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創建思路

時間:2022-03-27 04:36:37

導語:課程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創建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創建思路

一、系統規劃,確立課程教學的總體設計

課程教學設計是對特定對象實施課程教學的總體方案,是連接既定的課程標準和具體教學對象的橋梁,既是組織實施課程教學的基本依據,又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首要環節。從本質上看,課程教學設計是既定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個性化,要求教師在深入準確地理解把握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扎實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制定出既能夠達成教學目標,又符合學生實際的總體方案。一是教學起點分析,主要對教學需求、學生情況和教師教力水平進入深入具體地分析研究,準確把握教學起點。二是教學目標設計,重點是將共性目標結合實際教學對象進行具體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作出明確規范的定性定量描述。三是教學內容設計,著重從專題、課題、問題三個層次和教學時間分配、教學進程安排兩個方面,規劃教學內容的基本框架和教學實施的基本流程。四是教學策略設計,主要是圍繞實現課程目標,結合教學實際,確定教學的基本對策,重點是明確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手段方法運用、教學管理控制和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的對策措施。五是教學評價設計。主要是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和學生課程考核,從組織方式、內容構成和實施辦法等進行具體規劃。六是教學保障需求,具體明確本課程教學需要的基本條件和保障要求。

二、備課示講,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件

備課示講即教師的教學準備及對教學準備質量的檢查驗收。備課是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準備工作,直接決定著課程教學的成敗和教學質量的高低,組織備課示講,就是在為教師登臺授課把好最后一道關口。教研室建立備課示講機制,需要明確規范三個內容。第一,規范教師教學準備的基本要件。這種教學要件涵蓋了教學準備工作的各項內容,但關鍵是七個方面,即基本教材、教學大綱、課程教學設計、教案(講義)、課件、學員名冊和學員作業冊,我們稱之為教學七要件。對這七個要件,教研室應像課程教學設計一樣,明確進行規范和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嚴格按規范要求全面完成準備,提交教研室檢查驗收。第二,規范示講示教的基本方式。示講示教是教師在教學準備七要件檢查合格的情況下進行的驗收活動,以模擬課堂教學的方式接受的驗收活動,分說課和示講兩種基本方式。說課適用于教學組長或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分課程說課、專題說課和課堂說課。示講適用于新教師或專題教師,分全面示講和部分示講無論是說課還是示講,教研室均應明確標準,嚴格要求,使教學準備有章可循,規范進行。第三,明確備課示講的重點。備課示講是對任課教師教學準備工作的檢查驗收,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突出重點。一般而言,教研室組織教師進行備課示講,重點集中檢查教學內容的規范性、系統性和前沿性,教學方法手段的科學性、合理性,教師駕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的能力素質和熟練程度。

三、課堂評價,確保課程教學的質量效益

課程教學是任課教師主導下的教、學雙方的互動活動,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教學效益的高低,對課程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教研室一般都要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但往往注重結果評估、定性評價,忽視過程跟蹤和定量評價。為此,應建立教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機制,以對教學實踐督導評價為抓手,切實把提高教學質量落實課堂教學的各領域全過程。明確評價主體,一般由領導、督導專家、同行和學生"四級",對任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實施評價,其中專家和學生評價結論占主要權重;明確評價標準,四類人員對教師課堂評價的內容、標準、權重分布應各自形成體系,并符合實際,簡便易行;明確職責區分,教研室和教學管理部門特別是專家督導機構,應分工負責,密切協同,形成合力;明確結果處理,把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論,作為教師教學質量評定的主要方面。

四、教考分離,檢驗課程教學的客觀效果

課程考核是全面客觀地評估教學質量、確保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教研室應建立課程考核教考分離機制,充分發揮課程考試的指揮棒作用,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一是建立標準。主要明確課程的地位及其成績、學分對學生學歷、學位證書的影響,明確課程考試的基本構成、分值權重,以及平時成績、期中考試、課終考試的組織方式和考核領域。二是建設題庫。全面細致地分析提煉課程各知識點,按照了解、記憶、理解、運用等學習標準,轉化為填空、選擇、判斷、解釋、簡答、論述等試題,分別確定難度系數、分數、區分度、效度等。爾后,運用計算機技術對試題進行管理,開發能夠滿足課程考試需要的試卷生成、成績分析、試題管理等系統軟件。三是規范實施。由教學管理部門與教研室合力組織實施,任課教師不參加命題組卷,不參加監考,不參加試卷批改。

五、集體研教,推動課程教學的創新發展

集體研教是教研室組織對重要教學問題特別是重點難點課題進行集智攻關的研究活動,對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能力、推進課程建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定期組織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教研室建立集體研究機制,應注重從三個方面進行把握。一是參加人員。一般以教研室人員為主體,根據需要邀請行政管理人員和學生參加,必要時可特請專家參加。二是研究內容。主要是對重要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切忌泛化,如上級相關法規制度的研究分析和貫徹落實,一輪教學周期結束后的經驗總結、教訓梳理,相關教學專題前沿知識的最新發展動向及教學內容改革,教學資源、題庫等課程建設的重要項目等。三是成果固化。研究成果要及時總結梳理,以教育教學改革專著(論文)、規章制度、教學改革方案、專項建設規劃、教材教案講義課件等方式固定下來,及時運用于新一輪教學實踐。

作者:朱平工作單位:昆明民族干部學院學生軍訓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