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學習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30 10:44:00

導語:教育局學習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局學習工作計劃

年,區教育局工作的總體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黨的和市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全面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深化教育改革,注重教育內涵建設,深入推進教育優質均衡公平發展,圍繞三個聚焦,抓好三支隊伍,做好三項工程,全面推進各項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開創教育發展新局面,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貢獻。

一、圍繞三個聚焦,明確教育發展目標

1、準確把握教育工作新的定位,找準教育發展新的坐標。把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思考教育的縱向坐標,把市基礎教育的發展方向作為思考教育的橫向坐標,找準新的定位,進一步增強改革與發展教育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堅持以人為本,把深化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目標追求結合起來,努力營造有利于加強教育教學工作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2、加強教育內涵建設。在教育規模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更加注重內涵建設。各學校要緊緊圍繞“三個聚焦”,認真貫徹落實區中小學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實施學校自主發展三年規劃,積極創建市、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不斷加強區素質教育實驗學校建設,努力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加強教育教學隊伍建設,積極開展教師基本功評比活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

3、把實施素質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貫穿于各級各類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優化教育方法,改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發展的內在動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加強三支隊伍建設,促進教育優質發展

4、加強校長隊伍建設。一是開展進修學習制度。學習管理知識、法律知識,提高依法治校、特色治校的管理能力,提高課程領導力。探索校長例會制,建立網上校長交流平臺。實施“校長培訓工程”,在培訓學習中自我診斷。適時舉辦校長論壇,開展“區十佳校長評選”活動;二是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強化領導責任,進一步明確校長崗位職責,提高學校管理水平。三是完善競崗制度。不斷完善競爭擇優的競崗機制,把一些思想素養好、有培養前途的青年骨干不斷地充實到管理隊伍當中。

5、加強行政管理人員隊伍建設。一是提高行政管理人員職業化水平,推行行政管理人員學習制度。組織中層干部參加領導管理能力和法律知識培訓,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中層管理隊伍。二是逐步打破學校界限,在全區范圍內推行學校中層校級干部競爭上崗制度,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6、加強教研員隊伍建設。以制度激勵教研員工作熱情,增強教研員深入基層,服務學校和教師的意識,提高教研員素養。研究并著手制訂有關教研員隊伍流動的方案,探索教研員崗位輪換的新機制,提高教研質量。

三、突出三項重點工程,加強教育內涵建設

7、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將師德培訓與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把各校教師職業道德培訓工作作為學校教師素質提高的重要方面。規范和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水準,制訂出臺關于加強教師師德建設的文件,弘揚敬業精神,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建立良好的學校育人環境。加強師德宣傳教育,設立師德論壇,推動師德建設向縱深發展。開展“師德活動月”、師德承諾、行風建設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把教師職業道德作為職務聘任、晉升的重要依據。

8、扎實推進師資培訓工作。抓緊研發新課程師資培訓的資源,將各學科教師的培訓協調統一起來。培訓工作做到分學段分學科分層次有坡度的進行。嚴格規范參訓教師的培訓行為,嚴肅學習紀律,將教師培訓期間的學習態度、考試考核成績作為教師年度評優評先、晉升職務的主要依據,創新集中培訓、校本培訓和自我培訓“三位一體”的培訓機制。

制訂完善區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具體實施方案和名師管理辦法,充分利用市名師培養工程這一契機,抓好名師培養和骨干教師培訓,逐步形成我區教師專業成長梯隊層次。發揮我區名師工作室、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示范作用,加大對骨干教師、名教師的培養力度,組織開展名師講壇、優質課展示等活動,以名師的成長帶動全區教師素質的普遍提高。

9、深化教育教學制度改革。

一是加強行政管理制度建設。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完善學校管理機制,嚴格常規管理。深化以人事分配制度為重點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完善中小學校教師聘任制改革和職員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行教育系統各單位教職工規范用工制度。

二是加強教學規范制度建設。完善規范教育教學的制度,基本規范教學各環節的常規管理。加強校本教研,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重點抓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狠抓教學質量,著手建立隨堂聽課評價體系,重點關注農村薄弱學校、薄弱學科,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

三是扎實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強化政府職能,加強行政指導和依法管理。鞏固提高九年制義務教育,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促進民辦教育規范發展,扶持民工子女學校健康發展,關注特殊教育,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辦學體制;完善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發揮區政府教育督導室的行政監督職能,進一步落實區、鎮兩級政府統籌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發展的責任。

四、以德育工作為抓手,構建素質教育體系

10、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深入推進學科德育,加快構建“兩綱”教育體系。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促進德育與二期課改融合為重點,以隊伍建設為關鍵,充分整合社會優質資源,形成工作合力,聚焦“兩綱”課內體系、課外體系和教師隊伍育德能力培養體系,推進學校溫馨教室建設工程和教師人文素養提升工程建設,共同構建和諧校園。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學校德育體系,完善學生假期工作屬地化管理的管理機制,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我區青少年學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結合實際,深化德育內涵,深入推進學科德育,基礎工作抓實效,重點工作抓突破,切實加強我區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11、加強體藝科工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落實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國家要求,切實加強對各校“三課兩操兩活動”執行情況的管理;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建立和形成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評價、報告制度;組織實施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認真做好考試組織工作;廣泛開展學生陽光體育活動,組織好年度學生體育大聯賽各項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繼續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推進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輻射工作;舉辦第四屆學生藝術節,組織全國第一套校園集體舞推廣工作交流、創編校園集體舞比賽和創編舞臺類表演比賽;加強民族文化校本化課程建設,組織參加市第七屆優秀兒童劇展演活動。扎實推進少年科學院的建設工作,組織開展區第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12、加強衛生工作,為學生營造健康成長環境。深入推進新一輪“健康校園”建設,確保年度各項工作指標如期完成;按照-2010年《改善市中小學教室光環境研究三年行動計劃》,認真做好光環境改善工作;配合區醫保中心等部門,認真做好城鎮居民醫保中小學生實施工作;進一步完善衛生室管理工作;加強學校食堂管理;組織開展以學校食品安全和衛生防疫為重點的督查工作;繼續深入開展“人人動手、清潔家園”活動;配合有關部門認真做好“六病”防治、學生計劃免疫等工作,做好“健康促進學?!?、“無煙學?!?、“紅十字達標學?!钡纳陥蠊ぷ?,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13、提高學校及周邊安全保障水平,優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完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體系。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完成校園技防達標任務,深入推進安全文明校園建設。加強學生自救自護培訓,增強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完善學生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工作。加強對本地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情況的監控,做好面向全體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以及各類特殊青少年的幫教、幫助工作,積極探索司法保護、學校保護、家庭保護相銜接的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機制。

五、深化教育合作改革,完善辦學管理機制

14、加強教育合作管理,落實合作項目保障。建立健全項目合作的資格準入制度、過程管理制度、經費資助制度、考核評價制度和評優獎勵制度。督促各合作單位制訂完善合作項目方案,落實人力、物力、財力保障??偨Y區外辦學的先進管理理念,探索并轉化為我區學校自身發展的策略行為,形成以點帶面的輻射效應。

15、豐富合作項目內涵,提高教育合作質量。以學科引領和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加強相關部門的業務指導,做好工作的過程監管和檢查監督。加強校際間的各個層面的合作交流,在區域范圍內構建資源公共交流平臺,建立托管檔案管理,形成資源共享,共贏互利的良好局面。

六、加快學前教育園舍達標,關注學前教育內涵建設

16、加快幼兒園園舍建設。深入推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完成學年度之前未完成的園舍建設任務,督促并努力推進學年度計劃建設11所幼兒園的任務。

17、關注學前教育內涵建設。加強對二級幼兒園的管理,采取多種措施,督促指導二級幼兒園提高辦園質量;開展幼兒園等級評估工作,擴大幼兒園分等定級標準分數達80分以上的比例。發揮早期教育指導中心管理和功能,讓全區0-3歲嬰幼兒及家長每年接受4次以上科學育兒指導,參與率爭取達90%。加強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采取招聘引進、培訓指導等多種途徑和方式,不斷補充和優化幼兒園教師隊伍。

七、調整教育規劃布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18、做好城區教育規劃,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繼續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整體水平。進一步合理規劃學校布點規模,盡快調整完善惠南、周康鎮教育規劃布局。根據臨港新城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積極配合臨港新城學校建設,合理規劃職業教育的資源,加快啟動臨港中等職業學校建設。

19、加快構建教育信息化平臺,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大力開發教育信息資源,初步構建多功能數字化支持平臺和資源庫,積極推進現代化網上遠程教育。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實踐,積極探索網絡環境下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變革,加強教育信息化應用,提升教育的數字化水平。

八、堅持教育公平公正,努力提升農民工子女學校辦學水平

20、關心弱勢群體。切實做好貧困中小學生和農民工子女入學的資助工作,關心特殊教育,確保全區每一名學生接受平等的教育。繼續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幫困助學政策,年預算內支出380萬元。

21、加強全區民工子女學校管理。積極落實“兩個為主”,加快農民工子女學校軟硬件建設,逐步完善農民工子女學校與公辦學校幫教結對活動,突出安全衛生管理工作,繼續開展農民工子女學校教師的培訓工作。

九、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22、積極完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加快建立與“海洋”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鞏固“1+4”組團培訓體,積極發展職業教育聯盟。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職業教育,全年完成5000人的培訓任務,平均就業率達到50%以上。加強職業培訓平臺建設,進一步發揮公共實訓設施的建設效應。完成本區中等職業學校1000人的招生任務。

23、努力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理順學習型社會建設管理體制,加大學習型組織建設力度,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培育學習品牌活動,使全區社區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農村教育、老年教育受教育規模達40萬人次,各鎮受教育規模達常住人口的20%以上。加快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建設,全區村(居)委社區教育覆蓋率達90%。

24、積極發展成人教育。擴大成人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各類培訓的規模,發揮現代農民遠程教育網的作用,開展現代使用技術培訓。組織實施社區學校和鎮成人學校標準化建設。

十、加強學校安全工作,提高學校安全管理水平

25、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修訂并完善學校安全管理制度與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加強學校日常管理,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行為能力,嚴防重大事故發生,構建平安和諧校園。加強安全設施建設,為學校和師生提供安全保障。

26、健全校園及周邊綜合治理統籌協調機制。協調成員單位,加強對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的整治,完善對學校安全進行全面保障的社會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