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模式及優化路徑
時間:2022-05-07 15:38:03
導語:綠色金融模式及優化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雙碳”目標的提出,綠色金融迎來新的歷史性機遇。對于全國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之一的衢州而言,把握發展機遇,進一步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成果具有重要意義。針對衢州的區位條件及近年綠色金融發展成果,總結了具有衢州特色的“衢州經驗”,提出了綠色理念與城市文化理念相結合、需要持續推進綠色金融服務平臺的升級及金融產品創新等建議。更要為其他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提供方案、樣本,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
關鍵詞:綠色金融;碳中和;鄉村振興;產業轉型
1背景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開始在經濟發展過程注重環境問題,在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也更強調了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性。綠色金融理論自20世紀80年代產生起,盡管在內涵上各方爭議猶存,但其核心并未偏離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的理念。2019年新冠疫情暴發后,與數字經濟相結合的線上金融發展模式更是進一步豐富了綠色金融的內涵。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雙碳”目標。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國內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綠色金融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2區位條件及發展成果
2.1區位條件
衢,四達謂之衢。“衢”字釋義為四通八達的道路。衢州地處浙江省西部,北鄰安徽,西接江西,南連福建,是浙閩贛皖四省邊際中心城市。隨著“山海協作”工作的深入和內陸城市復興的需要,衢州市探索建立綠色金融示范制度體系所能帶來的經濟影響范圍也逐步擴大。在產業結構方面,作為浙江省的重化工基地,衢州市重工業占比將近70%。2021年7月9日市人行已將我市600多家工業企業納入碳體系進行核算、貼標。在“雙碳”背景之下,對于促進碳密集型企業的改造以及產品轉型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同時,衢州市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71.5%,是全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在浙江省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衢州踐行“兩山”理念,結合數字經濟、美麗經濟,加快綠色發展,打造美麗大花園。
2.2發展成果
大力推進“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工作的幾年來,衢州率先開展了首創性工作40多項。2019年起,衢州已連續兩年在長三角城市群綠色金融發展競爭力評價中名列第一。于2019年11月上線的用以連接“政、銀、企”三方的“衢融通”(衢州市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改革案例入選《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報告》的最佳實踐篇。根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戰略的工作指引,2018年衢州轄內的江山農商銀行首創“個人碳賬戶”,助力綠色金融改革。在此基礎上,衢州再建工業企業及農業碳中和賬戶,目前“三碳賬戶體系”已全面建設完成。此外,衢州轄內已有各銀行機構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共36個,培育綠色金融試點行28家。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衢州轄內綠色信貸余額1181.58億元,與實行綠色金融改革前的2016年末相比增長約5倍,占全部貸款比重為36.46%。
3“衢州經驗”
3.1碳賬戶體系引領綠色轉型
個人碳賬戶在衢州已試點一年多的時間里持續不斷深化,目前已涵蓋了18類日常支付場景。居民在完成如線上轉賬支付、線上繳費等業務后,根據標準折算的已減少的碳排放量來獲得相應積分。個人碳賬戶中的積分可用于提升個人信用等級、消費券或家政服務兌換等,倡導綠色理念。農業碳賬戶是通過采集有機肥替代、秸稈還田、沼氣工程3方面的碳排放數據,再根據各企業的減排程度進行3個等級的貼標,采取差異化的政策扶持來激發農業減排的潛力。首批建設目前已覆蓋了全市100%的有機肥生產企業、10.7%的生豬養殖場和五分之一的糧食種植大戶。工業碳賬戶的建設旨在加快工業的低碳轉型。與農業碳賬戶思路相似,工業碳賬戶是通過采集能源消耗數值來計算工業企業在生產中的碳排放值,再結合縱橫雙向對比得出碳排評價并進行4個等級的貼標區分,以此采取差異化的產業及金融政策來引導工業產業的節能減排。個人碳賬戶、農業碳賬戶和工業碳賬戶體系的構建三管齊下,通過貫穿生產和消費兩端來引領綠色轉型。
3.2綠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如前文所述,衢州地區憑借豐富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鄉村經濟。綠色養殖是衢州鄉村經濟振興的重要一環,以生豬規模化養殖、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打造了現代化的綠色養殖模式。農業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的推進則體現在設立農業碳中和賬戶上。另一方面,衢州努力發展美麗經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近年來更是搭上了農家樂、民宿經濟的快車道,借力生態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游業健康發展。常山縣“兩山銀行”更是將農村各類閑散生態資源盤活利用,“定價”“變現”。在對閑散資源的評估的基礎上,“兩山銀行”通過例如以胡柚樹為質押的“胡柚貸”的形式,將胡柚樹轉換為融資產品,為鄉村振興蓄能。
3.3構建綠色金融數字化平臺
“衢融通”連接“政、銀、企”三方,破除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境。政府通過“衢融通”公開傳遞相關政策信息,同時也受理企業的各項補助申請;金融機構與企業分別作為投資方和融資方,通過平臺發布信息,實現精準對接。作為衢州市綠色金融發展的加速器,“衢融通”為企業拓寬了融資渠道,節約成本。截至2020年,衢州市32家市級行和7家國有擔保公司已全部進駐平臺,各家銀行在平臺上架了多種類型產品且支持多種貸款方式。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超過95%,且貸款利率比2019年降低一個百分點。此外,數字化平臺意味著證照電子化以及信用信息的電子化,銀行不僅可以降低盡調成本,也省去了繁瑣的程序。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構建綠色金融數字化平臺顯得尤為重要。
4思考與建議
4.1綠色理念與城市文化理念相結合
享有“國際花園城市”盛譽的衢州市地處浙江大花園的核心區。在“活力新衢州、美麗大花園”城市戰略目標的支撐下,地方政府可以更多地將綠色發展理念與城市文化建設結合。在推進城市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深化綠色發展理念,能夠更有效地實現人人心中有綠色,人人行動有低碳。
4.2不斷升級綠色金融服務平臺
“衢融通”上線以來受眾廣且成效卓越,極大提升了綠色項目投融資的對接效率。在“雙碳”目標指引下,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也迎來了歷史性機遇。因此,要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情況,利用金融科技來動態不斷地對平臺功能進行升級。一方面可以通過主動對接、打通其他省市的綠色金融服務平臺,擴大本地企業或銀行的投融資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多地考慮平臺的使用感和體驗感。
4.3持續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創新
綠色信貸、綠色保險及綠色債券是目前存在于綠色金融市場的主要產品類別,其中原生型金融產品占大部分,創新型金融產品少之又少。2021年7月,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上線交易。7月23日,衢州市發放了首筆“碳賬戶”場景應用貸款。在“雙碳”背景之下,各金融機構應抓住機遇,針對不同產業、不同特點和不同需求,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拓展產品應用場景,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設計。
參考文獻
[1]陳博文,陶建宏.綠色金融研究綜述與展望[J].經營與管理,2021,(02).
[2]應兆祥.區域綠色金融改革探索———浙江衢州的實踐[J].中國金融,2021,(08).
[3]劉紅飛.探索“兩山”實踐的衢州新路徑[J].浙江經濟,2019,(21).
作者:蘭紫悠 單位: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