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實施意見
時間:2022-02-27 11:48:00
導語: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推動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加快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新型社區建設,根據中央、省有關文件精神和杭州市《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實施意見》(杭委辦[2006]16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杭州市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有關精神,緊緊結合我市實際,結合基層組織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年輕干部到基層實踐鍛煉、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三支一扶”等工作,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作用,加大政府引導力度,完善政策,落實措施,營造環境,促進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為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市新型社區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
二、總體目標
從2007年起到2009年,按照“先易后難、由點到面、穩步推進”的要求,分步實施,每年分別完成總目標的15%、40%和45%,基本實現全市“一村、一社區一名大學生”的目標。
招聘對象為富陽生源全日制大專以上普通高校畢業生和具有富陽戶籍的全日制大專以上普通高校畢業的社會其他人員,年齡在30周歲以下。
三、主要措施
1、制定實施方案。根據省和杭州市統一部署,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分解落實每年的工作計劃和任務。
2、組織招聘工作。招聘工作堅持公開、公平、擇優和就近、就地的原則,按照報名、筆試、面試、體檢、考察等程序,規范招考選聘程序,通過組織發動、公開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體檢考核、公示錄用等必要環節,確保把綜合素質較好的高校畢業生選聘到農村和社區工作。招考選聘工作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統一組織。招聘工作一般安排在每年的5至6月份進行,或按照杭州市的統一部署實施,具體辦法另行制訂。
3、實行勞動合同管理。招聘到村和社區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由所在鄉鎮(街道)實行勞動合同管理。勞動合同內容全市統一設置,并由各村、社區與高校畢業生簽訂,所在鄉鎮(街道)鑒證,一般為每3年簽訂一次,首次簽訂實行3個月的試用期。在聘用期內,其人事檔案統一由市人才交流中心實行,其黨、團組織關系遷至所在村和社區,計劃生育由村和社區進行日常管理,并接受鄉鎮(街道)監督檢查,納入其考核范圍。
4、合理安排工作崗位。根據高校畢業生的能力素質和適應情況,合理安排工作崗位。試用期滿經考核合格的,一般可安排擔任村黨組織負責人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經濟合作社社長助理、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助理、社區居委會主任助理或群團組織負責人等職務,也可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其他工作崗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后,必須安心駐村工作。對到農村和社區工作一年以上,工作表現優秀并具有較強實際工作能力的,且有空缺職位的,可通過法定程序或其他有關規定擔任村、社區相應的領導職務。
5、加大培養鍛煉力度。對到村和社區工作的高校畢業生,要制定具體的培養計劃,落實相應措施,幫助他們盡快成長成才。要重視做好培訓工作,在上崗前,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組織他們進行上崗前培訓,重點學習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及與農村、社區有關的基本知識和基層工作方法;在工作期間,每年組織他們安排一次知識更新培訓。培訓經費由市財政承擔。同時,鄉鎮(街道)要有計劃地抓好經常性的教育和培訓,支持他們參加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要加強實踐鍛煉,根據工作需要,鄉鎮(街道)可適時對他們進行分工調整,使他們經受多崗鍛煉,必要時也可在本鄉鎮(街道)范圍內實施交流。要實施鄉鎮(街道)聯村干部聯系和村主要領導幫帶制度,豐富傳幫帶內容,重點傳授農村工作經驗和方法,幫助他們盡快提高農村實際工作能力。
6、切實加強工作考核。鄉鎮(街道)作為管理主體,要把高校畢業生列入村和社區基層干部管理范圍。每年由人事部門組織鄉鎮(街道)對高校畢業生進行年度考核,根據其工作表現,分別確定為優秀、稱職或不稱職三個等次,其中優秀等次應控制在總數的15%以內,對連續兩年考核不稱職的,要按照合同規定予以解聘,對其他不宜擔任村和社區職務的,應予以解聘。
7、完善落實待遇保障。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在聘用期間工資按照大專生每月1000元、本科生1200元的標準執行,兩年后可根據經濟發展情況統一確定一定的遞增額度。同時,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落實好基本社會保障,由鄉鎮(街道)按當地企業同類人員標準為其辦理各類社會保險。受聘高校畢業生3年期滿后續簽合同的,從第4年起由鄉鎮(街道)統一為其辦理住房公積金。上述所需經費均由市財政負擔。年度獎金由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承擔,并根據考核結果另行分檔確定發放。
8、健全成長發展機制。要切實關心在農村和社區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的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為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到村和社區工作滿一年,且年度考核稱職以上的高校畢業生,根據浙委辦[2006]72號文件精神,在報考本省高校研究生時,考試總分可適當加分;到村和社區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為稱職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在報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時,落實加分等有關優惠政策。招聘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高校畢業生,被國家機關或國有企事業單位錄用的,由錄用單位按照所任職務比照同等條件人員確定其工資待遇,并依據其在農村或社區工作期間繳納的養老保險金年限,合并計算為工齡。在專業技術職稱初定或晉升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評定。
9、鼓勵支持扎根基層。對3年后仍留在村和社區工作的高校畢業生,要逐步提高其收入待遇。對在村和社區工作一定年限的優秀高校畢業生,要嚴格按照標準和程序積極做好黨員發展工作,把他們及時吸收到黨內來。對已進入村和社區領導班子的,要鼓勵和支持他們安心基層工作,妥善解決好他們的后顧之憂,并加大培養力度,使其成為鄉鎮(街道)領導班子的后備力量。要積極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在合同期滿后在當地創業。對愿意長期在村和社區工作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根據本人意愿,其戶籍可以在所在地的鄉鎮(街道)落戶。
10、鼓勵支持自主擇業。在合同期間,可允許高校畢業生選擇更適合其發揮才能、專長的崗位或單位就業。合同期未滿本人要求另行就業的,只要工作情況許可,可予以提前解除合同;合同期滿后,根據雙方意愿確定終止或續簽合同;終止合同的人員可通過人才市場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對合同期滿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的,可享受國家規定的有關政策。
目前已經在村黨組織、村委會班子和社區班子擔任職務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可以參加全市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公開招考,對考試達到一定分數線并經考核合格人員,可以參照本《意見》精神直接錄用,并落實相關待遇,達不到分數線的人員原人事關系不變,繼續按原待遇執行。
四、組織領導
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由市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市委組織部負責牽頭協調工作。市人事局負責做好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選拔、管理、考核、人事等工作。市財政局負責有關經費支持工作。市民政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公安局等部門配合做好相關工作。市委宣傳部、新聞單位要通過各種形式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營造有利于高校畢業生到村和社區工作的良好氛圍。各鄉鎮(街道)要根據全市總體部署,切實承擔起主體職責,結合實際,制定措施,明確分管領導,并落實專人具體負責日常管理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