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德育體系實施意見

時間:2022-03-07 10:59:00

導語:教育局德育體系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局德育體系實施意見

根據《教育部關于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教社政〔2005〕11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

1.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舉措。學校德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要通過循序漸進的德育活動使青少年學生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愛國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明確的法紀觀念。學校德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目前,我省大中小學各階段的德育目標劃分還不夠準確,德育內容安排還不盡合理,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簡單重復交叉和脫節(jié)的問題。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就是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理解接受能力,準確規(guī)范德育目標和內容,科學設置德育課程,積極開展德育活動,努力拓展德育途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使學校德育更具科學性,更好地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對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校德育工作規(guī)律和青少年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把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質教育貫穿始終,使大中小學德育縱向銜接、橫向貫通、螺旋上升,不斷提高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

3.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基本原則是:(1)堅持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根本指針,始終堅持學校德育的正確方向。(2)堅持把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作為根本目標,努力培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3)堅持把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不斷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4)堅持把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作為根本途徑,不斷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5)堅持把有效銜接、分層實施、循序漸進、整體推進作為根本要求,始終保持學校德育的生機與活力。(6)堅持把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相互配合作為根本舉措,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合力。

二、德育目標和內容

4.小學教育階段德育目標是:教育幫助小學生初步培養(yǎng)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基本的是非觀念、法律意識和集體意識;初步養(yǎng)成孝敬父母、團結同學,講究衛(wèi)生、勤儉節(jié)約、遵守紀律、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逐步培養(yǎng)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樂觀向上的性格。

中學教育階段德育目標是:教育幫助中學生初步形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學習的理想,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逐步形成公民意識、法律意識、科學意識以及誠實正直、積極進取、自立自強、堅毅勇敢等心理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中等職業(yè)學校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愛崗敬業(yè)精神和正確的職業(yè)理想。

大學教育階段德育目標是:教育引導大學生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精神,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全面協調發(fā)展。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

5.小學教育階段德育的主要內容是:開展熱愛學習、立志成才教育,開展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教育,開展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教育,開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開展熱愛勞動和愛護環(huán)境教育,開展尊重國旗、國徽,熱愛祖國文化的愛祖國教育,開展社會生活基本常識和安全教育。

中學教育階段德育主要內容是: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開展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開展法制教育和民主、科學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時事教育,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國防教育和廉潔教育,開展青春期衛(wèi)生常識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社會公德和勞動技能教育。中等職業(yè)學校還要加強職業(yè)道德、勞動紀律和職業(yè)規(guī)范教育。

大學教育階段德育主要內容是: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加強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加強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強法制和誠信教育,加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加強心理健康和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

三、德育課程

6.小學開設以公民基本道德素質教育為基本內容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類課程。小學1—2年級的品德與生活課著重引領小學生健康安全、愉快積極、負責任有愛心、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小學3—6年級的品德與社會課著重講解個人成長,講解家庭、學校、家鄉(xiāng)(社區(qū))、祖國,講解世界,引領小學生逐步認識自我、認識社會,為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礎。

7.中學開設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為基本內容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類課程。初中開設的思想品德課著重講解個人成長應具備的基本要求、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個人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引領初中學生感悟人生意義,提高道德素質,了解基本法律知識,培養(yǎng)健康心理品質,確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普通高中開設思想政治課,著重講解哲學基本常識和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常識,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法律常識,引導學生運用矛盾和實踐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高中學生具備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應有的自主、自立、自強的能力和態(tài)度,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初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為終身發(fā)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礎。中等職業(yè)學校開設哲學基礎知識、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法律基礎知識和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指導類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理想,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具備基本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意識,為步入職業(yè)生涯和終身發(fā)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礎。

8.大學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和《形勢與政策》等德育課程。加強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理論教育,幫助大學生全面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基本理論,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提高自覺應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大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四、德育活動

9.小學教育階段德育活動要體現生動性、趣味性,動手動腦,豐富情感體驗的特點。積極組織開展感受家鄉(xiāng)變化、欣賞自然風光等活動,增強小學生愛國、愛家情感。開展介紹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跡等活動,激勵小學生樹立遠大人生志向。開展學習身邊的榜樣、遵守課堂紀律等活動,規(guī)范小學生行為習慣。通過傳唱新兒歌新童謠、做游戲等文體活動,提高小學生基本素質。

10.中學教育階段德育活動要體現知識性強、吸引力大、參與度高,開闊視野、促進思考的特點。積極組織開展感受我省近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等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中學生逐漸樹立為實現中原崛起而努力奮斗的志向。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入開展*的歷史和省情教育。通過講述*的悠久歷史,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開展踐行基本道德規(guī)范教育活動,幫助中學生養(yǎng)成遵守法律和社會生活基本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開展富有趣味、怡情益智的課外文體和科技活動,促進中學生身心發(fā)展。

11.大學教育階段德育活動要體現政治性、思想性,與學生成才緊密聯系的特點。積極組織開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積極組織開展科學發(fā)展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為實現中原崛起和建設和諧*而奮斗的理想,堅定大學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開展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深入工農群眾、深入社會的教育實踐活動,尤其要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積極開展向任長霞、李學生等先進人物學習活動,堅定大學生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信念。開展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道德自律的意識和能力。開展誠信教育活動,打造誠信校園,努力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繼續(xù)開展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幫助大學生德才并進、全面發(fā)展。

五、德育途徑

12.高度重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法制紀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陣地。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大中小學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頭腦,進一步推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工作。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德育資源,把德育滲透到學生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和其它各類專業(yè)課程,中小學語文、歷史、地理、藝術和其它各類課程都要蘊含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增強能力的過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要實施德育優(yōu)秀課程建設計劃,做好優(yōu)秀教師和精品課程的獎勵工作,堅持每兩年評選一次,不斷推進和完善德育課程的學科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

13.大力加強師德建設。各類課程教師要始終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qū)、課堂講授有紀律,在講臺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違背憲法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錯誤觀點和言論,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風范影響和教育學生。要建立師德考評制度,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職務聘任、派出進修和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依據。學校管理和服務人員要在嚴格管理和優(yōu)質服務中體現育人導向,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14.深入開展德育活動。大中小學校要堅持每周一和重大節(jié)慶日的升國旗活動,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要在每年學生開學和畢業(yè)之際舉行隆重的開學和畢業(yè)典禮,培養(yǎng)學生榮譽感和責任意識。要大力開展日常校園文化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之中,通過校園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建設,建造起精神內涵豐富的物質文化環(huán)境,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積極開展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努力建設一批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校園主網站,使校園網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新渠道,加強德育的新陣地,全面服務學生的新平臺。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15.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推進教育、管理、服務相結合,在關心人幫助人中教育人引導人。要依照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嚴格校規(guī)校紀,加強和改進學校管理,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要做好服務工作,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指導學生處理好在學習、成才、擇業(yè)、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大學和中等職業(yè)學校要對學生進行職業(yè)指導,為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提供服務。

16.努力構建德育網絡。要構建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緊密配合的德育網絡,使德育工作由學校向家庭輻射,向社會延伸。學校要主動和學生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加強溝通與合作,建立起通暢的教育協調機制,使三方教育互為補充、形成合力。要通過召開家長會、定期不定期家訪等多種形式,向家長介紹當前的教育形勢和就業(yè)狀況,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擇業(yè)觀,掌握科學教育子女的方法。要高度重視并充分發(fā)揮校外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區(qū)教育的作用,依托社會的各種活動陣地,組織開展富有吸引力的、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德育活動。充分發(fā)揮我省歷史文化遺產、革命紀念地、名勝景區(qū)等教育資源,建設一批大中小學德育基地。

六、切實加強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工作的領導

17.各地教育部門和各高校要從“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的戰(zhàn)略高度,切實加強對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領導。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成立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全省大中小學德育統一規(guī)劃、組織協調、宏觀指導和督促檢查。成立大中小學德育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對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工作進行咨詢論證和業(yè)務指導。

18.各地教育部門和各高校要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千方百計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改進德育考試和評價方法,整合社會德育資源,加大投入,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促進學校德育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把大中小學德育評估指標納入教育教學評估指標體系之中,并放在突出位置。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每5年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一次專項評估,并對德育工作成績優(yōu)秀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19.切實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要高度重視德育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實施德育人才培養(yǎng)工程,選拔、推薦一批從事德育工作的骨干進一步深造,鼓勵和支持在職攻讀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yè)的碩士、博士學位,學成后專職從事學生德育工作,促進德育工作隊伍的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和專家化,造就一批德育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和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