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圖教學質量的研討
時間:2022-07-01 11:01:52
導語:機械制圖教學質量的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材的選擇上,要求內容全面,側重點符合專業需要。教師備課中通過對教材的認真鉆研,綜合考慮學生的基礎和工作需要,首先選擇學生必須會和肯定用的知識,其次選擇學生可能用的知識,分析學情,設計具體實施的教學設計。教學環節的設計就像是工藝設計,把抽象枯燥復雜的知識,用簡單易懂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輕松地接受,并融入記憶。
加強語言修養
為了能夠讓學生準確接收并理解知識的同時,不會產生枯燥無味、困乏的感覺,教師應該充分運用語言的魅力,言簡意賅、準確生動,把握恰當的頻率,為課堂增加生動活躍的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比如《機械制圖》中講三投影面體系時,告訴學生他們此刻就在一個“三投影面體系”中,黑板所在的墻壁就是正立投影面V面,同學們右側的墻壁是側立投影面W面,腳下所踩的是水平面H面,三個面的交點就是原點。而大家就像是放在三投影面體系中的被投影“物體”。這樣的比方把抽象的空間概念轉化成身邊的具體實物,更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課堂教學環節
(一)講練結合
《機械制圖》是一門既重理論又重實踐的技術基礎課,要求學生掌握大量的原理和基本規定,遵守有關國家標準,具備扎實的看圖和制圖能力。以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講練結合,注重知識的消化吸收。在課時的安排上壓縮理論,加強練習,講練以4﹕6的比例來劃分課時。具體實施中以:講解知識點→實例講解→練習→總結四個環節構建。以知識點為單位搭建課堂教學體系。
(二)開展小組教學
在以往的教學中存在一個現象:課程越往后進行學生的“貧富差距”越嚴重,尋其原因在于學生自身空間思維能力的差異。很多年長的制圖教師常說:“制圖課不難,只要開竅了就會越學越有意思,越學越好,反之會覺得越來越難,以至于喪失信心,最終放棄。”這里的“開竅”就是指空間思維能力的建立,因此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實踐“小組學習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1)將班里學生4~6人一組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2)要求每組的編排以制圖課學習程度好、中、差學生1∶2∶1的比例構建;3)課堂座位安排在一起。在課堂的練習環節各組同學把自己的問題統一探討解決,然后以組為單位派代表提出,先由其他組解決,最后由老師來評判總結。空間感差的學生在小組的學習溝通中學會了知識,掌握了方法;空間感好的學生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鞏固了知識,加深了理解,強化了記憶。這樣的課堂形式側重于知識的交流和應用,既學到了知識又活躍了思維,還能夠培養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包容的能力,加強鍛煉了理工類學生的弱點: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我表現力。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當然,這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知識方面,教師要準確把握每節課的重點,將其濃縮,提煉成知識點,并思考如何將這些如一顆顆珍珠般的知識單元串聯成完整的體系。第二在組織方面,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環節中,主動幫助、包容他人,踴躍展現自我?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不斷探索和思考的問題。第三在課時方面,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教師必須嚴格控制好時間又不能弱化環節,影響效果。
作業環節
想要學好制圖課必須多看、多想、多練,反復實踐。課堂的時間非常有限,練習環節只能幫助學生消化吸收知識點,要把知識真正轉化成扎實的制圖能力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習題。因此,相比較其他課程,制圖課的作業環節尤為重要,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很大。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集體完成作業,集體交作業,缺一不收。作業中不會的請教解決,有分歧的溝通解決,有問題的探討解決,帶動懶惰的學生,優化勤奮的學生。消除學生因為不會做或不想做而交不了或不交作業的情況。作業的批閱采用多種形式,可以組內批閱、組間批閱、也可以教師批閱。無論哪種形式都要求批閱過程必須學生本人在場。制圖課的作業大都是以作圖為主,如果將錯誤用文字寫在圖形旁,學生本人不能明白錯誤所在;如果將正確圖形直接畫上,又會因無法擦掉原先錯誤的圖形而更亂更不明了,只有當面指出錯誤所在才能有效得糾正,便于學生改正。組內批閱和組間批閱都是由學生承擔批閱任務,對學生而言這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找出別人錯誤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
結語
人們對于傳統的繼承,往往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當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質量亮起紅燈時,唯有通過不斷探索、嘗試、思考才能找到更新、更好的方法來改變現狀。保留精華,吸納新法,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王蘭單位: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民辦學院如何保證教學質量
- 下一篇:提升鄉村小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