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投局工作總結和安排

時間:2022-07-19 04:24:09

導語:招標投局工作總結和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招標投局工作總結和安排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招管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創建面向全國的起點公平、交易公正、過程公開的市場環境為目的,打造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陽光交易平臺”為宗旨,充分履行招投標監管職能,深入開展創先爭優,著力加強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服務體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為服務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一部分2011年工作總結

一、創先爭優,奮力有為,不斷強化公共資源交易規范運作

(一)制度創新實現再突破。今年以來,以深化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為契機,著力查找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完善招投標程序和規則,擬定了《市招標投標監督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即將上升到人大立法出臺。先后制定出臺了《招標投標中心招標文件信息標前公示暫行規定》、《招標投標中心項目跟蹤回訪制度》、《招標投標中心網上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評標過程視頻直播管理暫行規定》、《招標投標中心窗口管理暫行辦法》、《評標專家約談暫行規定》、《招標投標中心招標文件審查和備案暫行辦法》、《市招標投標監督管理局推行行政處罰案件群眾公議制度實施方案》等規范性文件20多項,繼續實施制度化管理、規范化運作、便民式服務。

(二)信息化建設實現再提升。一是網上招投標系統研發穩定推進。開發了縣區業務受理網上申報系統、特邀監督員計算機隨機抽取系統、小額零星項目定點單位自動抽取系統、保證金網上支付系統,實現招投標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投標人會員庫制建設不斷加強,目前會員庫已有正式成員單位7076家,外省包括中央企業占會員庫總量的47%,有效服務“大建設”。二是加大網上招投標工作創新力度。在建工程招投標階段推行圖紙電子化,即招標人在申報招標項目時須同時提交施工圖CAD電子文件光盤,不再向投標人提供紙質圖紙,投標人直接從網上下載電子圖紙,無紙化操作,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社會資源,每年可節約資金近千萬元。三是實行網上招投標。目前,建設工程中心已有4個項目成功完成網上遞交投標文件,為下一步實施政府采購網上招投標奠定基礎。四是進一步完善招投標門戶網站。以招標投標中心網為主體,相繼建立市產權交易中心、省版權交易中心、省環境能源交易所等10多個子網站,打造區域型、綜合性的招標投標門戶網站。目前門戶網站總訪問量近4000萬人次,日訪問量突破10萬人次。在全國招投標機構獨樹一幟,成為了區域型、綜合性的招標投標門戶網站。

(三)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實現再突破。一是加強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共查處招投標過程中弄虛作假、放棄中標資格等違法違規案件27起,記錄不良行為39條,對18家存在不良行為的企業和個人作出限制6個月進入招標投標中心交易資格的處理,維護了招投標市場的正常秩序。二是實行評標現場直播。在中心建立評標直播室,對評標現場進行同步直播,實況播放畫面,由市場各方主體對評標現場進行實時全程監督,實現陽光評標。三是不斷加大標后監管力度。強化約談制度,共組織約談會80余次,做到嚴格督查與熱情服務相結合,取得良好的效果;實行招投標市場與項目實施“兩場”聯動,推行跟蹤回訪制度,深入一線,督促中標企業全面履約合同;招投標中心與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開展招標采購產品質量檢測的合作,積極構建第三方檢測機制;四是加強開評標現場監督。實行特邀監督員庫隨機抽取辦法,從已建立的37人特邀監督員庫中電腦隨機抽取、語音自動通知,對項目開評標過程實行“一個項目一個監督員”的一對一現場監督,保證監督的規范、有序。五是加強專家庫建設。為滿足招投標業務擴容的需要,已建成3大類1145專業、5109人,并與北京、南京、上海等周邊城市實現了資源共享;實行重大建設項目專家評委異地抽取;8月6日舉辦了全市評標專家培訓大會,近1000名專家接受了培訓,提高了專家的自律意識、責任意識;全面建立專家約談制度,在年度內被約談3次或3次以上的專家,其評標資格將被取消,進一步加強對評標專家的管理。

(四)統一平臺服務功能實現新拓展。一是專業產權市場建設穩步推進。通過主動上門搜集、平面和網絡媒體征集、舉辦招商推介會等方式多渠道和手段,建立交易項目庫,目前,已征集動漫影視、書法字畫、古玉奇石、根雕盆景、攝影作曲等各類項目近200宗,實現產權轉讓收入7930.64萬元;8月1日,國家版權局授予省版權交易中心“全國版權示范單位”,省版權協會授權省版權交易中心統一全省范圍內版權登記工作,目前已登記作品數量達到70余件;征集農村土地流轉項目2萬多畝,林權200多畝,已成交農村集體土地、林權等共計4399.95畝,實現成交額6581萬元;環境能源交易所取得突破,已爭取地區所有熱電生產企業爐渣、粉煤灰項目進場掛牌交易,首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已將于年內完成。二是舉辦各類項目推介展會。成功舉辦了•上海文化產權項目招商推介會,參加了第五屆中國()國際文化博覽會暨2011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覽會、11月8日的徽商大會暨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和北京國際文化產品博覽會等,擴大對外影響力,為今后的項目征集和項目交易打下了良好基礎。三是產權交易范圍日趨擴展。吸引了如中科院北京過程工程研究所持有的眾邦生物有限公司10%股權、上海中大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州置業公司8%股權、省國稅局持有的徽商銀行股權等中央級事業單位、市外企業、民營私營企業進場交易,已累計實現交易額6000萬元。

二、改革創新,奮力拼搏,“模式”招投標取得新成效。

(一)交易規模不斷攀升。截止2011年11月底,招投標中心共完成建設工程、政府采購、產權交易、土地拍賣四大領域招投標項目3183個,預算(估算、掛牌底價)金額622.04億元,中標金額506.4億元,節約和增值資金達176.28億元,與上年度同期相比,項目預算金額增加45%,中標金額增加23%,節約和增值資金合計增加12.99%,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預計全年完成交易額700億元。一是抓好重點交易項目。全年在交易業務量日益增長和繁雜的情況下,抓住重點,分清緩急,確保重點交易項目的順利實施,共完成預算價5000萬元以上項目177項,總預算價283.75億元,占78.3%。圓滿地完成了合作化南路高架橋、包河大道高架橋、十五里河片區中段廣福花園、環湖北路等一批重點市政、民生項目。二是政府采購業務量不斷提升。1-11月份共完成采購項目1579個,簽訂合同金額42.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9%,節約資金21.08億元,資金節約率33%,完成了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盾構管片采購、十五里河片區拆遷復建點電梯采購、垃圾焚燒發電鍋爐及煙氣處理系統設備采購等一批重點采購項目。三是產權交易升值率不斷攀升。1-11月份累計完成企業產(股)權轉讓、戶外廣告設置權出讓、司法執行資產處置、企事業單位房屋租賃等各類項目408宗,較上年同期增長61%;合同成交額24.5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65%;合同成交額較掛牌底價增值3.39億元,成交項目平均資產增值率高達16.04%。

(二)“模式”影響力逐步增強。一是領導充分肯定招投標工作成績。今年以來,中紀委七室主任黃曉薇、市委副書記熊建輝、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魏曉明、市人大主任黃同文、市政協主席董昭禮等市領導先后調研招投標中心,對招投標體制改革和市場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二是外地市考察學習借鑒“模式”。今年以來,湖北、浙江、遼寧、寧夏、四川、新疆等省,重慶、深圳、南昌等省會城市先后有近120多批次來考察學習“模式”,并在體制改革、機構設置、市場建設、編制經費安排等方面“克隆”或借鑒“模式”。黑龍江的鶴崗市、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還派專人駐點全程跟蹤學習,以推進地方招投標體制機制改革。在我省,除阜陽、宿州正在按“模式”著手進行招投標體制機制改革外,全省16地級市中有14個城市借鑒“模式”進行了招投標體制機制的改革。招投標“模式”影響力正覆蓋全省,走向全國。三是外地進場交易項目不斷增加。今年以來,市招管局和招投標中心充分發揮招投標“模式”的示范輻射和帶動效應,努力服務經濟圈、合蕪蚌試驗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經濟建設,吸引了巢湖、六安、馬鞍山等眾多地市縣的重點、重大項目進招投標中心交易。成功舉辦了馬鞍山市市政工程重點項目和六安市2011部分重大投資項目推介會,引進一大批有實力企業參加后續招投標活動。1-11月份完成社會進場交易項目190個,預算金額為55.9億元,中標金額45.63億元。招投標中心也已成為省內招投標交易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招投標平臺。

第二部分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市招管局將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省第九次黨代會和市第十次當代會精神為指導,以規范和整頓市場秩序為宗旨,以深化機制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升“模式”輻射影響力和示范效應為出發點,以建成區域一流、中部第一、全國領先、世界知名的公共資源要素交易大市場為目標,努力提高招投標各項工作水平,推動招投標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健全完善招投標監管機制。一是進一步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制度建設,將《招投標監督管理辦法》(第126號市長令)列入人大立法,上升為地方性法規,來鞏固和擴大招投標體制改革成功,加強對招投標市場的監管。二是繼續加強對招投標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尤其是標后監督管理,招投標監管部門會同監察、財政、審計、建設、建工、交通、水務等部門對中標人履約情況實行考核,通過專項稽查和隨機抽查,嚴厲打擊招投標違法違規行為,加大懲處力度,變“一招就了”為“一招就管”。三是進一步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加強與各行業主管部門、外地市招投標機構的誠信體系聯建、共享,逐步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統一的信用評價標準、統一的信用獎懲機制。四是進一步完善有效最低價評標辦法,重點研究分析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利弊,從項目評審、標后實施等方面加以完善,同時針對不同的項目特點,充分考慮項目技術要求、復雜程度和招投標市場管理的綜合目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尊重業主選擇的同時做好業務指導和引導,強化招標文件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不斷促進招投標管理現代化。一是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推廣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招投標活動,繼續實施網上下載招標相關文件,開發電子化招投標模式,通過安全使用網絡這個信息高速公路,降低投標成本。探索網上投標、網上評標的新方法,減少人為因素對招投標活動造成干擾,遏制圍標、串標現象。二是全面推行網上投標、遠程評標,實現標書電子化,評標異地化,有效解決本地評委“常委化”現象、最大限度地屏蔽評委信息、節約評標成本、提高評標效率。三是加強對各類資源庫的建設、管理和使用,開發利用好企業會員庫、專家評委庫、造價咨詢庫、小額零星項目庫等專業庫,發揮專業庫在規范市場秩序,提升市場競爭力的作用。四是加強評委庫建設,擴大評委庫容,健全完善招標采購評委庫,進一步健全完善專家約談制度,強化專家動態管理。

三、著力打造區域性公共資源和要素交易大市場。一是進一步拓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擴大進場交易的公共資源項目范圍,力爭凡是進行市場化配置的公共資源,都要依法采取招標、拍賣、掛牌等市場化公平競爭的方式統一在招投標中心規范運作。二是發揮“模式”的示范輻射效應,樹立“大招標”的理念,強化市場管理,提升服務水準,進一步拓展外地市場,吸引和服務更多的外地市政府投資項目進入招標投標中心交易,并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和辦法。三是以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為契機,以產權市場發展為重點、為龍頭,積極推進文化、版權、環境能源、農村產權、交通運營權、動漫產業等業務開展,拓展要素市場功能。四是切實履行市場監管職責,逐步將區域內的中直、省直國有資金項目和非國有投資項目納入中心,實現差別化管理方式,同時加強對社會招投標中介機構的監管,發揮招投標機構在維護市場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斷做大做強招投標市場。

四、進一步優化招投標流程。一是規范投標報名,嚴格信息保密,限制和杜絕招標方和項目負責人泄漏信息的可能。二是規范招標文件制作,進一步優化各行業、分門別類的招標文件標準文本,最大限度減少自由裁量權。三是規范開評標,擴大“大眾評委”范圍,聘請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作為特邀監督員,參與招投標活動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