進行監管時,應保證多維度監管原則、公平原則、互助原則等,以此來提升建筑項目的整體質量。首先,多維度監管原則是以建筑項目的各項運營環節為基準,確保施工周期內得到全面化監管,其涉及范圍是以項目投資一直到項目生命周期結束內的時間段,以此來提升質量監管的深度。其次,公平原則是針對建筑項目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基準監管,以實現公平公正化的項目監管,通過嚴格的規范制度來執行監管舉措,可為項目工程涉及到的利益提供保障權益。最后,互助原則是以項目監管體系與被監管體系為主體,項目監管體系可依據自身監管的經驗對監管過程中存在問題進行歸納,并可對被監管體系提供相應的調整方案,以此來提升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效率與施工質量。1.2全壽命周期監管內涵。全壽命周期一般是指事物產生初始到結束的過程,在建筑工程中則代表項目投資到拆除的過程,其包括項目決策、項目規劃、建筑工程設計、建造過程、投入使用、拆除等。在對建筑工程實行全壽命周期監管時,一般以確立監管目標為主,其覆蓋建筑項目的整體流程,并對項目中的各項運作環節實行監管,其是傳統質量監管的延展體,可對建筑工程項目進行時間維度、空間維度的全面監管。同時在實行全壽命周期監管時,可充分調動現有資源,并可與主體建筑項目相融合,將監管理念滲透到建體系中,以形成層次化的質量監管,避免出現重復性監管的現象。全壽命周期可對建筑項目進行統籌型監管,針對建筑項目的關聯環節進行分析,以提升建筑工程在監管體系下的透明性與全面性。現階段,建筑工程中全壽命周期質量監管的主體目標為工程質量,其由責任機構、政府監管機構、社會監管機構等實行監管行為,通過數據信息的基準核定來判斷工程質量是否處于合格狀態。責任機構一般為建筑承包單位,主要包括監理部門、設計部門、勘察部門、施工部門、建設部門等;政府監管機構則是對建筑工程項目進行建筑參數檢測,確保建筑項目符合國家設定的基準,主要包括文件審驗部門、消防部門、環保部門、招標部門、質監部門等;社會監管機構是以團體組織為基礎對建筑工程質量進行咨詢與檢測等,主要包括工程咨詢部門、質量檢測部門等。通過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性工作模式,可建構完整的監管體系,為工程項目的建筑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2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研究
2.1決策階段。建筑工程項目的決策階段是指項目投資環節,建筑項目前期的投資是影響建筑質量的重要環節,其包含著后期建筑施工過程中各項資金的比例分配,因此,應加大監管力度,可通過可行性、評估性兩方面實行監管:①在可行性方面,主要研究的是建筑項目前期投資所涉及到的范圍,包括工程咨詢部門、監理部門、物業部門等,通過對此類數據信息進行嚴格審核,以確保建筑質量的合格性。在對項目立項與國家基準相沖突的環節進行審核時,應將資料信息上交到專家質檢團隊,使數據信息的檢測更具規范化與制度化;②在評估性方面,一般以項目評估報告為主,對建筑工程項目的投入比與產出比進行數據分析,并結合當前市場的情況,對建筑項目完工后投入使用時期的市場環境進行預測,以提升評估報告內信息的精準性。在對建筑項目實行監管時,是對建筑項目所涉及到的利益與風險進行評估檢測,保證報告內數據信息的真實性與合理性,以此提升決策階段的監管質量。2.2準備階段。準備階段一般是項目文件下達到項目開展的時間段,此過程是工程建實施的框架,涉及到的專業領域較多、技術水平較高,因此,應加大各項工作模塊的監管舉措:①應加大項目設計中的監管力度,通過勘察部門來對成果進行檢測,一般是對質量水平、質量行為等進行監管;②應對技術指標文件進行監管,通過對建筑項目周邊涉及到的環境、社會市場等資料進行收集并分析,以提升監測的嚴謹性,使技術指標文件具備質量性,為后期建筑項目施工提供技術保障;③應對圖紙文件進行審核,通過專家組織對圖紙文件的可實施性進行調研,并針對主要施工環節所產生的實際效果進行研究,確保圖紙文件的施工可最大限度滿足預期施工需求,以此提升項目工程的施工進度。2.3施工階段。施工階段作為項目工程實體建筑質量的重要環節,需通過層次化的監管模式對項目施工過程中的各項行為進行監管,以此提升建筑質量。在對項目施工部門進行監管時,應加強施工行為的監管,主要是對施工人員完成設計文件的情況進行監督,以確保建筑施工質量在可控范圍內,同時應加大材料進場、人員管理、施工流程等方面的管控,為實體建筑提供質量保證。在對監理部門進行監管時,由于監理部門屬于外包型技術部門,其在工程項目中應起到材料、項目資料、隱蔽性施工、簽證變更等方面的監管,并應加強與施工部門之間的溝通,將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分析,并與施工部門協商解決問題,以此加大建筑的質量性能。2.4驗收與運營階段。在對建筑項目進行驗收時,應加強項目驗收環節的監管,同時應對驗收單位實行監管,以提升建筑項目的檢測精度。為保證質量監管的可查性,應將責任落實到個人,確保每一項質量檢測環節都可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負責人,并應對驗收條件實行監管舉措,通過文件資料、隱蔽性施工進行全方位檢測,以提升核驗基準,進一步加強施工質量檢測的目標。在對運營階段進行監管時,應以后評價監管為主,通過建筑工程的預期參數與實際運營參數相比較,找出建筑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應的措施方案進行補救。在對后期實體建筑的運營階段進行監測分析時,可通過實地觀察、線性分析法等,對實體建筑的質量性能進行分析,為相關部門提供精準的數據信息,以提升質量監管的效率。
3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通過質量監管原則和全壽命周期監管內涵兩方面,對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監管體系進行論述,并對全壽命周期質量監管體系進行階段式研究,分析各個監管階段的合理性與規范性,為實體建筑提供質量保障,以促進建筑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秋昊.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監管模式及方法[J].綠色環保建材,2018(09):200+202.
[2]高行友.建筑工程質量影響問題分析及全壽命周期質量管理[J].江蘇科技信息,2016(18):27-28.
[3]劉佳鑫,謝吉勇.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質量監管模式研究[J].建筑與預算,2015(11):5-11.
作者:郭鵬 單位:白城市不動產登記中心
- 上一篇:建筑管理工程質量監督措施探討
- 下一篇: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相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