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工作總結
時間:2022-02-13 03:05:00
導語:教育局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我縣教育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科學和諧、質量優先、注重內涵、均衡協調、完善體系的發展思路,全方位提升整體教育水平,促進了城鄉教育持續、均衡、協調發展,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高。
一、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日趨完善。積極落實以縣為主管理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發展經費保障機制。一是落實了經費保障項目。建立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依法將中小學公用經費、校舍維護和設備維修費用列入縣財政預算,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并做到按時發放。免除義務教育階段34863名學生的課本費241萬元,補助1191名住宿生生活費90萬元。實施高中貧困生救助工程,為653名學生發放救助金32.6萬元。向職業學校1757名學生發放資助金132萬元。二是實現了城鄉教師工資標準統一。按照上級要求,完成了工資改革,城鄉教師工資實現統一標準發放。三是規范教育經費的管理和使用。建立了教育系統會計集中核算中心,對全縣鄉鎮中小學實行“校財局管”,制定下發《*縣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資金管理使用暫行辦法》,對教育經費做到管理科學、監督有效。成立困難學生資助中心,健全了困難學生救助機制。
二、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大。以落實《2005—20*年平陰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為抓手,有計劃地扶持薄弱鄉鎮、學校,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一是繼續實施校舍升級改造工程。研究制定了20*年中小學校舍升級改造計劃,11處學校新建校舍11417平方米。目前,平陰中學、東毛鋪小學、博士小學、陳屯小學、子順小學升級改造項目已完成并交付使用,孝直中學等3處項目工程主體基本完成,玫瑰中學等3處正在積極籌建。全年共有19處學校自籌資金197萬元改造維修校舍22674平方米。二是多方籌資提高學校裝備水平。積極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添置實驗教學設備、儀器和圖書資料。籌資112.5萬元更新課桌凳9000余套,維修6000余套。投資108萬元,新增微機、電視341臺,裝備多媒體教室20個,完成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投資108萬元為26處學校升級改造了學校取暖設施。投資184萬元,完成20%中小學教學儀器更新。目前全縣共有微機室89個,微機4039臺,所有中學和部分完全小學建起數字地面衛星接收站,并完成了轉星工作。三是整合優化教育資源。順利完成*縣職業教育和教師培訓中心一期工程建設,9月1日投入使用。職業學校長班招生1443人,短班培訓近2000人,創歷史新高。將體育中學整建制合并到平陰四中,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對147處幼兒園進行年檢,為符合條件的辦理收費許可證。東阿鎮中心幼兒園通過濟南市一類幼兒園驗收。完成教育綜合調查,為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奠定了基礎。四是開展和諧校園創建活動。制定下發了《關于和諧校園建設的實施意見》,強化學校內涵建設,實施精細化、人本化管理,平陰一中“小三制”、餐廳管理改革,平陰二中“靠近管理”、實驗中學“競爭合作”文化等在和諧校園建設中取得明顯成績。實驗中學被評為“百佳創新學校”,平陰一中、孝直中學評為市校園文化建設示范學校。
三、城鄉干部教師隊伍素質全面提升。一是積極做好對校長的培訓。組織兩期領導干部培訓班,參加當代教育名家“大夏”論壇,學習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引領校長依法治校、人本管理、特色辦學。組織167名教育干部參加提高培訓,提高了管理水平。完善了教育局領導干部聯系鄉鎮和學校制度,強化指導,引領校長提高治校水平。二是繼續實施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強化師德教風建設,培養樹立師德典范,舉辦了師德報告會,在教職工中開展了學習全國道德模范征文比賽和演講比賽,促進了師德素養進一步提升。建立教師成長的長效機制,全縣4000名教師參加全員培訓和校本培訓。注重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教師示范作用,引領教師相互借鑒學習。按照“以驗促升”的思路,組織了階段驗收,評選出名教師22人、學科帶頭人164人,骨干教師703人。三是開展校本教研帶動教師專業化成長。制定了《*縣“校本教研”先進教研組評價標準》,將教研重心下移,指導學校認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優質課評選、論文評比、教育科研等活動,搭建教師發展平臺。通過調研性聽課指導、送課下鄉、教學案例評選研討、優質課評選等方式,帶動了教研活動的蓬勃開展,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23人次分獲全國、省市說課、優質課一、二等獎,34人次獲市骨干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等級獎,3人被評為市教學能手,2人評為省級教學能手。實驗小學課例式備課校本教研模式成效明顯,教師專業化水平整體提升,縣教育局和實驗小學在全省校本教研工作研討會上做典型經驗交流。四是建立起教職工管理的長效機制。制定下發了《*縣中小學教職工管理辦法》,對教職工編制管理、教師資格錄用、教職工調配、年度考核、教職工聘用、繼續教育、工資待遇、退休手續、檔案管理等方面做出規定,實現了教職工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走在了全市前列。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教師下鄉輪教工作的意見》,為輪教教師每人每月發放生活、交通補貼200元。強化對輪教教師的管理,使下鄉輪教工作更加規范有序。
四、素質教育實施水平不斷提高。注重完善教育體系,協調發展各階段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一是各級各類教育實施水平明顯提高。全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在校生鞏固率為99.6%,初中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在校生鞏固率分別達到97.2%、98.6%。學前教育三年入園率達到90.6%,學前一年入園率達到99.7%。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到81%。特殊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學生康復訓練和特色教育成效顯著。二是不斷強化德育工作。我縣被中央教科所評為整體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諧德育體系研究與實驗先進實驗區,有5個實驗校、17項優秀成果獲獎。全面推廣“五心教育”活動,玫瑰鎮、孝直鎮成效顯著,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三是不斷改革完善評價制度。制定了《*縣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指導意見》和學科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將素質教育的理念納入到評價當中,引導教師以新的理念規范教育教學行為。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情感的培養和發展,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關注學生的成長發展過程。把教師發展放在評價學校的第一位;淡化中考成績在評價標準中所占比重;改革高中學校招生辦法,引導學校由升學競爭轉向提高教學水平的競爭。四是積極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充分發揮課題研究的作用,積極借鑒先進地區學校的課堂教學經驗,不斷探索新理念指導下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方法。目前,平陰一中的“學案導學、先學后教”“誘思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平陰三中“精導—互動—訓練”、玫瑰中學的“三段六步問題探究教學法”、孔村中學的“導生制”、洪范池中學的“小組合作教學”、實驗小學的“情境—實踐—創新”、龍山小學的“基礎嘗試—自主學習—創新運用”、實驗幼兒園“蒙臺梭利教育”、南門小學“主動學習、探索研究”等模式探索,安城鄉、東阿鎮的教學常規管理,都收到了較好的實踐效果。高度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完成了19項國家、省、市、縣級課題,研究性學習課題實驗等10項科研成果被評為省優秀科研成果獎,研究性學習課題實驗、實驗幼兒園民間傳統幼兒游戲實驗2項評為市優秀科研成果獎,在全市進行推廣。龍山小學《傳統文化》、平陰中學《中小學創造發明》、平陰四中《古詩文詠唱》等校本課程建設成績初顯。五是開展教學示范學校創建活動。建立健全了教研組織和網絡,聘請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學校或片區內的兼職教研員,把全體教師納入到教研隊伍之中。落實了學校和區片教研的教研員負責制度,制定了校本教研先進教研組評價標準,以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課例研究為基本形式,開展互動性、案例式、反思式研究,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扎實開展教學示范學校創建活動,平陰一中、四中、龍山小學被評為市教學工作示范學校。實驗中學、平陰四中、實驗小學、龍山小學、南門小學5所學校通過濟南市課程改革先進學校復評驗收。有29個教研組被評為市級先進教研集體,在全市總共36個學科中我縣有14個總評排在全市前列。各學段教育在均衡、協調、優質中共進共贏,連環發展。今年高考本科一批上線266人,一般本科錄取1096人,藝體本科307人。陳茹獲全市文科第一名,全市文科前10名中我縣有4人,理科前20名中我縣占4人,2人被北大錄取,我縣獲濟南市高中教學質量獎,市教育局對三處高中學校嘉獎。中考成績優異,有多門學科在濟南市位居前列。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成績優異,19人次獲全國一等獎,94人次獲二、三等獎,96人次獲省級獎,92人次獲市級獎。
五、教育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不斷強化教育行風建議,認真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教育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一是加大了黨風廉政建設力度。層層簽訂了《廉政建設責任書》,落實廉潔自律規定,對教師調配招聘、大宗物資采購、招生錄取等事項堅持公平、公正、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努力轉變工作作風,開展節約型機關、學校創建活動,領導干部堅持深入基層調研、開展工作,樹立了良好形象。二是繼續開展教育行風創建活動。認真落實教育“一費制”收費辦法和高中學校擇校生“三限”政策,及時查處亂收費行為。組織教育行風監督員開展行風民主評議活動,舉辦學校開放日,認真處理群眾來信來訪,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積極進行整改,不斷提升教育形象。聘任法制副校長,舉辦法制講座40多場。三是大力加強教育宣傳工作。在市級以上媒體發表稿件60余篇,在《濟南日報》、《中國教育報》、《現代教育導報》等重要報刊發稿實現新的突破,被評為現代教育導報、濟南教育電視臺優秀記者站和縣新聞宣傳先進單位。四是認真做好安全工作。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制,組織開展安全保衛、消防、交通安全、食堂衛生等檢查,落實各項安全制度和防范措施,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和預案演練,全年未發生一起安全責任事故,被評為平安平陰建設先進單位。
此外,實施“陽光招生”工程,被濟南市評為招生工作全方位目標考核先進單位。共青團、少先隊、工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成績突出。實施陽光采購,招投標總額110多萬元,節約資金近10萬元。籌措資金6萬元,救助生活困難教職工90人。以慈善和社會救助的方式,向880余名學生發放救助金16萬元。人事檔案管理規范,被評定為山東省檔案管理全方位考核特級,榮獲濟南市檔案管理先進集體稱號。
一年來,我縣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財政對農村教育發展的支撐力較弱,在內部設施、儀器裝備、圖書配置等教學保障條件上離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還存在距離。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沒得到根本解決,辦學條件和教育教學質量仍然存在差距。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的年齡和知識結構不合理,干部教師隊伍的理念和業務水平亟待提高,整體素質偏低,適應課程改革的意識和能力有待增加等。學生課業負擔重,身心健康受到影響;部分學校課程開設不全,非考試學科課時不足,考試學科課時過多。學校管理層次和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水平和特色辦學水平不高,辦學理念和品位有待更新、提升,自主管理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