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產業發展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6-27 10:12:00
導語:第三產業發展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市是在一個傳統農業地區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新城市。建市以后,我們從新*的實際和今后的發展需要出發,確定了“工業立市、農業穩市、商貿旺市、科教興市、依法治市”的總體工作思路。根據這一思路,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是我們的戰略重點之一。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市目前第三產業的發展仍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并因此成為限制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瓶頸”。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這次會議,就是要研究和部署解決這一“瓶頸”問題的有關工作。剛才,張市長已經深刻闡述了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對我市第三產業發展的現狀、面臨的機遇和優勢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作了全面分析,并就下一步努力方向和工作任務作了部署,講得很好,我完全贊同。下面,我再強調幾點。
一、充分認識當前我市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第三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這里,我們不妨先看這樣一組數據: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發達國家為65%,中等發達國家為50%,發展中國家為30%。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總是和本國第三產業的發展程度成正比的。全面、快速、健康地發展第三產業,對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緩解就業壓力,改善投資環境和社會再生產條件,活躍城鄉經濟,提高經濟的整體效益和人民生活質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建市以來,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我市第三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總體上看,發展的步伐仍然比較緩慢,與經濟發展的要求不太適應,同先進地區相比差距更大,有些地方只是剛剛起步,個別新領域甚至為空白。目前,我市一、二、三產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1.4%、41.8%、26.8%,第三產業明顯是一條“短腿”,而隨著全市工業的進一步擴張,工業產值所占比重將越來越大,服務業發展滯后問題也必將日益凸顯。因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對于我市來說,顯得尤為迫切。全市上下都要充分認識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闊思路,銳意創新,抓住機遇,下大力氣,切實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步伐,盡快建立起功能齊全、布局合理、服務一流的第三產業體系,建設具有高水平的商務中心區和現代化商業服務設施,逐步形成發達的消費資料市場、生產資料市場、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技術文化市場、信息服務市場和勞務市場,同時把我市建設成知名的旅游城市。
二、充分認識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我們面臨的機遇
建市以來,我市第三產業始終保持較快發展,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但是,從總體上看,還存在一些問題。除了剛才市長說的那幾點外,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總量規模小,發展后勁不足。*市作為消費型為主的中心城區,城市的服務功能一直停留于滿足城市內居民生活消費需求,包括教育、娛樂、交通、市場等設施也只能是以城市居民為對象“量體裁衣”。城市的服務對象內涵和外延都帶有明顯的局限性,生產性服務功能的缺失,弱化了中心市區與周邊縣市的聯系。同時,我市的城市化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相比南寧、桂林、柳州等周邊城市,*目前還缺少能夠吸引消費人群的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大型綜合商場以及高檔名牌商店。
二是三產內部結構不優,新興第三產業發展不足。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不優,主要體現在傳統第三產業占較大比例,新興第三產業發展不足。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等傳統行業所占比重大,盡管呈現“傳統行業為主體,門類齊全,各業并舉”的勢頭,但市場結構不盡合理,量多體小,先發效應減弱,傳統服務業市場逐漸飽和,總量不能有效擴張,仍處于分散、規模小、單打獨斗的局面,現代化水平低。金融、房地產、家政服務業、文化娛樂等新興行業因為經濟不發達、知名度不高、缺乏人才和經驗等原因,發展緩慢。
三是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的優勢未能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優勢。*市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文化古跡和人文景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我市對重要旅游景點建設資金投入較大,旅游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在提升品位,豐富歷史文化內涵,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質和名勝意識方面還大有文章可做。我們應看到,無論從產業規模,還是管理水平、服務質量以及市民的旅游名城意識等都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旅游業在第三產業中的“龍頭”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出來,旅游業的行、住、吃、游、購、娛等要素還未配套完善,未能形成點線結合、能留得住旅客的旅游城市。
四是服務業人才較為缺乏。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專門人才。因受傳統觀念影響,輕視服務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現象嚴重,金融業、物流業以及第三產業的其他行業都缺乏高素質管理人才,制約了我市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在看到問題和不足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自身的優勢和當前面臨的歷史性機遇。經過建市兩年來的積累和發展,我市目前正在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第三產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只要我們樹立信心,充分抓好當前新城市建設、西部大開發、中國—東盟經濟建立、泛珠經濟區啟動等一系列歷史性機遇,我市第三產業必定會開創一個新的局面。
三、增強四大觀念,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一是要增強中心城市觀念。大家知道,南寧、桂林、柳州等是傳統的中心城市,也是傳統的消費中心。如果我們不能盡快形成區域性商貿中心,不僅難以改變現狀,而且將會造成新的消費流失。為此,我們一定要增強發展第三產業的緊迫感,增強中心城市觀念,抓緊占領制高點,以優質的服務業,加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爭形成一個半徑達100公里左右的服務業輻射圈,把這一區域內的消費有效吸引過來。
二是要增強市場觀念。要放手讓市場選擇取舍,用市場觀念、市場經濟的辦法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政府只管市場的規劃建設、規則制訂和監督管理,而資金、場地、人才、經營等都靠市場解決。通過市場運作的方式,盡快改變部分企業和行業“小、散、弱、差”、經營方式陳舊和過度競爭的狀況,促進第三產業網絡化和品牌化經營。通過兼并、聯合、重組等形式,形成一批擁有知名品牌、多元投資主體、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服務企業。
三是要增強民營優先觀念。要鼓勵和規范國有資本從一般性競爭領域退出,“不與民爭利”。進一步增強民營優先觀念,國有企業要舍得拿出市場和股份,允許民營資本和外資進入。要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個人和境外投資者參與服務業領域內國有企業改制,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為私營、個體經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四是要增強為民服務觀念。我市缺乏大型市場,缺少名牌產品,如果門檻還很高的話,外地客商進不來,最終苦的還是老百姓。我們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社會資金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投入,重視典型示范引導,促進投資多元化,充分利用與友好城市、港澳臺以及東南亞特殊的地緣、人緣、商緣關系,圍繞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完善市場,引入競爭,讓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落戶*,讓老百姓得實惠。同時,政府應致力于做好有關農貿市場、食品安全、公園、展覽館等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事務,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 上一篇:黃河治理思考管理論文
- 下一篇:小水庫排沙運用研究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第三季度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