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意見
時間:2022-03-05 09:09:00
導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全區農業鄉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具體貫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會全精神,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高舉城鄉一體化改革實驗大旗,以促進農民繼續增收為中心,以深化鄉村改革為動力,以加大農業投入為保證,加速推進農產物加工業發展,加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著力改善鄉村民生,夯實農業鄉村發展基本,促進鄉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完成農大家均純收入增進10%以上。
一、加速改變農業發展方法,提高現代都會農業發展程度
1、加速推進農產物加工業發展。加速推進卓爾生態工業城建設,完成園區基本配套設備建設,新引進農產物深加工企業5家以上。加速啟動玉米深加工項目建設,積極推進15000噸中心儲藏肉直屬冷庫項目、100萬公斤河蟹恒溫冷藏保鮮庫擴建項目建設。經過以獎代補、借款貼息、建設融資平臺等辦法,扶持黃鶴農機、壇山畜牧、阿卜沃德、喜鵲湖蟹業、鄧豐玉米、上海濟洪等龍頭企業發展。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營形式,力爭全區農業產業化運營農戶掩蓋率到達60%。
2、集中力量打造特征農業板塊基地。依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增強政策指導,深化推進特征農業板塊基地建設。升級革新湘口名特水產板塊萬畝中心區,新增面積5000畝,建設東荊街2000畝規范化生態養鱉中心區。繼續調減糧、棉,深化推進漢洪公路沿線蔬菜產業園、漢洪高速沿線鮮嫩農產物板塊和東荊街禮物西瓜板塊建設,新增蔬菜、禮物西瓜等高效作物1萬畝。圍繞濱江濱河的水情況和特征農業,拓展農業多功能,積極推進“夢里水鄉”項目建設,增強五湖濕地維護,重點建設湘口生態休閑旅行區。
3、大力發展“兩型”農業。大力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切實改變農業發展方法。新增“豬—沼—電—菜”、“豬—沼—鮮食玉米”、“豬—蟲—漁”、“栽種—秸稈—微貯—畜牧”循環農業形式使用面積1萬畝以上。著力革新提高畜禽養殖業,圍繞“3年內完成全區畜禽養殖污染管治”的工作目的,依照“先城鎮后鄉村、先小區后散戶、先示范后推行”的準則,對現有畜禽養殖點依法關停一批、有序遷建一批、達標提高一批。2012年完成9個畜禽養殖場革新提高,污染管治達標。
4、積極履行農業規范化生產。繼續支持和鼓舞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協作社履行規范化生產。整合品牌資源,開展品牌創立,進一步做大做強喜鵲湖螃蟹、鄧豐玉米、青草湖王八、紗帽山蔬菜、鳳凰地禮物西瓜、壇山豬肉等農產物品牌,積極申報甜玉米地輿維護產物,爭創一批國家和省級名牌農產物。積極推進農產物進超入市,擴展品牌市場知名度和佳譽度,2012年力爭農產物進超市掩蓋率擴展10%。
二、切實增強農業基本建設,加強農業綜合生產才能
5、加洪水利基本設備建設力度。爭奪啟動通暢河堤整險加固建設工程,進一步提高其防洪保安才能。科學制訂水利建設專業規劃,分區域、成板塊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積極探究拍賣或租賃小型水利設備、河渠林權出讓等市場化運作方法,指導社會力量參加農田水利建設。施行“民辦公助”、“以獎代補”及專項水利工程,加速末級渠系建設,鼓舞經過村級“一事一議”、農民自愿投工投勞開展直承受益的小型水利設備建設。完成農田水利工程土方65萬立方米。
6、加速推行農業機械化。增強農機配套服務系統和機耕路建設,穩固“無牛耕區”建設效果,新建農機專業服務組織20余個。積極推行農機新技能,提高農機配備程度和功課程度。全區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到達68%以上,建設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園1000畝、節水澆灌示范園200畝。
7、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完善農業信息服務系統,繼續推進街信息服務站建設,增強以龍頭企業、科技示范戶、專業村隊為主體的基層信息示范點建設。拓展“12316三農服務熱線”功能,啟動“農業百事通”信息平臺建設,積極探究農產物電子商務。
8、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行才能。依托華農大、市農科院、市水科所等專家團隊,研討確定適合我區推行使用的高效栽種形式,力爭2015年全區基本退出傳統、低效農產物生產。增強名特水產物恒溫冷藏保鮮技能的開發與使用,大規劃使用納米微孔管基層增氧新技能。著力推行“沼氣配套土地消納、生物床或墊料吸附零排放”畜禽養殖治污形式,領先開展“污水深度處置技能”實驗示范。積極發展多元化、社會化農技推行組織,大力培養農業科技示范戶,深化開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活動。
9、切實保證農業生產安全。進一步完善氣候災禍、動植物病蟲害預警機制,提高應急呼應才能。完善農產物質量安全監管系統,積極創立農產物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示范區。加大蔬菜、畜禽產物、水產物的檢測檢疫力度,對超市出售的農產物嚴厲執行市場準入準則。增強動物疫病防控,抓好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依法對畜禽執行強迫免疫。指導農民科學選用農資產物,深化開展農資市場專治,嚴厲打擊坑農、害農行為。增強農機安全監管,實時改正違章功課,保證不呈現農機安全責任事故。
三、扎實開展新農村建設,推進區域城鎮化
10、加速宜居濱江濱河生態城鎮建設。以“擴容提質”為主題,以道路交通建設為重點,加速紗帽主城區發展。協調推進湘口、鄧南、東荊等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城鎮功能和產業蘊蓄才能、人口承載才能,輻射帶動周邊鄉村發展。
11、推進新農村社區建設。依照“1城、3鎮、16其中心村”的空間規劃,結合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方向,統籌思索農民生產和生活需求,用3-5年的時間,將全區51個行政村隊、102個天然村灣基本建成16個交通便捷、情況美好、配套完善、功能完全、富有現代氣味和鄉村神韻的新農村社區,促進農民向城鎮集中、村灣跨區域集并,土地節省集約應用。進一步完善第一期5個新農村社區基本設備配套建設,做好農民入住工作。積極爭奪上級支持,增強市區聯動,借助社會力量,加速推進第二期新農村社區建設。履行新農村社區物業治理,依照“戶集中、街轉運、區處置”的形式,對生活垃圾進行清運處置,真正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加速新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做好醫療衛生、社區警務、社會保證、社區環衛等向鄉村新社區延長工作。切實抓好鄧南街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
12、增強鄉村基本設備和生態情況建設。堅持健全鄉村公路治理養護長效機制,具體完成紗荊線升等革新工程,分步施行鄉村公路危橋革新。增強鄉村供用水治理,防備水源污染。積極推進馬影河和重點湖泊水情況綜合管治。預防農業面源污染,增增強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監管,積極推行測土配方施肥。繼續推進造林綠化,完成血防工程造林7000畝、四旁植樹20萬株以上。
四、著力改善鄉村民生,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13、多路子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整合培訓資源,大力推行“定單式”、“定向式”培訓,加強農民科學耕田和就業創業才能。2012年培訓務農勞動力1萬人以上,非農技藝工1000人以上,經過培訓轉移鄉村勞動力500人以上。增強掉地農民培訓,促進當場就業,指導有創業愿望的賦閑農民積極創業。指導和支持農民發展鄉村旅行、農產物加工和類型多樣的鄉村服務業,組織農民大規劃開展興建水利、管治情況、植樹造林、修橋筑路,拓展就業空間。不斷優化創業情況,從借款發放、規費減免、工商注銷、信息征詢等方面,支持農民工進校培訓、進廠務工、進城就業、進棚種養、進市運營,對區級農業科技示范戶、中心示范戶賜與貼息借款支持。評選表揚一批“創業明星”,營建尊敬創業、支持創業的氣氛。切實維護農民工正當權益。
14、完善鄉村社會保證系統。健全新型鄉村養老保險治理系統,做好宣傳發起工作,參保率到達85%以上。提高新型鄉村協作醫療津貼程度,穩步施行門診統籌。切實做好新老被征地農民社會保證工作。加大對低收入農民群眾的幫扶救助力度,提高鄉村“低保”的保證規范,組織扶持鄉村有才能和愿望的貧窮殘疾人發展種養殖生產。具體落實“五保”供養政策,加速鄉村福利院提檔升級,保證供養程度到達本地農民均勻生活程度。
15、加速鄉村社會事業發展。繼續推進城鄉學校綁縛式發展,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共享、平衡發展。落實鄉村任務教育經費人口出世率機制改革政策。加速鄉村初中學校規范化建設,深化施行“鄉村教員本質提高工程”。大力發展職成教育,加大街道、村隊成人文明技能學校基本設備建設。增強街道綜合文明站和村級文明活動室、農家信屋建設,深化開展豐厚多彩的群眾文明體育活動,積極培養群眾文明體育活動“一街一品”,新建農家信屋25間,完成農家信屋、農民健身設備全區村隊全履蓋。加速數字電視全體平移措施,力爭城鄉轉換率到達100%。增強鄉村醫療服務系統建設,全面完成村衛生室規范化建設任務。增強鄉村人口和方案生育工作,不變鄉村低生育程度。
五、協調推進城鄉改革,促進資源要素在城鄉合理裝備
16、堅持更趨合理的公共財務向農業鄉村傾斜的投入機制。2012年區財務安排支農資金290萬元,在科技“三項費”中加大用于農業的比例。推進以區為主、以項目為載體的涉農資金整合工作,將“三農”投入資金集頂用于重點工作、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采取政策辦法鼓舞農業開發,對治污達標的畜禽養殖小區,區級排污費由區縣政府全額返還。不斷擴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
17、積極指導社會資源向農業鄉村投入。充分發揚強農惠農政策的導向功能,經過綜合運用財務貼息、擔保借款、以獎代補、民辦公助、先建后補等手段,指導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加農業鄉村建設。完善區、街鄉村綜合產權買賣收集,不斷創新買賣方法,擴展買賣種類,吸引社會成本投資農業鄉村。積極推行“公司+農戶”、“專業協作社+公司+農戶”等較為成熟的鄉村土地流轉形式,培植有經濟實力、有技能支持的龍頭企業,推進鄉村土地流轉和適度規劃運營。2012年新增鄉村土地流轉面積1萬畝。
18、大力開辟鄉村市場。繼續施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超對接工程”和“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收集工程”。積極推進農貿市場革新升級,支持農產物批發市場和各類鄉村連鎖配送運營網點建設,加速建設集村務、商務和服務為一體的村級綜合服務社。支持大型連鎖超市和農產物流通企業開展農超對接,建設農產物直接收購基地。落實鮮活農產物運銷綠色通道政策。
19、促進農民專業協作組織發展。鼓舞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創業人才帶頭組建協作社,2012年集中扶持5個發展勢頭好、帶動力強、運作規范的專業協作社,力爭新增工商注冊的農民專業協作社10家以上,50%以上農產物經過協作社外銷。進一步規范農民專業協作社運作,逐漸到達主體明確、產權明晰、準則健全、治理到位。扶持農民專業協作社自辦農產物加工企業,支持有前提的協作社興辦鄉村資金合作社。
20、深化鄉村綜合改革。不斷完善“以錢養事”新機制,進一步加大鄉村公益性服務投入。推進村級服務站點建設,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證政策。增強農民擔負監管,果斷避免農民擔負反彈。
六、增強黨對鄉村工作的指導,為推進城鄉一體化供應剛強的組織保證
21、落實對“三農”工作的指導責任。全區各級各部分要把“三農”工作擺上主要議事日程,在政策制訂、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干部裝備等方面表現“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構成黨政齊抓共管、鄉村工作綜合部分組織協調、有關部分各負其責的指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區委鄉村工委要認真實行全區“三農”工作政策研討、綜合協調、指導服務、督辦檢查等工作本能機能。從2012年開端,把農民增收,農產物加工業發展,嚴禁耕牛反彈、執行“以機代牛”以及農業生產安全作為審核農口部分和街道指導班子的主要內容,執行績效治理。
22、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式。深化開展“城鄉互聯、結對共建”工作,重點協助和指導“建強一個好班子、制訂一個好規劃、選準一個好項目、建設一個好陣地、完善一套好準則”。堅持不變規范的基層組織工作經費保證準則,進一步規范和發揚村級組織活動場合和現代長途教育終端站點的綜合功能。加大政策、資金和項目扶持力度,加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著力化解村級債權,對新增村級債權的街、村指導執行責任追查。大力履行在農民專業協作社、專業協會、產業鏈、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相對集中點堅持黨組織,提高鄉村基層黨組織指導發展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才能和程度。
23、增強鄉村基層干軍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增強鄉村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具體堅持村黨組織書記選拔任用、教育培訓、鼓勵保證和監督治理機制。拓寬鄉村基層干部起原,注重從致富妙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大中專畢業生、“一村一名大學生”、復退兵人、民營企業運營治理人員中培育選拔優異黨員負責村黨組織書記,推進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完善村干部績效審核機制,落實村干部基本待遇,完善在職村干部養老保險準則,逐漸處理他們的后顧之憂。健全鄉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治理準則,推進鄉村懲辦和預防腐敗系統建設。抓好村務公開欄規范化建設,具體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加大對鄉村政策落實狀況的檢查力度,嚴厲查處涉農違紀、違法行為。
24、促進鄉村社會和諧不變。做好南水北調中線移民安頓工作,順利完成移民搬家任務。以推進鄉村社會矛盾化解、社會治理創新、公平清廉法律為重點,健全黨和縣政府主導的維護農民權益機制,拓寬鄉村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做好鄉村信訪工作,增強人民調停,切實把矛盾問題處理在基層、化解在萌芽形態。深化開展安全創立活動,推進鄉村警務建設,增強和改良鄉村社會治安綜合管治。堅持健全鄉村應急治理體制,提高危機處置才能。果斷避免應用宗教、宗族權力干涉鄉村公同事務,果斷取締邪教組織,嚴厲打擊黑惡權力,保證鄉村社會和諧不變。
- 上一篇:農業局長在農經推介會講話
- 下一篇:局長在農村經管大會發言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