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發展計劃

時間:2022-10-21 10:55:51

導語:教研室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研室發展計劃

一、指導思想

立足于“十二五規劃”的五年教學科研發展,長遠謀劃,科學安排,扎實推進,以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入,教學管理進一步精細為中心,努力構建高效課堂;以教學質量形成過程管理的創優為目標,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素質,提高全縣中小學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規范常規教學主要環節管理,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強化國家課程建設,保障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2、做強做大兩個“三位一體”教研網絡:科研—教研—培訓;教研室—學?!處?,通過科研提升學校教學管理水平

3、加強新課程理念行為化研究與培訓,促進有效課堂構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4、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競賽活動,促進師生持續發展。

三、具體措施

(一)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學習團隊,沉潛研習促提高。

1、必須要進一步加強教研員、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建設好三支隊伍,的自身素質建設。教研員要加強業務學習,自覺訂閱教育教學期刊,做好每周學習筆記,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指導、服務好學校與師生。各校校長要加強對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與管理,挖掘潛能,創新工作,管理好教學,讓他們成為教師的堅強后盾。各校要根據教體局出臺的相關教師培訓文件、通知,進一步深化教師培訓模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動力,教師要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工作。這三支隊伍要努力做到“沉潛讀書、沉潛鉆研、沉潛教學”,打造書香教育,教、研并重。

2、將提高教師教學技能作為培訓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競賽活動和教學示范觀摩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3、促進各校創新性開展校本研修工作,重視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強化教師鉆研教材的能力。

(二)提高精細管理水平,落實管理細節,細致引領抓教學。

1、進一步落實縣教研室下發的《縣中小學實施有效教學的指導意見》、《縣教學常規管理細則》、《縣中小學學科教學建議》,進一步規范教師教學行為,完善學校教學管理評價制度,強化學校教師質量形成管理過程的優化,加強教學常規的落實情況檢查。

2、校長是學校發展、教師發展的關鍵,因此,學校校長、行政領導要牢固樹立質量意識,樹立科學的質量觀,要善于在紛繁瑣碎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旗幟鮮明地抓質量。校領導要重視對教學管理過程的調研,深入教學一線開展上示范課、聽課、評課、講座等教研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的月考、診考等大型考試分析會,形成校長引領、行政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全面開展共創“兩優”和“五備”活動?!皟蓛灐被顒?,即通過采取有力措施,重點優化教師備課、上課、考試三個環節,優化學生預習、練習、復習三個環節;組織“五備”,即整體備課、集體備課、課本備課、獨立備課、課時備課,實現備課環節的有效性。

4、全面開展“有效教學”活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分解任務,確定每節課、每天、每周、每一單元不同學生應達到的任務目標,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各校要不斷提高對有效教學的認識,在常規檢查時加強以下兩方面的監督:(1)教法、學法進教案;習慣培養進教案;習題設計進教案。(2)建立教師考試制度,積極促進教師多做題,下題海,豐富教學經驗。

(三)搭建多元教研培訓網絡,提高教學能力,素質提升抓教學。

1、促進各校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教師鉆研教材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每位教師要能上好兩種課:公開課和常態課。通過公開課學會如何分析學生、研究教研,提升理論水平,提高駕馭課堂能力;通過常態課學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課堂效率。

2、教研室繼續以“教學競賽、典型教學案例、實戰觀摩”為載體,開展全縣性學科專題研討活動,讓教師在展示中切磋,在觀摩中成長,在分享中互贏,逐步形成“研究課”、“公開課”、“示范課”、“課題課”多元并存、共同發展的課堂教學研究新格局,提高鄉鎮學校的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

3、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加強課程體系建設,落實素質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4、加強對“縣中小學教研師訓基地學校”的建設與考核,繼續扎實推進片區教研共同體建設,加速區域發展的均衡性。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活動,發揮城區學校的教科研窗口學校的優勢,實行資源共享,推動片區共同體學校的教學工作。

5、加強中、小學教學教研的聯系。開展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共同研究中小學的銜接工作。

6、教研員要加強與中考教學強縣(學校)的聯系,多渠道搜集教學信息,為學校提供有效服務。加強畢業班教學工作研討,找準突破口,改進課堂教學,實現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加強中考、小考命題的針對性研究,加強復習教學環節的研究,提高復習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規范學習常規,打實基礎抓發展。

1、抓好學生學習常規,科學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習慣、聽課習慣、作業習慣(書寫習慣、表達習慣)、知識整理習慣(梳理知識結構,收集典型題目,建立錯題集)、反思習慣(特別要強調各學段的起始教育,如一年級、七年級的習慣養成)。

2、繼續轉好初中學?!拔鍌€率”的活動開展:早讀開口率100%;上課抬頭率100%(上課要求學生抬頭聽課,注視老師,緊跟老師的思路,做好重點知識的筆記);課堂學習率100%(要求學生養成在教室就要認真學習的習慣,即使是非上課時間,進了教室就要保持安靜,形成一個學習的氛圍);自習埋頭率100%(自修課不交頭結耳,自主安排時間學習);作業上交率100%。

3、各校積極開展學生的讀書、講演等活動,組織好學生的學科知識競賽,提高師生的競賽意識和競賽能力,從而促進教學成績的提高。

4、各校要打好提高中差生成績的攻堅戰,努力提高全縣中小學生成績的平均水平和及格率。各中小學校要更新學生觀和質量觀,把提高中差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作為重點來抓,尤其是初三畢業班,要做好課外輔導工作,抓中間,促兩頭,大幅度提升三率成績。

(五)加強學科質量監控,注重過程評價,科學激勵促發展。

1、教體局分類別、分層次確定學校質量達成目標,各學校要分析實情,確定年級、班級以及學科教師的質量考評方案,建立由年級到班級、學科的質量目標體系。

2、學年末將對各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給予表彰和獎勵。

3、各校要加強對師生的考風、考紀教育,保證考試、考核的真實信度,為教育教學管理策略的調整提供真實確切的依據。凡在考試、考核中出現弄虛作假行為,一經查實,將嚴肅追究其責任。

4、義務教育階段加強質量抽測工作。各校要進一步完善新課程學科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重視優秀率、合格率和平均分的評價,加強動態跟蹤評價,加強弱勢學生群體的學習評價及其改進幫扶。

(六)提升教研服務能力,重視過程管理,群策群力抓成績。

1、教研室堅持每周“131”工作制,加強對全縣中小學校的指導與服務,加大對薄弱校幫扶力度,深入課堂了解教學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努力提高教學成績。明確教學管理要求,發現問題及時溝通、處理,加大督查結果的反饋力度,使全縣上下形成“向常規工作精細化要質量”的良好局面。

2、加強專題研討與指導,以有效教學,自主學習為根本,走課題興校、以研領教、以賽促學之路。群策群力突破教學過程中教教材的難題,把好單元檢測試卷的質量關,充分發揮單元試卷的教學專業性和教學導向性。

3、加強初三畢業班教師的指導與服務,制定好初中組教研員每周工作記錄表,加強教研員與學校、教師的教學溝通,了解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等動態,為學校解決教師問題,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決策提高有效信息。

4、重視重點學科建設,各教研員要通過全縣性的教師主題研討培訓活動,結合深入學校指導等工作,真正做到“陣地前移、重心下移”,努力把自己的學科打造為的名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