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意見
時間:2022-08-26 04:42:00
導語:新農村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貫徹落實**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區農村工作全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工作思路。規劃先行、分類指導、試點示范、基礎突破,實施“三大工程”(產業拉動、基礎突破、環境改善),強化“三大措施”(一把手主抓、示范帶動、財政投入和項目資金捆綁使用),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拓寬勞務輸出渠道,發展農村公共事業,規范村級組織運作程序,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三)階段目標。到2010年,農業生產總值達到5億元(不變價);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00元;農村實現“四通、四有、四改、四化”,“四通”即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村村通電(低壓改造)、戶戶通自來水、戶戶通有線廣播電視;“四有”即村村有辦公陣地、有文化科普場所、有衛生保潔員、有新型合作醫療;“四改”即改水、改廁、改灶、改圈;“四化”即街道硬化、凈化、綠化、亮化。
(四)**年主要任務。農業生產總值達到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71元;完成50公里的鎮村道路綠化;實現80公里的通村道路硬化,建成10個新農村示范村,為農民群眾辦好10件實事。
二、整體布局及重點
——生產發展
(一)打響**農業品牌。繼續抓好區委、區政府“兩個決定”的貫徹落實,按照“優花、興牧、擴菜”的思路,用設施種養代替露地種養,引導農民群眾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生產格局。在釣臺鎮重點發展大中拱棚蔬菜,在灃東、馬莊、雙照重點發展養殖業,在灃東、釣臺重點發展中高檔苗木花卉,在雙照、馬莊建立瓜果薯基地。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重點抓好塬上“蟒塬紅”紅薯、釣臺蔬菜、**酥梨、渭興生豬等品牌,爭取2種農產品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抓好**園林花卉、養豬和紅薯等專業協會的成立和規范運作。按照“成熟一個、發展一個、規范一個”的原則,扶持蔬菜、花卉、紅薯、藥材、香菇等特色種植業和鴿子、兔子等特色養殖業發展壯大。圍繞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扶持培育10個龍頭企業,重點引進3—5個科技含量高、規模大、競爭力強、品牌效應明顯的農產品流通型企業。加快恒信養殖、綠源牧業等項目建設,繼續推行“公司+農戶”和“公司+協會+農戶”等經營模式,逐步實行產加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經營。
(三)加大基本農田建設投入。充分利用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擴大開發面。投資400萬元,改造中低產田1萬畝,埋設節水管道15公里,新打、修復機井30眼,配套低壓線路6公里,襯砌渠道25公里,整修機耕路15公里。
(四)構建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把共享財政作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主要途徑,理順區鎮財政關系,建立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從今年開始,每年從區財政新增財力中拿出25%資金用于扶持“三農”,并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逐年增加。
——生活寬裕
(五)加快農產品流通市場建設。創建農家超市,平抑農村物價。加強對農村集貿市場的管理和規范,建立特色行業市場,加強農產品流通。在釣臺(陳楊寨)新建花卉苗木市場1個,在塬上新建紅薯批發零售市場1個,在馬莊建立大型農產品貯藏庫1個。
(六)推進勞務市場建設。規范轄區七廠什字、彩電北什字和陳楊寨三處自發勞務市場,新建高規格、大容量的勞務市場1個,為農民工提供免費的飲水、休息場所,定期舉辦農民工專場招聘洽談會,為進城務工農民搭建就業服務平臺,依法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七)擴大農村勞動力輸出規模。整合轄區教育、培訓資源,面向青壯年農民,免費開設微機、家電維修、家政、電氣焊、電工、針織、烹飪、裁剪等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訂單”勞務,積極與境外、省外、省內大型企業聯系,開展對口培訓、定向就業。對首次外出務工人員給予省外200元、國外300元以下的路費補貼。
(八)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機制。清理和取消對農民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監督和清理用工單位亂收費;把農民的培訓、子女教育、勞動保障及各項收費納入正常的財政預算;完善鎮辦衛生院功能,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切實解決農民就醫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建立健全五保供養、司法救助、住房救助和65歲以上老人的生活保障救助等制度;大力推行戶籍改革,消除城鄉戶籍差異,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村容整潔
(九)開展農村道路建設。建設馬莊、雙照、釣臺客運站,爭取在馬莊、雙照通公交班車。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成通村油路或水泥路80公里,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對農村公路進行整修維護,徹底解決現有道路損壞嚴重、坑凹不平的問題。年內,塬上各鎮進村路全部硬化,有條件的村鋪設瀝青路面;塬下各鎮80%的村路實現水泥路面或瀝青路面。
(十)開展村容村貌和綠色家園建設。以村容村貌整治為重點,治理農村臟、亂、差,建立健全村道日常保潔養護管理制度,實現村村都要有垃圾固定堆放點,有專人負責清運。開展以建設綠色庭院、綠色村莊、綠色道路為主要內容的綠色家園建設活動,完成60個村綠色家園建設任務和50公里區鎮主干道路綠化任務。積極開展五星級村、五星級戶及“花園式村莊”評比活動,動員群眾在房前屋后植樹栽花,美化家園。
(十一)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按照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便于農民生產生活,改善村容村貌,體現城郊新村和關中民居特色的原則,完善村級規劃,為農民免費提供建房圖冊,年內村級規劃覆蓋率達到60%。在城郊實施“拔村上樓”工程,建設農民住宅小區。集中開展小城鎮綜合整治,抓好馬莊南北、馬泉東西、釣臺西張街道的道路、給排水、綠化、亮化和農貿市場建設。大力開展示范新村建設,每個鎮建成1-3個符合新農村標準的典型村。
(十二)大力實施農村“四改”工程。實施改水、改廁、改圈、改灶、建沼氣池工程,完成各類供水工程10處,解決1萬人飲水困難。全區新建沼氣池100口,“四改”后的農戶沼氣使用率達80%以上;完成改廁800戶,逐步改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鄉風文明
(十三)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改善農村中小學教學條件,繼續實施農村校舍改造和遠程教育工程,改造農村校舍1.6萬平方米,有條件的鎮可建設寄宿制學校、教師公寓和高規格學校,吸引優秀教師向農村集聚。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采取定期交流、輪換支農、提高待遇的措施,建立城市優秀教師、特級教師支持農村教育的長效管理機制,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免學費,對貧困家庭學生發放生活補助,免費提供課本,免收寄宿費。
(十四)加強村集體文化體育、科普活動及集體議事場所建設。逐步建立健全村辦公場所、衛生室、國策室、文化圖書室、科普站(牌),扶持鼓勵民間資本建設文化大院、農民書屋。各鎮辦要恢復文化站辦公場所和設施,有文化站長、村要有專(兼)職文化干事和科普宣傳員。重點抓好雙照、馬莊2個鎮級文化中心、30個村級文化健身廣場的建設和有線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按照每村每月一場電影的要求,積極組織開展農村電影放映活動,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十五)構建鄉風淳樸的和諧農村。利用職校、農廣校、農民夜校等陣地,開展各類知識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扎實開展“五星級”村和“五星級”戶評比活動,培育良好鄉風民俗。加強農村法制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開展“八榮八恥”教育活動,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嚴厲打擊賭博、盜竊、斗毆等不法行為,確保村民安居樂業。
——管理民主
(十六)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加強村兩委會班子建設,注重農民積極分子和農民黨員的培養和發展。給鄉鎮選拔任用干部時,要將有無農村工作經驗經歷作為選拔的參考條件。建立區直機關、城內辦事處干部與農村鎮辦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選派鎮辦后備干部到所轄村擔任村支部書記、副書記或指導員職務。
(十七)規范村級組織運作程序。繼續推行村務公開和黨務公開,增加村級財務及重點項目建設進程的透明度。認真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土地承包法》等農村政策法規,完善“一事一議”等村民議事制度,提高村民的參政議政程度,組建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和監督小組。進一步規范村級各項事務的運作程序,每個村都要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情況下建立健全村規民約。
三、幾點要求
(一)著眼長遠,加強領導。各鎮辦、部門單位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切實把新農村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明確目標,夯實責任,強化措施,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到位。各職能部門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部門,要加大跑項目、爭資金力度,在制定規劃、預算和安排建設投資、事業經費時,更多地向農村傾斜。要建立區級領導包抓、部門包村幫建新農村制度,明確職責分工,搞好配合協作,幫助農民群眾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二)深入宣傳,廣泛動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全區各方力量廣泛參與。要結合第三批先進性教育工作的開展和中央一號文件的宣講,在全區迅速掀新農村建設宣傳動員新高潮。區先進性教育督導組、駐村干部要以宣講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重點,深入村組農戶,散發宣傳材料,通過廣播、培訓會等形式向農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要通過廣泛宣傳,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轄區企業單位、醫院、學校和社會知名人士、志愿者與農村、醫院、學校及農民進行結對幫扶,形成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
(三)集中財力、抓點帶面。深入開展調研活動,充分考慮農民切身利益和新農村建設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建設樣板,樹立典型。通過重點項目、重點村的確立和初步建設,吸引各類資金向重點項目、重點村集聚。同時,在建設資金的使用上,全區各部門用于農村的國債資金、以工代賑資金、以獎代補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土地收益資金、文化陣地建設資金、扶貧資金、民間資金等都要捆綁使用,集中投入全區確定的新農村建設重點村、重點項目,確保在年底建成10個在全市叫得響的農村典型示范村、示范點。
(四)切實轉變作風,堅持“五要五不要”。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全面、科學、完整的系統工程,全區廣大黨員干部必須進一步轉變作風,切實做到“五要五不要”,即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為,不要盲目攀比,要民主協商,不要強制命令;要突出特色,不要千篇一律;要引導扶持,不要包辦,確保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順利實施、目標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