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工業和信息化大會的講話范文
時間:2022-01-12 08:49:00
導語:全州工業和信息化大會的講話范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州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落實中央、省、州經濟工作會議、省屆人大五次會議、省政協屆次會議、全省工業發展大會及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回顧總結時期工業和信息化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安排部署年的工業和信息化工作。剛才,州工信委和剛主任作了一個很好的報告,我完全同意。為抓好今年工業和信息化各項工作的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認真總結,全面回顧我州時期的工業和信息化建設工作
過去的五年,是我州工業經濟發展遭遇困難最多、發展速度最快的五年,也是在逆境中奮發進取的五年。五年來,我州兩次面對低溫雪凝災害、遭遇百年一遇的旱災、金融危機等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但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州工業和信息化戰線上的廣大干部職工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一二三四”工作發展思路,堅定信心,積極應對,工業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的好勢頭,提前完成了工業經濟預期目標任務,為全州經濟跨越式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工業經濟實現了“量”與“質”并重發展。時期,全州工業總量增大。一是全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年的76億元,到年達280.8億元,增長3.6倍,年均增長29.9%。二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年的33.7億元,到年達104.8億元,增長3.1倍,年均增長25.5%。三是規模以上工業在全州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從年的28.1%提高到年的33.3%。四是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從年1.46億元,到年達19.78億元,年均增長68.4%。五是主要工業品得到較快發展,煤炭、黃金、電力、煤化工等產業群對工業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凸顯。年原煤產量1041萬噸,年達到1661.5萬噸,年均增長9.8%;發電量從年的114.3億千瓦時增加到年的147億千瓦時,年均增長5.2%;水泥達到326萬噸,年均增長18.4%。六是規模以上企業從年的266家,到年達284家,凈增18家;過億元企業從年的11家,到年達69家,凈增58家,數字變化的背后彰顯了全州工業經濟發展的活力。
(二)國有企業改革取得較好成績。我州按照省政府國企改革的有關要求,銳意進取,攻堅克難。五年來,全州共完成了138戶企業改制任務,安置職工7000余人。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擴大投資環境整治取得較好成果,提高了辦事效率,維護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落實和完善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民營經濟和全民創業發展,培育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得到快速增長,全州新增個體工商戶2.3萬戶,新增民營企業1946戶。
(三)大招商驅動大發展。五年來,全州各縣(市)、頂效開發區在招商引資、抓項目投產達產上下了很大功夫。五年共引資到位資金304.8億元,先后有貴州興化“1815”工程、貴州宜化“2030”工程、貴州天地藥業有限公司3億瓶塑瓶大輸液生產線、興義市黃泥河發電公司老江底電站技改項目、貴州大田河水電開發公司大地落生水電站、榮盛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日產2000噸熟料水泥生產線、興義昊威長鑫鐵合金有限公司2×25000KVA熱爐技改項目、興義市昊威森乾冶煉有限公司1×25000KVA(配套建設1×3600KVA精煉爐)技改項目、貞豐縣久盛能源有限公司100萬噸/年焦炭、3×15兆瓦發電清潔型技改工程等30余項重大技改投資項目得以順利實施,形成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了工業經濟發展后勁。為加大對項目投產達產的力度,在年12月,我州就集中開工了41個項目,其中:興義市6個,興仁縣7個,貞豐縣3個,安龍縣3個,普安縣4個,晴隆縣3個,冊亨、望謨各1個。項目涉及建材、機焦、加工、水利等方面,這些項目投產后,將為我州的工業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幾度風雨后,秋收更喜人,興義電廠等企業的成長史,濃縮了州時期大抓工業發展的軌跡。
(四)新觀念催生新轉變。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年,雪凝災害、金融危機,年旱災,我州絕大部分企業受到嚴重影響,停產與半停產企業達到半數。州委、州政府冷靜分析后作出判斷:金融危機面前有機遇,金融危機之中隱藏著機遇。為應對金融危機,州委、州政府相繼出臺了多項產業政策和規劃,通過加強財政保障、拓寬融資渠道等政策支持新型工業發展。州政府安排541萬元資金專項用于支持產業項目度過難關。加大對工業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探索、推廣動產抵押貸款等多種融資形式,盡力擴大中小企業信貸規模,全州經濟社會實現穩步發展。生產總值:年我州119.9億元,在全國30個自治州排15位,在全省9個地州市排8位;年我州232億元,在全國30個自治州排12位,上升3位。在全省9個地州市排6位,上升2位。財政總收入:年16.1億元,年57.75億元,在全省位居第五位。
(五)工業園區建設初具雛形。通過“辦工業園區、實現工業強州”是我州工業進程中的重大舉措。全州7縣1市1區的縣域工業園區正在興起,它的步驟、方法叫“畫格子、挖窩子、種苗子”。畫格子,做好工業園規劃,即規劃一個藍圖;第二步是挖窩子,為植樹做準備,也就是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五通一平等等。第三步是種苗子,出去招商,企業在這里落戶,然后培土、澆水,精心培育,讓它茁壯成長。目前,我州園區入住企業100多家,資源、人才、資金朝著園區靠攏,高地效應凸顯,一批特色園區陸續涌現。企業向著園區集結,量變中悄然孕育著質變。在園區招商以及特色產業的培育上,注重與自身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結合,突出培植骨干龍頭企業,壯大支柱產業,逐漸形成“一園一品,一縣多業”的良好格局,有力地促進工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如興義市重點規劃建設4個工業園區,這四大工業園區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2.38億元,年總產值達127.13億元,成為拉動全市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龍頭。頂效工業集聚區年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0.83億元,就業人員8000多人,年總產值達12.48億元。截止年12月底,全州工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9.4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85億元,比年增長116%以上;已有5個工業園區組建了投資建設開發公司,搭建園區的市場化開發建設、經營和投融資平臺,部分工業園區建設拉動經濟效果顯著。
(六)節能降耗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時期,省人民政府與州人民政府簽定了《州節能目標責任書》,明確我州到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和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降低20%和22%。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州人民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將年耗標煤3000噸以上的企業全部納入考核,對重點能耗企業實行“超用即減、用完即停”的措施,年全州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和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2%和10.1%,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節能目標任務。
(七)信息產業發展步伐加快。以來,全州信息化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達22.2億元,光纜線路總長達22611公里,交換機總容量達360萬門,互聯網出省寬帶達55G,移動基站達2820個,行政村移動網絡覆蓋率達100%,自然村移動網絡覆蓋率達96%,移動電話普及率達56.5%,村通移動電話用戶數達104萬戶,村通移動電話比例為65%,全州實現“村村通移動電話、鄉鄉通寬帶業務”。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電腦數23.99萬臺,信息化綜合指數34.71。
回顧過去,我們豪情滿懷;面對未來,我們任重而道遠。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州委、州政府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結果;是全州工信戰線上的廣大干部職工攻堅克難、奮起直追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州委、州人民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和幫助我州工業發展的各級領導和各有關部門表示衷心的感謝,向辛勤戰斗在工業生產第一線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最親切的慰問!
在回顧和肯定時期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全州當前和今后的一個時期,工業經濟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一是工業經濟總量小,結構單一。我州工業經濟結構單一,資源型耗能工業比重大,增長方式粗放,產品附加值低,輕、重工業發展差距大,輕工業太輕,重工業不重,做大總量,調整結構,是“十二五”時期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二是產業集中度不高,產業鏈短,易受市場、政策等因素影響。我州工業企業大多屬于資源型、原材料企業,產業集中度不高,企業規模小,大多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不高的問題非常突出,大多數產品處于低端和末端,抗風險能力差,鐵合金、電石、焦炭、水泥等行業易受市場和政策等因素影響。三是工業經濟新增長點不多,竣工投產達產項目少,增長壓力大。期間,我州工業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煤炭資源和原材料產品的增產,其他行業新增產能不多,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發展環境不完善等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需要進一步提升。橫向比較,我州的工業經濟在全省僅處于中間位置,如果不加速發展、加快轉型,就會有掉隊的可能。面對的形勢不容樂觀,我們在座的各位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采取措施,認真研究解決。
二、認清形勢,明確任務,采取超常規的辦法和措施,確保“十二五”開局起步良好
全州“十二五”期間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為主基調,大力實施工業強州和城鎮化帶動兩大戰略,千方百計做大總量,擴大投資,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全州“十二五”時期工業發展的奮斗目標是:到201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85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年增加1.5倍以上,工業占全州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0%以上。“十二五”期間工業投資年均增長30%,力爭在省內地區排名提升1-2位。
年我州工業經濟的目標任務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30億元,同比增長25%,工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確保完成投資120億元,力爭130億元,節能降耗指標達到省的要求,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年的工作,要突出六個重點:
(一)要重點抓好項目前期工作的落實。抓項目前期工作,重點要解決好兩個問題:項目的謀劃、人力財力的投入。怎么謀劃項目?我看,主要是三個圍繞:一是圍繞擴大總量謀劃項目。我州經濟總量小,僅占全省的7%,還不及六盤水、畢節,更不如周邊百色、曲靖,科學發展在就是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擴大總量,這是我們謀劃項目的重要出發點。二是圍繞發揮比較優勢謀劃項目。特別是圍繞優勢產業發展項目,有沒有生命力,能不能吸引外商投資,關鍵在有沒有市場,而有沒有市場、有沒有效益,關鍵又看能不能發揮比較優勢。我州工業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發揮比較優勢是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基本路徑,是謀劃項目最主要的著力點。三是圍繞增強后勁謀劃項目。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建成小康社會,州委、州政府已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實現這個目標,既要開好頭、起好步,更需要我們作出艱苦的努力,謀劃一批又一批接得上、能夠不斷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的大項目、好項目。關于增加前期工作投入問題,省政府已經明確,在研究年財政預算時統籌安排,州政府在投入上逐年增加,各縣(市)也要結合實際,安排工業發展專項資金,保證工作的正常運轉。要解決有人干事的問題,關鍵是要加強培訓,使具體抓工作的同志掌握政策、熟悉程序。州政府已委托州工信委在春節后有計劃地組織工業部門干部職工的培訓工作。另外,我特別強調一下項目庫建設問題。各縣(市)、頂效開發區一定要高度重視,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建設和完善全州項目信息系統,充分反映各縣(市)、各部門和各行業項目儲備情況,便于查詢,便于統一和推介。
(二)要重點爭取國家和省的支持。現階段,我州財力薄弱,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無論在財政上還是在項目建設上,爭取國家支持至關重要。地方財政支出近70%靠中央,而且我州想上的很多項目,無論是產業發展項目、還是基礎設施、民生項目,都需要經國家審批核準。近年來,我州在爭取中央和省支持上花了功夫,下了大力氣,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步要大抓投資、大抓項目,必須下更大的力氣、花更大的精力、動更大的心思,主動做好向國家部委和省有關部門的匯報溝通。一是要研究形勢,注意把握宏觀經濟發展動向,向國家申報符合發展方向的好項目。二是要吃透政策。只有把國家政策摸清摸透吃準,我們去做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國家和省政府給我州的支持也就會順理成章。三是要掌握信息。要把握時機找對關鍵人。總之,要通過大家堅持不懈的努力,使我州更多的項目列入國家投資計劃,作為國家支持的重點。
(三)要重點抓好擴大招商引進項目工作。位于云南、廣西、貴州結合部,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還很滯后,可以說,這是制約我州發展的關鍵。特別是在貨幣政策趨緊的情況下,我們更要把擴大開放招商引資作為抓項目、抓投資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在全省工業發展大會上,趙省長的講話已作了明確,要從四個方面著手,擴大開放、抓好招商引資。各縣(市)要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搞好招商。總體上我州資源組合良好,我們要做足資源開發這篇文章,吸引外來投資,努力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要盤活存量搞好招商,特別是要利用企業存量資產、土地等條件,吸引外來投資。要突出重點搞好招商,有重點地開展工作,提高招商的命中率。
(四)要重點落實好項目建設的條件。有了項目,能不能落實,這也是對我們抓項目能力的一個具體檢驗。現在,很多投資商反映一個共性問題,就是項目的服務工作跟不上發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項目前期工作不深不細,履行審批核準的各項程序不到位,反映的是前期工作不扎實。另一方面是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落實項目建設條件上還有差距,在思想認識上跟不上發展的要求,缺乏緊迫感和責任感;在政策和制度規定上,管得過多過細,簡政放權不夠;在工作上主動服務意識不強,關卡較多。省委、省政府提出開展“三個建設年”活動,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為抓項目、促發展創造條件。近期州政府將出臺若干制度規定,各縣(市)、頂效開發區,州直各有關部門要堅決執行,確保項目審批難、核準難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使大項目、好項目在用地、環評、拆遷等工作得到有效落實。
(五)要重點加強對項目建設的管理。加強項目建設管理的過程,就是落實項目、發揮投資拉動作用的過程。要強化項目的領導機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推進機制,形成黨政領導親自抓、班子成員共同抓、專門班子具體抓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格局;強化項目的監督機制,按照“進度、質量、安全、廉潔”有機統一的要求,加強對施工進度、工程質量和資金使用的監督,防止出現腐敗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強化項目的服務機制,努力打造“低成本、快回報、高誠信、優服務、零障礙”的工作環境;強化項目的考核機制,把項目建設作為衡量各級領導干部抓發展能力強弱的一把尺子,加強督促檢查,嚴格績效考核;強化項目的落實機制,把落實貫穿于項目策劃、核準、引進、落戶、建設的全過程,全面提高項目的核準率、落戶率、開工率和投產達產率。
(六)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點抓好工業園區建設。工業園區是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要增長極;產業集群以集聚生產、互為配套形成的優勢已超越低成本優勢,成為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織形式。州政府高度重視工業園區規劃工作,專門出臺了《“十二五”工業園區(產業聚集區)發展規劃》,在工業園區規劃建設中要做好幾項工作:一是要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建立園區專屬的協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二是按照《貴州省省級產業園區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做好園區分類。一類園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基礎設施達到“七通一平”;二類園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以上,基礎設施達到“五通一平;三類產業園區,產業項目新增投資額1億元以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00萬元以上。三是要做好產業園區的申報、認定和考核工作。目前,全州規劃建設14個工業園區(聚集區),規劃投資總額約1200億元,分布在全州各縣(市)和頂效開發區,產業涵蓋能源、冶金、化工、建材、農畜產品加工、制藥、循環經濟等多個行業。規劃的工業園區(聚集區)中,6個園區(聚集區)產值超過100億元,4個園區(聚集區)產值超過50億元,力爭培育8個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8個超過5億元的骨干企業,力爭打造2-3家資產優良的本土上市企業。全州各級各部門要把思想統一到全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要求上來,統一到工業強州、城鎮化帶動戰略的認識上來,竭盡全力為工業園區建設搞好協調服務。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工業經濟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但我們堅信,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州上下統一思想、集中心思、凝聚力量,知難而上,開拓進取,推進全州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目標一定會實現,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周年。
最后,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之際,祝福大家:新春快樂!百業吉祥!幸福安康!
謝謝!
- 上一篇:人才強市工程的工作方案
- 下一篇:廣電系統行業管理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