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1-10 04:16:00

導語: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工作意見

一、統一認識明確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促進我市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房地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改善人居環境,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拉動投資增長,促進住房消費,帶動關聯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規范我市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指導思想:按照城市經濟發展戰略目標要求。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的堅持住房市場化的基本方向,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實現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目標:年底。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以適應不同層次的住房需求;末,城鎮住房商品化率要達90%以上,住房成套率要達90%以上,期間住宅竣工面積累計達到670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住房100萬平方米,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6平方米。要在國家統一宏觀調控政策指導下,進一步整頓、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實現房地產市場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

二、堅持科學規劃調整房地產業發展空間布局

(一)制定和實施住房建設規劃。市區及各縣(市)要按照《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住房發展規劃〉通知》黃政發〔〕33號)要求。并做好組織實施工作。規劃要明確“期間,特別是今明兩年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設目標。要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37號)要求,明確新建住房結構比例,重點發展滿足當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價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

(二)進一步強化城市規劃的龍頭作用。要根據各地的住房發展規劃要求。落實項目的具體空間布局。城市規劃區內的所有房地產開發項目,必須符合城市規劃,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嚴禁在集體土地上進行房地產開發。規劃、國土資源部門要將近期擬開發建設地塊及其規劃設計條件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已批準的房地產項目確需變更用地性質和規劃指標的必須按規定程序重新報請國土資源、規劃部門審批。

(三)嚴格控制零星分散建設。市、縣(市)城市規劃部門要根據舊城改造需要。停止審批市區和縣(市)城區所在地中心區的零星分散建設項目。從年起,新建住宅必須納入住宅小區規劃(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臨街項目符合街景規劃的除外)通過幾年努力,建設一批設施全、環境美,具有示范性、帶動性的多功能住宅小區。

(四)堅決停止行政事業單位自建住房。禁止任何單位以集資合作建房和定向開發名義變相搞實物分配或進行房地產開發經營。從發文之日起。包括已辦理立項審批和規劃、用地、施工手續而尚未開工的項目,一律停止開工建設;一律停批單位變相搞實物分配或進行房地產開發的集資合作建房項目;市、縣(市)兩級發展改革、規劃、國土資源、建設等部門不得為此類項目辦理核準以及立項報建審批手續。企業原則上不得自建住房,但住房困難戶較多的工礦區和困難企業,由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按經濟適用房管理要求進行審查,并報所在市、縣(市)人民政府批準后,方可實施,且參加集資合作建房的對象必須限定在本單位無房戶和符合市、縣(市)人民政府規定的住房困難家庭。凡已享受房改政策,購買了經濟適用住房或參加了集資、合作建房的人員,不得再次參加集資、合作建房。

(五)今后一律停止新的私宅用地審批。城郊農業戶口人員宅基地供應對象只限于本村祖居戶。宅基地的取得方式、條件等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執行,(市)中心城區。已供宅基地不得私下轉讓。嚴禁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以個人名義報建私宅的方式變相進行房地產開發交易。

三、規范土地市場建立房地產用地統一儲備供應制度

(六)城區、各縣(市)城鎮規劃區范圍內的土地由政府統一征用。建立“統一規劃、統一收儲、統一供應”機制。嚴禁先用后批,私下交易。市、縣(市)所在老城區存量土地,由市、縣(市)土地收購儲備中心與現使用者協商形成收儲意向后,納入市、縣(市)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收購計劃,經地價評估后,按照“參考周邊地區土地收購價格,保障原土地使用者合理收益”原則,由市、縣(市)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給付原土地使用者一定收購資金予以儲備,各單位不得私下轉讓或建房。今后凡經營性房地產項目用地由市國土資源部門按招標、拍賣、掛牌方式組織出讓;嚴禁城區各單位、各村、居民委員會私下向單位、個人和開發商供地,嚴禁向城鎮居民及非本村村民供應宅基地。國土資源部門要根據用地需求預測,編制年度供地計劃,建立用地計劃公告制度,并根據市場供求現狀和市國土資源部門年度用地計劃供地,合理調控地價。

四、嚴格市場準入制度規范房地產開發項目管理

(七)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要嚴格控制房地產開發企業進入市場的準入標準。限制并淘汰一批條件不具備、行為不規范的開發企業。要強化房地產開發項目資本金管理,嚴禁抽逃注冊資金、虛假投資等行為。現有房地產開發企業注冊資金不到位的限半年內到位,逾期不到位的相關部門依法吊銷其執照和資質證書。

(八)嚴格房地產開發規費征收。房地產開發項目要按照有關規定。足額繳納土地出讓金、耕地占用稅、契稅等稅費,以及土地辦證規費和城建配套費等工程報建規費,不得以任何理由申請減免。

(九)發展改革、規劃、國土資源、建設、房地產管理等部門是房地產開發項目審批管理環節中的重要職能部門。各部門之間應加強配合,整體聯動,建立房地產建設項目審批工作聯系制度。房地產開發項目報發展改革部門核準前,必須首先由規劃部門就項目選址提出審查意見,國土資源部門提出用地計劃意見,房管部門提出項目建設條件意見。沒有取得《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計劃通知書》和《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條件意見書》其它部門不得辦理相關的手續。

(十)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并認真執行質量、安全監督和竣工驗收備案制度,確保工程項目設計優、功能全、環境美、質量高、服務好。住宅小區建設中,房地產開發企業必須嚴格按照規劃設計要求和土地出讓合同約定進行開發。要完善住宅小區中各項共用配套設施的建設,老城區住宅小區綠化率不低于30%新城區小區綠化率不低于35%建筑容積率控制在國家標準之內。凡基礎設施、公共配套設施不到位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不得交付使用。房地產開發商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單位要對其開發建設的住宅質量負最終責任,并向買受人提供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使用說明書。

五、整頓市場秩序優化房地產業發展環境

(十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房地產管理的執法力度。規范市場秩序。重點查處商品房開發、交易和中介服務環節的違規行為。對違反城市規劃、無證或越級開發、私下交易、合同欺詐、面積縮水、重復抵押、多頭出售等不法行為要從嚴查處。要嚴格商品房預售審批,建立商品房預售款監管制度,加強商品房預售項目審批后的跟蹤管理。已經批準預售的房地產項目,核發預售許可時,應同時在國土資源部門備案,并在土地使用權證上予以注記,防止用于其他項目辦理抵押貸款。加強房地產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資格管理,未取得營業執照、房地產中介資格證書的中介機構,不得從事中介業務。大力推行“放心中介”活動,切實解決因房地產交易不規范造成的群體上訪、重復上訪等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六、加快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制度建設逐步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

(十二)要將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管理。即實物配租、租金補貼和租金核減,結合我市情況,以住房租賃補貼為主,實物配租和租金核減為輔。各地要按照市政府出臺的市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實施辦法》全面實施廉租住房保障。

(十三)要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各級政府要從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廉租住房補貼,將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按規定提取城市廉租住房補充資金,明確土地出讓凈收益的5%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的資金,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確保廉租住房建設順利實施。

(十四)要嚴格按照《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規定。落實經濟適用住房項目招投標制度,切實降低開發建設成本。嚴格將經濟適用住房套型面積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最高不得超過90平方米。要嚴格控制銷售價格,完善申請、審批、公示制度,使經濟適用住房真正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

七、拓寬融資渠道優化金融服務

(十五)開放房地產開發市場。形成良性循環;支持本市范圍內具有資信優勢的房地產企業通過增資擴股、收購兼并和資產重組等形式,形成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或大型企業集團,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

(十六)支持和引導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創新。增加二手房貸款等個人住房信貸品種;推行多種還款方式,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購房貸款需求。大力發展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對象要簡化委托貸款手續,改進服務,方便職工辦理住房貸款。要加強房地產開發項目貸款審核管理,嚴禁違規發放房地產貸款;加強對預售款和信貸資金使用監督管理,防止挪作他用。要加快建立房地產開發企業和貸款個人誠信系統建設,完善房地產抵押登記制度,打擊各種騙貸騙資行為,控制和化解房地產信貸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八、推進物業管理改善居住環境

(十七)要加大宣傳力度。各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的同時,要按規定選聘具有資質的物業管理企業實施前期物業管理,并簽訂前期物業管理委托合同。

(十八)進一步健全完善住房專項維修金制度。要加大維修金的歸集力度。確保維修金依法收取。新交付使用的住宅,開發建設單位、購房者不按規定繳交維修基金的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有權拒絕辦理相關房屋權屬證書。

通過業主委員會選聘具有資質的物業管理企業進行物業管理。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物業管理企業資質核定工作,(宅小區組建業主委員會。嚴把市場準入關,進一步整頓、規范物業管理市場。

九、改善發展環境完善服務體系

(二十)建立聯動機制。組織規劃、國土資源、發展改革、建設、房管等相關部門,對住宅與房地產項目進行集中會審,共同決策,聯合審批。確保開發項目符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確保住宅供應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確保我市的房地產業持續健康和諧發展。

(二十一)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和信息制度。縣(市)人民政府要抓緊開展住房狀況調查。建立健全房地產信息系統和信息制度,增強房地產市場信息透明度。要完善市場監測分析工作機制,統計和房地產主管部門要定期公布市場供求和房價情況,全面、及時、準確地市場供求信息。

(二十二)堅持依法許可。加強監督。要全面清理房地產開發、銷售和管理環節的各種行政審批,規范操作,簡化程序,透明公開,明確責任。要減化辦事程序,取消一切與項目開發、房屋交易無關的驗證手續,縮短辦事時限,提高辦事效率。

(二十三)各級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要采用多種形式。提高市場主體遵紀守法和自我保護意識。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與配合,建立調控辦法,完善監管制度,提高服務水平,及時研究和解決房地產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