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就業取向調查研究

時間:2022-05-20 09:50:46

導語: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就業取向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就業取向調查研究

摘要:就業取向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問卷調查與分析的方法,對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就業取向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發現: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更傾向于選擇穩定、風險較低的工作;受家庭經濟狀況影響先就業后擇業的學生較多;薪酬期望低于全國水平但高于本地區水平;在就業地域選擇上期望回到家鄉或鄰近城市工作,能夠對制約自己的就業因素有較清楚的認識;對社會工作專業的認同度、歸屬感都比較低,不會從事社工專業的主要原因是薪酬太低工作不穩定;本研究從學生、家庭、學校、政府等四個層面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學校就業指導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工作專業;就業取向

1概念界定

就業取向指的是個體在個人條件的基礎上,再加上受國家就業趨勢和文化傳統的影響,在就業觀念和心態的指導下,在自己選擇職業或者崗位時采取的方法與對策。如果個人的就業取向符合社會需求,那么個體就會順利就業;如果個人的就業取向不符合社會需求,那么個人的就業過程就會比較艱難曲折(許潘健等,2012)。大學生就業取向屬于一種心理范疇,指大學生對于找工作的一種心態、觀念(張文娜,2016)。

2調查對象

本研究以G校社會工作專業2017-2019級132名大學生為研究總體;采取系統抽樣的方法抽取66名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生為調查對象。

3研究結果

3.1樣本情況

本次調查按照概率抽樣的原則,選取66名社會工作學生為調查對象。其中,男生20人,占30.3%,女生46人,占69.7%。性別分布基本符合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性別比例。二、三、四年級學生各占約三分之一。

3.2就業去向

調查顯示,共有19個人選擇考研,占總人數的28.79%;其中男生3人,女生16人,女生會更多地選擇考研。選擇創業的有4人,占總人數的6.06%。選擇國家政府機關的有38人,占總人數的57.58%,其中男生12人,女生26人。選擇無所謂的有5人,占總人數的7.58%,其中男生3人,女生2人。可以看出,社工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去向還是傾向選擇比較穩定的工作。

3.3就業意識

從擇業和就業的先后關系來看,68.2%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31.8%的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中的學生63.4%在家中排行老大,且有68.7%屬于家庭經濟狀況貧困。可見,擇業觀受到家庭責任和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

3.4就業期望

(1)薪酬期望。調查對象對于期望薪金為5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0.6%;期望薪金為4000-5000元的比例為56.1%;期望薪金為3000-4000元的比例為19.7%,期望薪金為2000-3000元的比例為13.6%。可見,我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就業薪金望值集中在4000-5000元。(2)地域期望。調查對象期望在自己的家鄉找到工作的大學生比例為45.5%,期望在西北地區工作的學生比例為30.3%,期望在東南沿海地區僅占10.6%。(3)擇業因素。社會工作學生擇業時優先考慮的因素分別是薪酬待遇占比22.7%、發展機會占17.1%、工作地點14.3%、社會地位與工作時間各占8%、個人興趣7.6%、單位福利7.2%、能否勝任6.8%、實現個人理想價值4.8%、專業對口3.6%(表1).

4討論

(1)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生更傾向于選擇穩定、低風險工作。由于公務員和事業編相對穩定,社會地位高,福利保障好,工作環境舒適,工作量少,因此,學生參加其考試的熱情一度很高。研究生考試能夠獲得更高學歷。緩解當前就業壓力,為更好的就業儲備學歷和知識。遺憾的是,我們的設計中“擔任社會工作者”的選項無人選擇,不喜歡本專業,工資太低,達不到理想的標準,專業認可度低,社會地位低,工資待遇差都是不會從事本專業的原因。(2)就業、擇業觀與家庭經濟情況緊密相連。經濟情況越差需要承擔的家庭責任越大;家庭經濟情況貧困的學生要承擔家庭負擔,撫養父母和照顧兄弟姐妹,他們需要穩定的收入來緩解家庭經濟貧困的現狀,沒有時間、沒有機會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貧苦家庭的大學生因為必然的家庭經濟壓力,必須斟酌個人工資水平和職業前景。而富足家庭的學生沒有這些擔心,由于生活和成長的良好環境,他們優先考慮工作福利、輕松程度和職業前景較高的工作。貧困大學生對工資水平和職業前景的需求太強,他們需要尋找高薪且穩定的工作,渴望扭轉個人和家庭經濟的現狀,給就業帶來巨大壓力。(3)薪金期望值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調查對象所處地理位置本身屬于西北偏遠貧困地區,經濟欠發達,所以對于薪酬期望較低;但與本地區薪酬相比,本專業學生薪酬期望較高,與本地區市場不符。在市場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學生在求職就業中也表現出了一些功利主義態度。例如,他們比個人發展機會更關注工資和福利待遇,相比專業知識的應用更關注工作是否輕松穩定,與國家和社會的需求相比更多地考慮個人的需求。這類功利的心態不利于學生在求職就業時客觀衡量分析、做出正確的就業選擇,反而很容易導致實際的職業可能并不真正適合本身,從而使自己無法發揮本身的優勢,局限或制約了個人職業的長遠發展。(4)地域期望顯示出地理上的不平衡,大多數的調查對象都表示他們將返回自己的家鄉或鄰近城市工作。

5建議與對策

5.1國家層面

(1)國家宏觀調控,營造優良的就業環境;傳播積極價值觀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就業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流價值觀,國家、社會、學校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就業教育中。(2)國家應進一步完善社會工作專業化的支持政策,并加大力度宣傳社會工作專業,促進社會工作意識在全社會的形成,擴大社會工作對社會的影響。同時,對社會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和職業形象進行準確而權威的定位,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科學制定社工的薪酬待遇水平,保障合法權益。

5.2學校層面

(1)學校應高度重視就業教育和就業心理咨詢,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培育艱苦奮斗價值觀,通過對身邊的真人真事的宣傳,更為直接地喚醒學生的青春奮斗力量。(2)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在專業教育的第一年就要喚醒學生對專業價值觀重要性的認識,并使他們意識到價值觀在其行為中的重要作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大學生就業必不可少。應要求所有學生參加該課程的培訓,將就業指導課程劃分為不同級別并針對不同年級進行不同的職業指導和職業計劃。職業規劃課程還應進行階段性的總結。(3)學校的社會工作專業培養模式亟待改進,學校尚未根據該地區的實際需要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社會工作培訓模式。(4)要啟發和引導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做出正確的自我能力評價和恰當的職業評價,引導和幫助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積極調整心態和行為,主動適應社會,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分析,挖掘潛力,培養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勝任工作。

5.3家庭層面

(1)父母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幫助子女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還需要妥善處理子女的成才和就業問題,不要將考編視為子女取得成功的唯一標準,也要改變對孩子過高的就業期待。(2)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就業決定;多關注就業政策和就業形勢,幫助孩子理性分析就業,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父母生活的經驗,給孩子提供合理的就業建議。

5.4個人層面

從個人或家庭的角度出發,結合社會需求和自己的現實需求,確定職業分析和就業方向,積極主動做好職業規劃并抓住就業機會。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需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綜合考慮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盡快為自己制定職業目標,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樹立良好的專業理念,積極參與專業實習,提高自己的專業實務能力,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增加自己的社會實踐經驗,提高自己在求職中的競爭力。進一步了解社會實際情況,并且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更實際的工作選擇標準。

參考文獻

[1]朱志偉.甘肅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初探[J].甘肅高師學報,2014,19(04):135-139.

[2]許潘健,李儉,邵朝暉,等.衛校護生就業取向分析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09):87-89.

[3]張發勤,郭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當代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20,36(04):152-156.

[4]黎斌,張福東,鄒強.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其對策分析[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0,30(03):64-67.

[5]王思斌.社會工作的專業對口與素質教育[J].中國社會工作,2017(25):62.

[6]張雨明.日本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就業狀況對我國的啟發[J].科技視界,2014(30):151+277.

[7]欒文敬,劉長青,付雙樂.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及原因探析———以保定市X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為例[J].社會工作,2013,(04):79-85+154.

作者:馮景 崔進英 夏海霞 單位: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