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見
時間:2022-11-05 03:20:00
導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完善我市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全面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結合**實際,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統一思想,明確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重大意義
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是國民經濟建設進程的歷史性選擇,事關全社會協調發展的大局。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有利于改善我市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全市各金融機構拓展服務領域,調整信貸結構。“十一五”期間,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將呈現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追求質量型增長、農村民營經濟成為農村經濟增長主要動力、農戶貸款需求呈現多層次變化等新特征。各金融機構應抓住這一機遇,充分認識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深入了解“三農”金融需求,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長效機制,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加大信貸有效投入,將支農重點由農戶向農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并重轉變,將信貸投向由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轉變,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現代化,切實滿足新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切實提高為新農村建設的金融服務水平,促進城鄉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二、完善體系,加大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工作力度
全市各金融機構要結合自身實際,準確定位,有效協作,實現功能互補,形成多層次、多渠道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合力。
1.人民銀行要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導向作用。加強信貸支農窗口指導,合理運用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工具,引導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支農力度。積極鼓勵轄內符合條件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參加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增強其資金平衡能力。推進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支付體系,加快“三農”資金周轉。構建農村反假貨幣工作網絡體系,提升農戶反假貨幣意識和技能。改進現金結算手段,大力推廣信用卡(如豐收卡)等支付結算工具。探索研究為“三農”服務的多種形式的商業性小額信貸組織。
2.農業發展銀行要兼顧政策性和效益性,擴大對農業、農村的服務范圍。要在原有政策性糧棉油信貸業務基礎上,調整經營思路,擴大支農范圍,以農業經濟為支持對象,按照自主經營、自擔風險的原則,積極開拓商業性貸款業務,發揮自身優勢,加大對全市糧食收購企業、糧油加工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信貸投入。
3.農業銀行及其他商業銀行要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拓寬信貸支農領域。一是繼續積極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突出支持具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的農產品產業帶和基地建設;二是擴大小企業貸款創新力度,完善小企業信用等級評價體系,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授信額度,擴大小企業貸款覆蓋面;三是穩步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繼續把部分經濟強鎮作為重點,加大對源頭工程項目、農村管網改造等信貸支持,繼續擴大“綠色家園”貸款的覆蓋面。
4.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要發揮信貸支農主力軍作用,提高信貸支農資源配置效率。結合改革進程積極開展“三農”金融服務,進一步增強支農服務功能。一要繼續堅持“三農”定位和“小額、流動、分散”的信貸方向,通過對轄內農戶進行綜合調查,建立農戶信用經濟檔案,做好支農基礎工作。二要進一步推廣和完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擴大農戶貸款覆蓋面,支持農戶生產、經營和創業活動。全年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當年新增“三農”貸款應不低于其全部貸款增量的60%,年均農戶貸款覆蓋面應達到25%以上。三要積極支持現代農業建設,支持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積極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信貸支持試點。四要針對農民消費觀念的轉變,嘗試發放消費信貸,促進農民消費。五要扶持農家旅游、餐飲、連鎖超市、農貿市場等農村商貿流通企業和業主,促進農村服務業發展。
三、加快創新,提高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服務水平
各金融機構要在有效防范信貸風險基礎上,在每個縣區分別選擇1至2個新農村建設金融服務示范區,通過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的創新,切實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水平。在成功試點的前提下,進行全面推廣,有效促進我市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1.創新貸款授信方式,提高授信的靈活性。對農戶貸款,在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基礎上,要簡化授信程序,合理確定貸款審批權限;對支農信用卡可實行“一次核定、一定兩年、隨到隨取、柜臺辦理”的方式。
2.創新支農貸款品種,多角度支持農民增收。要根據現行農業和農村經濟特點,積極開展信貸業務品種創新,通過信貸產品設計擴大信貸支農渠道,更好地支持農民創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3.創新貸款擔保機制,緩解農村貸款擔保難問題。要大力推廣免擔保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對有一定規模的經營大戶,在一定額度內可辦理免抵押、擔保貸款手續;積極開展農戶聯保貸款,切實滿足農民對大額貸款的需求;探索“公司+農戶”擔保方式,積極引導建立經濟往來主體之間的擔保關系;以農業龍頭企業為對象,組織同行業企業,開展企業聯保;根據實際情況,嘗試推出土地被征用農民征用補償權利質押貸款;加強與專業農業擔保機構的合作,擴大貸款領域,緩解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抵押擔保難問題。
4.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浮動幅度,擇優扶持。要細化利率浮動檔次,把貸款利率跟涉農對象的風險、產業發展方向、產業帶動效應相掛鉤,既要按照風險收益匹配原則利用利率浮動補償風險,又要考慮不過分增加農民負擔。對信用村(鎮)的農業、農戶貸款要給予優惠,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四、齊抓共管,優化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生態環境
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是實現做大做強農村金融產業、推動農村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金融機構要緊緊依靠當地政府,建立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工作領導組織和協調機制,努力形成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整體合力。一是要不斷深化銀政、銀企協作。注重加強與各級農業經濟主管部門的協調配合,搭建有利于增強銀政、銀企合作的信息交流平臺。二是要繼續深化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按照政府主導、社農聯動、各方配合的原則,全力推進“信用農戶、信用村(組)、信用鄉(鎮)”的創建工作。完善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我市農村企業和農戶個人征信系統建設步伐,為金融機構有效規避信貸風險提供有力保障。維護金融債權,進一步加大對惡意逃廢債務行為的打擊力度;開展農村金融知識宣傳,增強農村社會信用意識。三是要促進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各金融機構要積極配合政府,在進一步完善信用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機制基礎上,建立符合我市農村實際的信用擔保體系,并加強與各類擔保機構的合作,鼓勵擔保機構拓展符合農村特點的擔保業務,在強化風險控制的同時適當放大擔保倍數。
- 上一篇: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方案
- 下一篇:收文情況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