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業黨建考驗執政能力

時間:2022-02-17 02:52:00

導語:非公企業黨建考驗執政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公企業黨建考驗執政能力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提出,進一步推進了國有企業密集型城市改革的步伐。由國有企業轉制而來的非公有制企業逐漸增多,原生型非公有制企業也不斷發展壯大。這為黨的建設提供了新的領域和空間,同時也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課題。

目前,雖然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有熱情無目標”,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與黨的奮斗目標之間的關系困惑不解,不知道黨組織應在企業中扮演什么角色;二是“有目標無方法”,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工作缺乏針對性;三是“有活動無實效”,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凸現出來。因此,新形勢下非公企業黨組織如何開展工作,的確是執政能力建設的一道“考題”。

首先,非公企業黨組織要學會成為把握企業前進方向的“導航儀”。這主要體現在幫助企業樹立科學發展觀,避免和克服決策的隨意性、盲目性,促進企業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同時要教育業主依法經營,幫助他們學好黨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幫助他們積極尋找黨的方針政策、法規要求與生產經營實際的結合點,使企業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謀求更大的發展。其次,非公企業黨組織要學會做企業發展的“加油站”。比如,通過關心員工,增強企業發展的凝聚力;做好管理崗位、技術崗位和生產一線的各類人才培養工作,在嚴格堅持黨員標準的前提下,把那些既有本事、又有本色的優秀人才吸收到黨組織中來,鼓勵他們干事業,支持他們干成事業。特別是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黨組織要挺身而出,動員和組織廣大黨員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尤其重要的是,非公企業黨組織要學會做協調各方的“潤滑劑”。在企業內部,要協調好業主與黨群組織之間的關系,通過積極的思想教育,使業主充分認識到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目標的一致性。使業主能夠理解并支持黨組織開展工作。同時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做到“維護不袒護”,鼓勵他們按照各自的章程和特點,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贏得企業主對黨建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同時要協調好員工與業主之間的關系,發揮自身組織優勢,依靠群團組織的通力配合,架起員工與業主之間溝通的橋梁。既要引導業主守法經營,以人為本,尊重員工合法權益;又要教育員工依法維權,杜絕過激行為。在企業外部,要協調好企業與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發揮非公企業所不具備的政治優勢。既支持政府各職能部門依法行政,又為企業撐好抵制不合理負擔的“保護傘”;既向政府職能部門主動爭取政策、技術、資金等支持,又要大膽監督企業守法經營,成為企業與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