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政工股工作計劃

時間:2022-06-02 10:57:00

導語:教育局政工股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局政工股工作計劃

2009年,政工人事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加強干部、教師隊伍、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為我區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奠定基礎。

一、黨務和干部管理工作

1、扎實開展思想理論建設工作。在全系統深入扎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繼續堅持每月一次黨委中心組(擴大)學習制度,改進學習形式,豐富學習內容,增設“我說我校”專題,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繼續組織開展教職工暑期政治學習和寒假干部學習,大力開展理論調研工作,鼓勵機關和學校領導干部撰寫理論調研文章,爭取形成一批理論和實踐成果。

2、建立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建立黨組織主要領導抓黨建的工作制度,定期研究黨組織建設問題。落實黨建工作人員、經費和陣地,改善基層黨建工作條件。實行黨建工作述職制度、工作重點承諾制度、述職測評制度,促進黨建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

3、認真開展“五好四強”黨組織創建活動。廣泛開展以“五好四強”,即:“班子建設好、干部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推動發展能力強、服務群眾能力強、凝聚人心能力強、促進和諧能力強”為主要內容的黨組織創建活動,力爭在3年內70%以上的黨組織達到“五好四強”標準。

4、切實加強黨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做好在知識分子、優秀青年中發展黨員工作,按照“選”、“定”、“聯”、“納”四個步驟發展優秀人才入黨,力爭在黨員發展和建黨積極分子培養上有新突破。

5、扎實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和黨內幫扶激勵工作。建立黨員提議制度、黨員議事會議制度和黨內監督審查制度,繼續推進黨員質詢制度和黨內罷免制度,完善公推直選黨支部書記制度;堅持黨務公開制度,規范黨務公開的形式和內容,增強黨務公開的效果。積極推進“兩幫一聯”活動,深化與社區黨組織的共駐共建工作。大力開展困難黨員幫扶工作,關心貧困群眾(學生)生活;健全黨內激勵機制,表彰先進,樹立典型。

6、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深入開展以“學習創新、民主團結、勤政為民、清正廉潔”為主要內容的校級“四好班子”創建活動;規范校級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加強對學校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的指導;嚴格執行“三重一大”議事制度和領導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制度;加大校長工作質量考核力度,抓好對校長任課和經常性聽課制度的落實,定期對校長任課和聽課進行檢查;進一步規范學校中層干部隊伍的管理。

7、做好領導班子換屆工作。積極穩妥地做好校級干部任期履職情況考核評估和學校領導干部換屆工作。堅持原則上“黨政一肩挑”,配齊配強直屬黨組織負責人,按規定抓好黨組織的換屆選舉工作。

8、加大干部培訓工作。開展校級干部崗位培訓和提高培訓,繼續推薦校長參加高等院校高級研修班學習,舉辦黨務干部培訓班,加大對黨務干部培訓力度,提高黨務工作能力。

9、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教師職業道德、職業責任、職業紀律教育,提高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加強對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做好學年度教師師德考評和學度年考核工作,積極開展區級師德標兵的評選表彰活動。

10、抓好老齡工作。堅持領導干部聯系老干部制度,定期走訪、慰問老干部,落實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加強離退休教職工的教育、管理和服務,積極組織和支持離退休教職工開展活動。進一步理順老齡工作體制,解決好離退休教職工老有所樂問題。各單位要邀請離退休人員參加本單位開展的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的活動,使老同志們感受到單位的關心、溫溫暖。

11、加強統戰工作。充分發揮派和黨外知識分子的作用,進一步強化統戰意識,健全統戰工作制度,積極支持派工作;堅持重大問題與派溝通的制度,進一步加強與派和黨外人士的聯系,主動征求意見,定期召開政協委員、派、教育行風監督員等有關人士座談會,通報教育工作情況,聽取各階層黨外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廣納群言,營造齊心協力抓教育的良好環境。

二、人事編制工作

(一)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1、做好教師績效工資考核工作。實施教師績效工資分配制度,制定教師績效考核實施辦法,確保教師績效工資實施工作圓滿完成。建立教師量化考核評價制度,充分發揮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健全教師長效激勵機制。

2、完成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嚴格按照省、市、區關于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的有關要求,指導學校做好崗位設置工作,平穩有序地完成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工作。

3、嚴格編制管理。實行編制動態管理,根據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和學生人數及結構變化,適度進行編制調整工作。清理在編不在崗人員,對各類在編不在崗人員,要限期返回學校上班,若不按期回校,按規定辦理辭職、辭退手續。

4、在職業中學實行編制范圍內人員工資包干制度。按學校核定的編制數和教師的人均工資額,補齊缺編數量的人頭工資,實行學校包干使用,由職業中學根據專業需要臨時聘用符合條件的專業課教師。

5、試行中小學教師定期交流制度。推行校級領導干部輪崗制度和同類學校教師輪換制度。擬在四個城區街道辦事處的學校實行同一區域范圍內的教師定期交流輪換的試點。

6、繼續推進中小學教師支教和農村學校教師上掛提高制度。繼續執行城鎮教師下鄉支教和農村教師上掛學習的“雙向交流”,對中小學教師支教和農村學校教師上掛要嚴格考核,到捆綁學校或鄉鎮學校頂崗支教結束,合格者,方可結束支教活動回到原校工作,不合格者,再延長半年支教時間,直到考核合格方可回原校工作。從今年起,城區中小學特級教師評選,中學一級以上和小學高級教師職務評聘,必須有一年以上在鄉鎮學校任教的經歷。

7、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和管理力度。大力引進區外優秀在職教師,明確準入條件,規范引進程序,提供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從今年起,有省級以上特級教師或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者,經用人單位申請,主管部門審核,組織人事部門批準,可常年直接辦理相關調動手續。建立區外引進人才學年考核制度,實行每學年對引進人才進行年度考核,完善引進人才跟蹤調查檔案。

8、進一步加強對不具備教師資格人員的清理。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的同時,加大對不具備教師資格人員的清理和歸位。

9、進一步做好師范大學畢業生頂崗實習工作。為緩解鄉鎮學校缺編、教師結構不合理和教師培訓工學矛盾突出等問題,我們將繼續積極協調宜賓學院的師范類應屆畢業生,到我區中小學頂崗實習任教。

(二)教師繼續教育工作

1、實施名師工程,建設骨干教師隊伍。完善并繼續實施骨干教師成長計劃,形成骨干教師遴選與培養、培訓與成長、管理與使用的新模式;切實加強對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名師、名校長的評選,著力培養一批在省內有較高聲望的教育教學骨干教師;探索建立首席教師制度,建立名師工作室。

2創新培訓模式,做好教師培訓工作。進一步創新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完善繼續教育聯系制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推進校本研修與大校本研修相結合;強化新教師培訓;繼續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綠色行動計劃,做好中小學教師區級專項培訓工作;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化管理,依托教育城域網探索開展網絡研修。

3、繼續實施中小學教師學歷學位提升計劃。繼續抓好全區教師的學歷學位提升,尤其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學歷學位提升。

(三)人事常規工作

1、做好教師區內流動工作。加強對人員流動的引導與服務,積極推動中小學人員在校際、區域之間合理流動,鼓勵順向流動,嚴格管理和控制逆向流動。

2、做好教師隊伍人員補充工作。為充實教師隊伍,優化結構,繼續做好選聘優秀大學畢業生、面向全國公開招聘教師和面向代課教師公開招聘工作。

3、加強工資管理。按照政策做好教職員工日常工資變動工作,認真為引進人員、區內外調動人員及公招人員辦理工資,結合正常晉升薪級工資、職稱評聘等工作進行日常工資調整;為死亡教職工辦理撫恤金、喪葬費、和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4、加強教職工檔案管理。做好人事檔案的整理、歸檔、查閱、轉遞等日常工作,積極為全系統提供檔案服務。完成全區教職工電子檔案的更新。

5、認真做好教師資格認定、年度考核和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和確定工作。

6、認真做好系統內法人事業單位年檢、大中專畢業生轉正定級工作。

7、堅持編制、人員管理的“月報”制度,掌握系統編制、人員的動態變化,使人員管理基礎數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