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和防范措施

時間:2022-04-20 11:32:10

導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和防范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和防范措施

摘要:經濟新常態下,行政事業單位的運營受到了很大影響,各種財務風險的存在,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和財政資金管理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應認識到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在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應對,以保障資金和資產安全。文章結合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的必要性,對照財務風險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風險防范措施

對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做好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工作,能有效避免財務管理中的違規違法行為,實現單位的穩定健康發展,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不過,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行政事業單位雖然已經多次對財務工作進行改革,但是財務風險依然存在,需做好分析和防范工作,以保證財務管理工作效果。

1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的必要性

(1)可以有效避免違規行為。通過財務風險防范,行政事業單位能在內部構建更完善的經費管理體系、固定資產管理機制和費用報銷機制等,將財務工作控制在合法合規的范圍內,使得財務管理人員在履行自身職權的過程中,能自覺約束個人行為,保證了單位內部財務工作的順利實施。(2)可以保障國有資產安全。行政事業單位擁有大量國有資產的使用權,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可以使單位構建科學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體系,全程監督管理資產采購、入賬和處置等行為,避免貪污腐敗,切實保障國有資產安全。(3)可以保證會計信息完整。行政事業單位在實施財務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為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撐。強化財務風險防控工作,有助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準確性的提高,也可以避免會計信息泄露,充分發揮會計監督的作用,避免財務弄虛作假,改善經營環境,繼而提高單位經濟效益[1]。

2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2.1缺乏完善的內控體系

當前,有相當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重視自身內控體系的建設工作,導致內部控制所具備的作用無法真正發揮出來,這樣很容易引發財務風險問題。內控體系不完善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缺乏完善的內控制度[2]。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內控體系,僅僅設置了基本的內控制度,但是制度本身并不能很好地切合單位的實際情況,無法得到充分落實。二是缺乏有效的內控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在實施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制度落實不到位的情況下,財務工作中各崗位的相互約束力不足,容易出現貪污受賄、篡改財務數據等問題,繼而引發相應的財務風險。

2.2風險意識不強

行政事業單位會產生財務風險,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財務人員缺乏到位的風險防控意識,欠缺對財務風險防范工作的重視。具體來講,一方面,單位領導對財務工作不了解,忽視了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要性,無法對財務工作的實施情況進行有效監督管理;另一方面,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達標,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因為自身的編制和資金問題,沒有安排相應的財會專員,財務管理人員存在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缺乏的情況,沒有經過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專業能力和責任意識不強。部分財會專員對自身扮演的角色缺乏準確定位,職業道德意識淡薄,在工作中容易受到外部利益的誘惑[3]。

2.3缺乏規范的經費管理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存在著政事不分的問題,內部財務體系混亂,單位各部門之間在經費管理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缺乏合理性,導致了經費浪費的情況,經費管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無法得到保障。同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存在復雜的關系,如果不能對這些關系進行梳理,同樣易誘發財務風險問題。在運行管理中,固定資產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影響巨大,但是長期以來,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大多只關注經費的使用,忽視了資產管理,存在資產閑置和資產重復購置的情況。對其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是財務人員在財務登記與核查的過程中,沒有嚴格依照相關規范進行操作,資產管理手續缺失,權責劃分不明確,審核程序不合理,管理的嚴重失誤,引發了相應的財務風險[4-5]。

3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3.1完善內控體系

新的發展環境下,行政事業單位的規模不斷擴大,面臨的財務風險迅速擴大,要有效防范財務風險,行政事業單位需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建立起規范完善的內控體系,提升財務風險防范和應對的效果,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率,避免風險帶來的損失。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幫助行政事業單位有效地對財務管理風險進行控制,推動財務管理各環節的有機結合,也能對財務管理中出現的違規行為進行處理,提升財務管理的效果。行政事業單位在實施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加強風險防范,規避風險帶來的損失,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財務人員需要積極運用計算機技術來開展財務管理工作,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提升單位對財務風險的抵抗能力[6]。在實踐中,行政事業單位不僅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內控體系,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保證財務管理的實施效果:一是應該確保財務監督工作的執行力度,將管理層的監督責任落到實處,做好內部監督和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和執行工作;二是應該完善內部管理體系,組建相應的監督管理部門,對財務報表進行核查,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確保所有費用的使用情況都能處于有效的監管下;三是應該制定相應的工作流程圖和崗位責任書,將各崗位的內容和職責直觀展示出來,推動工作的規范落實。

3.2強化風險意識

在防范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過程中,應該增強財務風險防范意識,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具體而言,一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應該重視單位內部的財務風險防范工作,做好監督管理,要求相關負責人能對財務工作及會計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政府相關部門也應該定期對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進行培訓,提高其財務法規意識和財務理論水平,加深管理層對財務管理工作的了解和認知;二是財務專員應該樹立起自我提升的意識,積極參與相關培訓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水平和思想道德修養,確保財務管理活動的順利實施,消除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

3.3規范經費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構建起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確保成本核算和經費管理工作能處于規范化的制度框架內,推動經費管理的公開性和透明性。成本結算應該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等共同負責,要求所有工作人員都能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在實施財務預算編制與審核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全過程監督管理,要求所有的環節都能達到精益化的標準,各部門制定的財務預算經上級部門審批后,需要以相應的財務預算指標為基準實施財務活動,防范財務風險[7]。

4結束語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影響了單位的長遠發展。對此,需做好財務風險分析,明確其原因,通過完善內控體系、強化風險意識、規范經費管理等措施,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防范和應對,合理使用財政經費,充分發揮社會服務職能。

參考文獻

[1]祝萍.基于COSO內部控制視角的A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6.

[2]張昕.融資擔保公司的財務風險及防控[J].投資與合作,2021(9):26-27.

[3]閆偉.試析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防范與管理[J].時代經貿,2018(32):25-26.

[4]董小娟.企業財務風險管控中內部審計的應用探討[J].投資與合作,2021(10):34-35.

[5]趙剛.基于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的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分析[J].投資與合作,2021(10):75-76.

[6]何新昕.海信電器并購東芝映像的動因、財務風險及防范研究[J].投資與合作,2021(10):125-126.

[7]張鎖林.建筑工程造價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21,6(2):174-175.

作者:戚蒙露 單位:浙江四明山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