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民年均收入規劃

時間:2022-05-17 11:08:00

導語:提高農民年均收入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農民年均收入規劃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快畜牧產業發展步伐,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特制定本規劃

一、畜牧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把以布爾羊為主的畜牧產業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一任接著一任抓”,使畜牧業取得長足發展。但隨著布爾羊“炒種”結束,價格理性回歸市場,布爾羊產業出現滑坡局面。2011年縣委、縣政府做出了以推動布爾羊為主的畜牧業二次創業的重大決策,制定實施意見,出臺扶持政策,舉縣一致,強力推進,狠抓落實,二次創業初見成效。到2012年9月底,全縣羊只飼養量14.18萬只,其中:存欄8.46萬只,出欄5.72萬只;牛飼養量5.64萬頭,其中:存欄4.09萬頭,出欄1.55萬頭;實現畜牧業產值14281萬元,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191.72元。

二、發展思路和奮斗目標

1、發展思路:按照“擴張規模、改育并舉、科技推動、提質增效”的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擴張規模為核心,做強布爾羊,大上秦川牛,擴大生豬生產,突出提高戶養比率、擴大規模養殖戶(場)和壯大產業示范基地建設三大重點,狠抓良種推廣、飼草(料)建設、疫病防控和科技推廣四個關鍵環節,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和中介組織,強化政策扶持措施,逐步建立畜牧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的資源節約型、生態效益型產業發展新格局,全面提升畜牧養殖效益,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

2、奮斗目標:從2012年開始,布爾羊和秦川牛飼養量年均增長20%。2010年,全縣布爾羊和秦川牛飼養量分別達到17.4萬只和7.9萬頭,其中:存欄分別達到9.6萬只和5.4萬頭,出欄分別達到7.8萬只和2.5萬頭,實現畜牧業產值21809萬元,畜牧業純收入達到2190萬元,全縣人均畜牧業純收入預計達到287.78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12%;2011年,布爾羊、秦川牛、生豬飼養量分別達到21萬只、9.5萬頭和3萬頭,其中:存欄分別達到11.6萬只、6.5萬頭和1.3萬頭,出欄分別為9.4萬只、3萬頭、1.7萬頭,畜牧產值達到25634萬元,畜牧業純收入達到2600萬元,人均畜牧業純收入預計達到341.65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4110元8.31%;2012年實現布爾羊、秦川牛、生豬飼養量分別達到30萬只、13.7萬頭和3.8萬頭,其中:存欄分別達到16.6萬只、9.3萬頭和1.45萬頭,出欄分別達到13.4萬只、4.4萬頭和2.35萬頭。畜牧業產值達到36319萬元,畜牧業純收入達到3714萬元,人均畜牧業純收入預計達到488.04元,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5479元8.91%。

三、畜牧業發展布局和重點工作

(一)發展布局。全縣畜牧產業發展畜種布局以布爾肉羊為優勢產品、秦川肉牛為特色產品、瘦肉型豬為主要產品。區域布局是全縣十個鄉鎮均為布爾肉羊優勢產區,到2012年,九成宮、崔木、招賢、常豐、酒房等5個鄉鎮年存欄羊各2萬只以上,其余5個鄉鎮年存欄羊各1萬只以上;以具有發展潛力的九成宮、招賢、酒房、兩亭、崔木等5個鄉鎮為秦川牛優勢產區,到2012年,招賢、九成宮、酒房等3個鄉鎮年存欄牛各1.5萬頭以上,兩亭、崔木等2個鄉鎮年存欄牛各1萬頭以上,其余5個鄉鎮年存欄牛各5000萬頭以上;以九成宮鎮為中軸,公路沿線鄉村為生豬發展優勢產區,把九成宮建成生豬生產大鎮,重點把九成宮鎮紫石崖村建設成萬頭養豬基地村。

(二)重點工作。

1、狠抓產業基地建設

圍繞“擴張規模、改育并舉、科技推動、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的整合效應,逐步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畜牧產業發展格局。

(1)布爾羊基地建設。把動員千家萬戶養畜作為擴張規模、做大總量的首要工作來抓,全面落實扶持優惠政策,九成宮、崔木、招賢、常豐、酒房等5個鄉鎮每年各新發展“閆懷杰萬元戶營”模式戶不少于40戶,其余5個鄉鎮均不少于20戶,其中:百只以上養羊大戶10-20戶。繼續實行鄉鎮黨政一把手包抓小區責任制,到2011年,使小區年飼養規模力爭達到1萬只,戶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力爭到2012年使全縣養羊戶達到5000戶,其中:“閆懷杰萬元戶營”模式戶達到3000戶,百只以上養羊大戶達到400戶;雙千只羊村達到50個,5000只羊大村達到10個;把九成宮、崔木、招賢、常豐、酒房等5鄉鎮建成年存欄羊2萬只以上養羊大鄉鎮,其余5個鄉鎮建成年存欄羊1萬只以上養羊鄉鎮,使全縣布爾羊飼養量達到30萬只,存欄達到16.6萬只。

(2)秦川牛基地建設。按照“養母牛,繁小牛,建大場,育肥牛”的工作要求,確保家庭適度規模養殖穩步提高,鼓勵新發展戶和現有戶通過選留和引進的辦法,盡快擴大基礎母牛群,加快繁育速度,實行規模養殖,九成宮、崔木、招賢、兩亭和酒房等5個鄉鎮每年各新發展5頭以上養牛戶不少于70戶,其他鄉鎮均不少于40戶;每個鄉鎮每年要新發展10頭以上養牛大戶10-20戶、50頭以上養牛示范場5-10戶,力爭到2012年,全縣養牛戶達到9000戶,使全縣5頭以上規模養牛戶占到養牛戶的50%以上,其中:10頭以上、50頭以上和百頭以上養牛戶(場)分別達到1000戶、150個和50個;千頭牛村達到20個;年末存欄萬頭牛鄉鎮5個。秦川牛飼養量達到13.7萬頭,其中:存欄達到9.3萬頭。

(3)生豬基地建設。在生豬優勢區積極發展一批10頭以上規模養豬戶,每村百頭以上養豬大戶2-3戶,到2011年使全縣10頭以上規模養豬戶達到1000戶。到2012年全縣建成百頭養豬大戶(場)100個,豬飼養量3.8萬頭,力爭建成32個“一村一品”畜牧業養殖示范村,示范村畜牧業收入占到家庭總收入的60%以上,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

2、加強良種推廣體系建設

依托省布爾羊良種繁育中心布爾純種公羊資源優勢,落實補貼投放政策,每年投放種公羊100只,種公牛10頭。積極引進紅安格斯、梨木贊優質肉牛凍精細管,開展秦川牛人工授精二元雜交改良,不斷提高秦川肉品質。對種畜養殖戶建檔立卡,實行規范管理,使其做到持證經營。各鄉鎮要采取強制措施,徹底割騸淘汰轄區內土雜種種畜,使良種覆蓋面達到100%。繼續堅持“本交與人工授精相結合”的羊牛雜交改良技術路線,大面積開展經濟雜交,改善畜群結構,提高肉畜品質,2012年布爾羊和黃牛雜交改良分別完成6萬只和2萬頭,以后每年各增長20%,使適繁母畜受胎率達到100%,產仔率達到95%,成活率達到90%以上。

3、大力發展飼草產業

(1)大力發展人工種草。教育引導群眾樹立立草為業、引草入田的思想,鼓勵引導群眾大力發展人工種草,種植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麥草等優質牧草。從2012年開始,全縣每年人工種草面積不少于1萬畝,每個鄉鎮要建成50畝以上集中連片優質牧草示范點2處。到2012年,全縣人工種草留床面積達到8萬畝,其中苜蓿保留面積達到7萬畝。

(2)積極實施秸稈養畜。鼓勵支持養畜農戶,利用我縣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的優勢,建設青貯窖,積極開展農作物秸稈加工、氨化和青貯。依托兩亭鎮甜玉米加工廠和我縣玉米、高梁秸稈資源,每年建成永久性青貯窖100座,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率提高5%,到2012年青貯窖達到1000座,使全縣農作物秸稈青貯窖養畜農戶達到1000戶,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率達到40%,青貯飼草達到5萬噸。2012年,重點在兩亭鎮兩亭村、酒房鄉麻夫村、招賢鎮梨家溝村、崔木鎮崔木村等養牛重點村建成農作物秸稈青貯(氨化)養畜示范戶50戶,示范帶動全縣各鄉鎮每年新發展秸稈養畜戶20戶。農業部門要做好牧草種子組織供應,并把飼草飼料加工機具納入農機具補貼范圍,每年為全縣養畜農戶組織投放中小型鍘草機、揉絲機、粉碎機1000臺。

4、大力培育畜牧市場體系

(1)中介服務組織建設。各鄉鎮要在規范本地家畜交易市場的同時,進一步整頓規范提高鄉村養殖協會和經濟合作社。農業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深入基層,指導畜牧養殖協會、經濟合作組織,建立健全制度,規范運作,力爭年內有1-2個重點畜牧養殖協會或經濟合作組織達到省級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標準,新發展1-2個畜牧養殖合作經濟組織,把一家一戶分散生產有效組織起來,實現與大市場有效對接,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快畜牧信息網站建設步伐,把信息網站延伸到重點協會和龍頭加工企業,每年發展畜牧信息網絡終端用戶5戶,為廣大養殖戶提供便捷、實用的市場信息。

(2)龍頭企業建設。凡在縣境內興辦規模化畜產品深加工企業的,在建設用地、“三通一平”方面給予扶持,并從信貸、稅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大力支持雅各布爾羊肉加工廠做大做強,提升龍頭企業生產經營水平,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帶動畜牧業生產、加工和營銷上規模。加大“惠麟”牌布爾羊肉系列產品開發力度,力爭到2012年,有1—2個布爾肉羊產品進超市、上餐桌。

四、保障措施

1、加大主推技術推廣力度,進一步提高養畜效益

增加技術推廣投入,改變技術服務手段,增添配備先進的技術服務設備。縣財政每年列出10萬元專項資金,作為培訓經費,由縣鄉畜牧技術部門采取成立流動服務隊的方式,對全縣養畜戶主要勞力編班固定管理培訓,重點培訓“一喂二分三補四防”肉牛肉羊快速育肥和經濟雜交、疫病綜合防治、秸稈綜合利用等主推技術,徹底改變傳統習慣的養殖習慣,實現放養變圈養,粗養變精養,切實提高養殖水平。每年培訓養畜農戶人數不少于5000人(次),培養產業帶頭人100戶,到2012年力爭為示范基地村的養畜農戶,每戶培養一名養畜能手。使規模化、標準化、舍飼化、科學化養殖率達到60%以上,科技貢獻率達到85%以上。

2、加強疫病防控,確保畜牧業安全

加快推進畜牧獸醫體制改革步伐,穩定鄉村防疫隊伍,落實好村級防疫員報酬和防疫經費。加強各級技術人員在崗技術再培訓,更新知識,培養技能,提高服務本領。按照動物防疫“雙軌”責任制要求,切實落實各級政府主要領導是動物防疫和畜產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和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是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對“一瘟二疫五病”實行強制性免疫,全面推行免疫標識化,建立免疫標識、免疫證明和免疫檔案制度,嚴格產地、屠宰、運輸檢疫和動物防疫檢疫監督管理,實行動物疫病防制量化考核和目標管理,使防疫密度達到100%,產地檢疫率達到90%以上,定點屠宰率達到100%,確保不發生重大疫情,進一步提高畜產品安全水平。切實抓好疫情監測和防治工作,加強疫情監測網絡建設,落實村級檢測人員和報酬,建設以村級監測員為基礎,鄉鎮獸醫站防檢人員為支持,縣畜牧獸醫站為主體的三級疫情監測體系,及時掌握疫情動態,科學指導疫病防控,確保畜牧業及其產品安全。

3、抓點示范,鞏固和發展一批標準化養畜大場

進一步夯實包抓責任,在切實抓好雷家山千只肉羊育肥場、永安勤武肉羊肉牛育肥場、梨家溝村肉牛育肥場和百頭以上養豬場鞏固提高的同時,鼓勵支持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專業技術人員帶薪離崗和下崗職工、農村養殖能手、產業帶頭人、外地客商興建羊牛豬標準化養殖場。設立畜牧業發展上臺階“以獎代補”基金60萬元,促使養殖業擴大規模,提高商品率。從用地、貸款、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大力扶持標準化養殖場建設。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統籌兼顧,合理安排畜禽養殖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占用的耕地按農業用地管理。縣級領導在所聯系鄉鎮要包抓1個千頭養牛村或一個雙千只養羊村,鄉鎮黨政一把手要包抓一個布爾羊養殖小區和新建一個百頭(只)養畜示范場,鄉鎮其他領導每人包抓一個雙千只養羊大村、1戶50頭(只)大戶,縣級部門副科級以上領導及鄉鎮一般干部每人各包抓一戶10頭以上養牛大戶或一個“閆懷杰萬元戶營”模式戶。畜產部門負責包抓雅各布爾羊肉加工廠、千只肉羊、勤武肉羊肉牛育肥場。農業部門負責指導各鄉鎮做好協會、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和飼草飼料加工機具補貼投放,縣鄉兩級畜牧技術推廣機構包抓科技園區建設、技術培訓與服務。通過抓點示范,以點帶面,推進畜牧業提質增效。

4、實施名牌戰略,開發培育布爾羊、秦川牛品牌

把基地建設作為整個產業鏈發展的第一車間,大力推行“公司+小區(協會)+農戶”、“龍頭企業+育肥廠+協會(專業大村)+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組織養畜農戶開展標準化生產,提升我縣畜牧產業化發展水平。每年要重點在畜牧小區、育肥場、養殖大村、大戶中,推行訂單生產,支持秦寶牧業和雅各布爾羊肉加工廠各發展秦川牛和布爾羊訂單銷售戶1000戶。大力扶持雅各布爾羊肉加工廠和省布爾羊良種繁育中心做好羊肉制品深加工,積極開發“惠麟”、“寶麟”牌布爾羊肉系列產品,提升龍頭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支持發展無公害食品,鼓勵畜牧科技示范園區、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按標準化組織生產,對獲得省級名牌產品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次性獎勵3萬元,對獲得國家級名牌產品或中國馳名商標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到2012年使雅各布爾羊肉加工廠訂單收購加工覆蓋面達到75%以上,使我縣布爾羊肉產品進入超市,占領周邊市場。

5、落實扶持優惠政策,確保增收目標順利實現

全面落實《縣財政支持農民增加收入有關政策規定》和扶持布爾羊、秦川牛產業發展若干優惠政策。縣財政每年將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一用于加快畜牧業發展,全面落實種畜投放補貼、飼草加工、青貯設施補貼、示范村(場、戶)以獎代補政策、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經費、表彰獎勵等各項扶持政策,促進畜牧產業持續穩步發展。金融部門要列出一定專項貸款,支持畜牧龍頭企業、規模養殖場和大戶建設。

6、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考核獎罰

全縣各級要牢固樹立抓畜牧業發展就是抓農民增收的思想,靠實責任,聚力實干。縣畜牧產業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產業開發工作,分析解決存在問題。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是畜牧業發展的第一責任人,主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包村工作組對所包村年度畜牧業發展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負總責,工作組組長是直接責任人。要深入開展百組進百村活動,深入一線和養畜戶家中查實情、摸家底,幫助村組和農戶定計劃、定目標、定措施,現場解決問題,全力打造一批產業區域優勢明顯的基地鄉、基地村,在全縣初步形成以千家萬戶養畜為基礎,規模大戶為主體,大場為龍頭,示范基地村為支撐的規模化發展格局,為農民持續增收奠定基礎。制定畜牧業發展考核獎懲辦法,將畜牧業發展實績納入鄉鎮和部門包村工作年度考核,加大考核分值,嚴格考核兌現,確保畜牧業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