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優勢助推鄉村文化振興思考
時間:2022-07-13 10:55:11
導語:制度優勢助推鄉村文化振興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的優越性,在各方面表現出了強大的優勢。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加強黨的領導的政治保障,從文化意識和文化建設兩方面著手,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更好地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文化;制度優勢
鄉村文化立足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文化振興是新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基礎性工作。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要讓制度優勢要體現在文化建設工作的實施中,讓制度優勢更好助力鄉村文化振興。一方面,振興鄉村,既要有物質的建設,也要有靈魂的填充。另一方面,鄉村振興必須與文化建設同行。構建一個有效、系統、全面的鄉村文化振興體系和鄉村文化振興體制,以實際行動和實際工作有效地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1鄉村文化振興的制度優勢和政治保障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政治保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文件————《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提出了今后五年中,文化建設要高度重視社會文明程度和公共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健全。鄉村文化立足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文化振興是新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基礎性工作,黨的領導是鄉村文化建設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以人民為中心的制度設計是鄉村文化振興的制度性優勢。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腳點。當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人口分布在廣大農村地區,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要突出文化振興的重要地位。“鄉村振興,文化建設是基礎”,農業文化作為農村全面發展和振興的重要動力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價值。中國擁有優秀的傳統農耕文明,現存的優秀傳統文化植根于農耕文化、鄉土文化。近代以來,盡管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和破壞,很多優秀鄉土文化、傳統文化流失,但是中華文明的文化精髓一直流傳至今。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今天,鄉村文化振興顯得尤為重要,充分發揮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以人民為中心的制度優勢,是新時代鄉村文化振興的有力保障。要繼承和發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助推鄉村文化振興戰略目標的有效實現。
2我國鄉村文化振興面臨的實際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鄉村文化建設工作日益完善,黨和政府制定并發布了一系列與鄉村文化振興有關的政策和文件。關注鄉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鄉村地區宣傳和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著提高了中國鄉村地區的文化發展水平,呈現出城鄉文化融合、鄉村教育與文化建設均衡化、鄉村文化活動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然而,“較城市而言,鄉村文化發展是相對遲滯的”這一基本事實無疑是存在的。鄉村文化發展滯后是我國鄉村地區擺脫貧困、實現振興的短板之一。因此,在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新時期,必須正確面對和處理出現的問題和挑戰。目前,我國鄉村文化發展面臨的考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文化振興意識薄弱。鄉村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魂所在,是伴隨村落的產生而出現的鄉土、鄉音、鄉情的融合載體,在鄉村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當前廣大鄉村地區仍然存在村民文化意識薄弱的問題。一方面,農村地區有些本土居民,依然存在對文化認識較為片面的問題,他們認為文化僅僅是指在校園里學習的科學文化知識,文化振興只需要多建學校,讓更多的孩子有書讀。然而文化是一個整體概念,它不僅包括科學文化知識,還包括社會風俗、行為方式、認知模式等鄉民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一些青壯年勞動力對農業生產和鄉村生活的缺乏價值感。在城市就業機會的吸引下,許多農村地區的勞動力流向城市,留下年邁老人和留守兒童守在鄉村地區,使得農村地區的文化發展建設工作缺乏活力。這種文化振興意識薄弱的問題,影響著我國農村居民的思想觀念,使我國文化工作,尤其是文化振興之路進入了困境,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二是文化建設存在不足。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文化建設活動是文化工作的具體體現。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建設活動有利于農村經濟進步,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當前農村地區文化建設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或利用率低,一些農村缺乏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等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有些地區雖然開設了文化書屋、象棋舍、健身園、圍棋屋等公共文化場所,但是存在利用率低,使用后打掃不及時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鄉村人民文化活動的進行。其次,文化活動形式單一也是當前鄉村地區文化建設中存在的較為嚴重的問題之一。很多地區的鄉村文化活動局限于廣場舞、棋牌娛樂、健身等,缺乏新穎創新的文化活動形式,使得村民對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文化建設工作難以開展。最后,鄉村文化建設工作受到資金匱乏、人手不足、形式單一等情況的限制,存在宣傳不足的問題。我們知道,只有做好文化宣傳工作,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和投入鄉村的文化建設工作,才能使鄉村文化振興之路走得更長更遠,因此,宣傳問題也是當前鄉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顯著問題之一。
3讓制度優勢更好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的發展以農業生產為基礎,但不能背離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基本要求。先進文化的產生與社會制度息息相關,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新時期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制度保障。實現鄉村振興,文化建設是關鍵,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強大的文化支撐。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要讓制度優勢要體現在文化建設工作的實施中,讓制度優勢更好助力鄉村文化振興。鄉村振興戰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農村地區建設向著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但目前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重視農村經濟發展、忽視農村文化建設的問題,鄉村文化的發展現狀與農村振興戰略追求的目標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發揮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最大優勢,分析鄉村文化領域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從物質建設和文化建設兩方面實現農村文化的健康穩定發展。一方面,振興鄉村,既要有物質的建設,也要有靈魂的填充。因此,我們要根據農村、農民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形式,挖掘和發展鄉村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普及,在農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激勵和培養村民振興祖國的精神道德力量。充分利用新時期的文化機遇,加強農村治理體系的完善。要維護好鄉村文化的制度權威,保持其制度權威,確保鄉村文化振興的有效實施,進一步做好農業文化振興工作,逐步實行制度化管理。以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婦女和老年人為基礎,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鄉村不同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精心為它們量身打造精神文化套餐,如文學講座、讀書俱樂部、兒童俱樂部、心理輔導和咨詢、文藝演出等活動,不斷滿足鄉村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支持農村文化建設。新中國成立70多年以來,我國的鄉村文化振興取得了巨大成就,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勢,這也是重要的文化振興基礎。另一方面,鄉村振興必須與文化建設同行。中國是一個農業歷史悠久的大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必須將繼承和改造緊密結合起來,將中國優秀文化與社會主義新文化相結合,審視傳統農村文化的當代價值,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喚醒農村居民對村莊的依戀,增強他們對風土人情、鄉村建設的依戀、參與和歸屬感,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文化領域的公共工程,使廣大人民群眾對豐富的文化生活產生前所未有的熱愛和依賴,產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要創新鄉村文化活動形式,開展豐富有趣的文化活動。加大文化建設的資金和人才投入,做好鄉村文化建設宣傳工作。要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素養,充分發揮他們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拓寬宣傳渠道,尤其要加大網絡宣傳力度,提高鄉村不同群體在文化建設方面的主體意識;開展榜樣示范、評獎評優、模范集體等活動,引導廣大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文化建設工作。構建一個有效、系統、全面的鄉村文化振興體系和鄉村文化振興體制,以實際行動和實際工作有效地促進鄉村文化振興。黨的領導,是新時代鄉村文化振興的制度優勢,實現鄉村文化振興,要堅持黨的領導,在聚焦重點領域、重要事件的過程中,開拓更廣闊的視野,凝聚更多的力量,為鄉村文化的建設發展提供充分的政策、制度和社會支持。“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積極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引進先進的鄉村文化建設項目,保障我國鄉村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鄉村文化振興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作者:王澤云 單位: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談生態文明的安全之維分析
- 下一篇:財務會計課程分層異步教學法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