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村建居工作總結與工作打算
時間:2022-05-10 04:39:00
導語:撤村建居工作總結與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
2009年7月,在村歷時四年撤村建(并)居試點工作中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啟動了市區撤村建(并)居工作。市區28個城中村原計劃分三個批次推進,因宏觀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和房地產形勢逆轉,受資金和土地收儲指標制約,2011、2012兩年未能完成預定目標。但第一批次9個村的撤村建(并)居各項基礎性工作還在有序推進,其中等3個重點村的焦點、難點問題部分得到解決。村民普遍接受現行的撤村建(并)居模式,整個推進過程社會面總體穩定。
二、工作成效
(一)、擬收儲土地明確了意見。明確了8個村土地收儲分兩年完成。市征遷辦下達了、四個村466.69畝的土地收儲任務書。目前,村已簽訂協議,村由于任務書下達面積和實際測量面積有一定的差距,還有待于進一步協調。
(二)、集體資產完成了測量匯總分類。9個村共212處集體資產。其中,兩證齊全的40處,需補辦兩證的134處,舊城改造范圍內有18處(已簽定協議),零星資產13處(明確不再辦理兩證),待核實的7處(權屬不清或寺廟等特殊用途)。
(三)、集體資產兩證補辦工作取得突破。134處需補辦兩證的集體資產,61處為《土地法》頒布前建成的集體資產,核實認定后可辦理兩證。73處“兩違”或復雜疑難集體資產,已通過專題協調會明確了處置意見。共有51處集體資產已辦妥兩證。
(四)、集體資產處置穩步推進。通過拍賣、拆遷、收儲等方式共處置集體資產50處。其中:集體資產拍賣取得初步成效,分別是星火商城主樓、小學、大樓、鋼窗廠、小學、陽街的五間店面、村游泳池、村辦公樓3套房子、2間店面、村警務室、村菜市場A幢、B幢、C幢等14處,拍賣收入計12906.8萬元;通過拆遷等其它方式處置集體資產36處。另有村解放街197號房產已出賣,正在辦理有關手續;村綜合樓、配電房、門衛等3處房產經評估,準備春節前整體推出拍賣。
(五)、待建集體項目有了明確意見。9個村11個待建項目均已明確了“政府不回購項目,只回購指標,對項目前期發生的費用給予適當補償”的意見。
(六)、村村民個人住房轉出讓工作已到期。截止到2011年10月26日有效期內,村可以享受村民個人住房轉出讓優惠政策的573戶村民,有23戶辦理了個人住房轉出讓。
(七)、適時調整年度工作目標
在2011年“2011年底前完成9個撤村建(并)居村的基礎性工作,實際完成2—3個村的撤村建(并)居工作”的工作目標的基礎上,2012年市政府第55次常務會議提出“2012年底前完成三個村的撤村建(并)居工作,繼續做好其余6個村的基礎性工作,第二批撤村建(并)居村暫緩啟動”的目標要求。區政府結合實際,對市政府提出的目標加以細化,明確三個村為今年目標完成村,、二個村為完成目標候補村,、四個村為正常工作開展村。
三、主要做法
(一)、領導重視,推動得力
1、調研推動。市區撤村建(并)居工作全面啟動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以及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深入街道、村進行調研,專題聽取匯報,解決疑難問題,支撐推進信心和動力。
2、政策推動。一是優化試點政策。研究出臺了《關于完善撤村建(并)居有關政策的意見》,優化了住宅土地使用年限、土地性質由集體轉為國有繳納出讓金、農民待遇保留期限等政策。二是及時研究政策。出臺了集體資產一次性繳納土地出讓金政策,明確了項目前期費用的補償標準和項目指標回購的意見。三是注重撤建并重。將社區和城中村的環衛保潔全部實行市場化管理,全面推進原村基礎設施配套改造,同步研究推進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3、協調推動。市區成立了撤村建(并)居工作協調小組,集體資產處置協調小組。整個工作開展過程中,市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分管秘書長、撤村建(并)居協調小組、集體資產處置協調小組等整個協調有力有序,推動了撤村建(并)居工作扎實深入開展。
(二)市區互動互應,突破重點難點
1、思想統一。撤村建(并)居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僅僅依靠某一個部門、某一個單位,可以說寸步難行。因此,撤村建(并)居工作自啟動以來,市區之間、部門和街道之間思想統一,互相支持配合,形成合力,確保了撤村建(并)居工作順利往前推。
2、工作聯動。市發改委、執法局、建設局、國土局、民政局等職能部門各負其責,主動介入,研究政策、積極推動,區政府、區直部門、街道步調一致,形成合力,相關村積極參與,發揮主體作用,共同推動了撤村建(并)居工作深入開展。
3、突破難點。集體資產的“兩違”處理和兩證辦理、土地收儲、集體項目處置、改變用途的集體資產繳納土地出讓金等難點問題一一突破,形成明確意見。
四、存在問題:
(一)、機制體制問題。一是工作協調機制不完善,雖然成立了組織機構和資產處置協調小組,但土地收儲、項目處置等工作過程中的問題,沒有明確的牽頭單位;二是考核機制不完善,區是考核的責任主體,而撤村建(并)居的工作職能都集中在沒有建立考核機制的市直部門,從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力,三是體制不順暢,由連都區撤村建(并)居辦(區政府下面的臨時性機構)負責協調市區撤村建(并)居工作,尤其是協調市直部門相關工作,小馬拉大車的模式很難湊效。
(二)、工作保障問題。主要是資金和指標保障問題,據國土部門測算,9個村擬收儲土地2400畝,全部收儲共需資金11.4億元。其中,土地收儲資金需7.9億元,二三產業指標回購需3.5億元。2400畝的土地指標只落實了466.69畝,剩下近2000畝的土地收儲指標有待于協調落實。
(三)、政策層面問題。一是政策不平衡。撤村建(并)居集體房屋處置政策和江濱區塊拆遷安置政策差別很大。如同是違章建筑,前者經處罰后還要交納評估價40%—100%不等的土地出讓金后才能補辦兩證,后者經處罰后就可以享受合法房產的補償價格。二是政策不明確。如“三南”農民公寓安置規劃,住房困難戶和無房戶的住房安置政策,部分村涉及的飛機場土地處置方案,二、三產業土地指標回購價格,零星集體資產處置方案等問題亟待進一步協調明確。三是政策不合理。如村民個人土地性質轉換中土地評估價過高;集體資產處置政府收費過高,導致處置成本大,干部群眾不理解;集體項目土地出讓金繳納比例高;集體土地收儲的地類范圍等政策有待進一步協調完善。四是政策不銜接。如村拆遷和江濱區塊拆遷的政策相差很大,原本進展順利的村拆遷安置工作,因受江濱區塊拆遷政策影響而暫停。部分沒有按時拆遷的村民就要求享受新的政策,村干部就以此為由,不愿意撤村建(并)居,認為撤村后就沒有人管了。
(四)、操作層面問題。一是集體資產“兩證”辦理難。集體資產兩證辦理工作因受原始資料不全,遺留問題復雜,資產數量較多,認定審核、違章處理等工作繁重等多種原因制約,導致集體資產兩證辦理工作效力低;二是集體項目處置難。現行的項目處置政策是指標回購或上市。據了解,2012年三個目標村的三個項目經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都要求上市,但項目上市要交100%的土地出讓金意味著一個項目建好拍賣后沒有經濟效益,處置工作也就無從下手;三是工作協調難。撤村建(并)居工作的職權和責任不相稱,80%的職能在市級職能部門尤其在國土局,但工作責任和主體都在區,工作體制不順造成工作效率不高,制約了撤村建(并)居工作的進程。三個目標村的個案問題錯綜復雜,有兩違問題、拆遷補償問題、合資建房問題、出讓金繳納、資產權屬問題等,除需提交資產處置協調小組解決外,還需要和拆遷公司、銀泰專案組、教育局、國資辦等部門協調。在具體協調中,由于牽涉面廣、時間跨度長、人手調換頻繁、資料遺失等原因,協調難度很大。
(五)、干部群眾心態問題。村的四年試點以及9個村兩年多以來的工作推進情況,讓參加一線工作的基層干部感到,撤村建(并)居工作確實很難,這項工作牽涉部門多,時間短、工作量大,效率不高,大量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難以協調解決,以致產生了畏難情緒,顯得信心不足。
2012年區撤村建(并)居工作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根據工作安排和總體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好市區政府出臺的撤村建(并)居的有關政策,進一步理順撤村建(并)居工作機制,綜合協調做好各項工作。在2012年完成工作的基礎上,努力完成第一批啟動的9個村的后期工作。
一、圍繞一個目標,抓好三項工作。首先根據市區的資金保障,結合土地收儲指標、集體資產處置難易、村干部積極性等諸因數,明確2012年度工作目標。其次是圍繞目標抓好三項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重點村和重點工作,確保目標的完成;二是繼續推進第一批次啟動的其他村的基礎性工作,如:土地收儲、資產的兩違處理和兩證辦理、項目的處置等;三是突破一些難點工作,如:集體資產兩證辦理工作效力低下、集體項目處置難操作、土地收儲的地類劃分等。
二、建議明確并完善相關政策。如明確“三南”農民公寓安置規劃、住房困難戶和無房戶的住房安置政策、飛機場土地處置方案、二、三產業土地指標回購價格、零星集體資產處置方案等,完善項目指標回購價格和土地出讓金的繳納比例、個人住宅土地性質轉化的土地評估價格等。
三、辦公室充分發揮職能。撤村建(并)居辦公室充分發揮“調查研究、政策指導、綜合協調、檢查督促”的職能,為市區政府在完善有關政策及如何加快撤村建(并)居工作進度等問題上出謀劃策。
- 上一篇:包裝涂鴉藝術應用思索
- 下一篇:應用系統辦公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